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树立学科意识,明确学科定位,正确处理学科的多样性与依托学科的专一性关系,提升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深入浅出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学科特点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42-02
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政课)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对大学生认清当今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现实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形政课与其他四门思政基础课相比,无论就其规范性还是开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本文拟从学科化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形政课的建设思路,以期推动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一、形政课的学科特点
要想上好形政课,首先应把握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形政课与其他四门思政基础课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1、多学科交叉。形政课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外交、司法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形政课教师不仅要拥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还要有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政治性突出。形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正确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政课的主要任务。
3、时效性鲜明。形政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选取当年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方针、重要会议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每年、每个学期的上课内容都有不同,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效性特征。
二、推进形政课学科化建设的对策
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形政课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思政课,要想真正推动其发展,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在形政课的课程建设中树立学科意识,明确学科定位,正确处理形政课涉及学科的多样性与依托学科的专一性的关系,提升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深入浅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1、树立学科意识,加强形政课的学科建设
学科意识是把学科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并按照学术分类研究学科中的相关问题的意识。[1]学科意识要求重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不仅要注意研究学科的科学内涵,还要研究学科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更要从研究对象、基本范畴、构成内容、作用意义等方面把握其科学体系。在形政课的课程建设中树立学科意识,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确立以学科建设支撑和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怎样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引领作用?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应该全面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吸引力、影响力。[2]在当前的形政课学科建设上,学科意识仍然十分缺乏。形政课由于没有自己直接对应的二级学科,也就导致该课程缺乏规范性,如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目前多是各高校自己制定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尽管教育部每年都会给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但由学校自由变动的部分所占比例很大;没有统一的考核模式,闭卷考试、撰写论文,根据出勤情况等方式考核各有利弊。这使各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对该课程的教学随意性很大,学时设置和内容安排千差万别,课程的核心线索与内在逻辑没能很好体现,与其他四门思政基础课的理论体系相互衔接不够密切。
但是,形政课讲授的主要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焦点难点问题,要讲清楚这些问题,必须将之放到学科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下,通过其内在的逻辑联系,结合实际问题,才能从理论高度把握问题实质,把问题讲深讲透。缺乏学科意识,缺乏学科建设提供的支撑,是不可能的。所以,推动形政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首先树立学科意识,确立以学科建设支撑和促进课程建设的理念,加强形政课的学科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形政课的课程化建设,重点规范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教法等,以解决当前形政课教学过程中随意性与断续性问题。
2、整合多学科资源,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由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形政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拓展多学科教师专业结构,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形成一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但目前,全国各高校承担形政课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真正的专职教师很少。兼职教师中,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承担四门思政基础课的专业教师兼职承担形政课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分别来自马克思主义概论、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等教研室,具有多学科的教学优势,而形政课鲜明的多样性学科特点,决定了不同的专题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必须有多学科的教师才能胜任。
再有一种就是由辅导员来兼职形政课,这无论在师资结构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比第一种有很大差距。因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们的“父母官”,平时工作纷杂而繁忙,从日常生活中的请假、住宿到学习、考核考评、奖学金、勤工俭学、学生入党、学生会、毕业申请等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信息量巨大的形政课。即使由多个学科教师授课的,就整体而言,教师知识结构仍难以满足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的需求和政策教学深入浅出的需要。
因此,目前最为紧迫的是,需要加大对形政课的学科资源投入,建立专业的形政课教师队伍。根据形政课鲜明的时效性特点,深入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刻关注国内外动向,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矛盾观、价值观和实践观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同时,结合不同专业教师的优势,进行集体备课,取长补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
3、加强课程保障机制,为形政课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形政课学科化建设还需要有效的课程保障机制作为依托。一要健全形政课课程设置和教学运行机制。如学时的设定与实施有的学校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将之当成可有可无的课来对待。学科化建设则要求按照课程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分、学时、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使形政课的学分分配、学时安排、课程设置等更加适应高校形政课的建设要求。二要进行形政课的教材建设。目前形政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科化建设要求以规范稳定的教材体系作为教学保障。应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以当前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科学构建形政课的内容体系,编写相对稳定的方法论教材,为教师提供更加详尽的内容指导。三要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为形政课学科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要创建形政课学科化的教学科研平台。如短期内可以时下兴起的慕课为背景建设各高校相互共享的形政课教学平台;长期规划则可着力建设硕、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形政课师资人才,以促进形政课的良性发展。
三、结论
总之,随着近年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愈益重视,形政课未来必将成为国家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形政课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从形政课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树立学科意识,大力整合学科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加强和改进形政课的教学工作,引导大学生承担时代重任,不负党和国家重托,为祖国发展、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释:
[1]李铁英.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应二级学科设立问题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赢得青年学生,铸就伟大复兴[N] .人民日报,2015-02-12.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学科特点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42-02
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政课)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对大学生认清当今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现实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形政课与其他四门思政基础课相比,无论就其规范性还是开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本文拟从学科化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形政课的建设思路,以期推动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一、形政课的学科特点
要想上好形政课,首先应把握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形政课与其他四门思政基础课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1、多学科交叉。形政课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外交、司法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形政课教师不仅要拥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还要有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政治性突出。形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正确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政课的主要任务。
3、时效性鲜明。形政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选取当年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方针、重要会议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每年、每个学期的上课内容都有不同,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效性特征。
二、推进形政课学科化建设的对策
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形政课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思政课,要想真正推动其发展,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在形政课的课程建设中树立学科意识,明确学科定位,正确处理形政课涉及学科的多样性与依托学科的专一性的关系,提升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深入浅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1、树立学科意识,加强形政课的学科建设
学科意识是把学科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并按照学术分类研究学科中的相关问题的意识。[1]学科意识要求重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不仅要注意研究学科的科学内涵,还要研究学科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更要从研究对象、基本范畴、构成内容、作用意义等方面把握其科学体系。在形政课的课程建设中树立学科意识,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确立以学科建设支撑和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怎样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引领作用?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应该全面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吸引力、影响力。[2]在当前的形政课学科建设上,学科意识仍然十分缺乏。形政课由于没有自己直接对应的二级学科,也就导致该课程缺乏规范性,如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目前多是各高校自己制定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尽管教育部每年都会给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但由学校自由变动的部分所占比例很大;没有统一的考核模式,闭卷考试、撰写论文,根据出勤情况等方式考核各有利弊。这使各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对该课程的教学随意性很大,学时设置和内容安排千差万别,课程的核心线索与内在逻辑没能很好体现,与其他四门思政基础课的理论体系相互衔接不够密切。
但是,形政课讲授的主要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焦点难点问题,要讲清楚这些问题,必须将之放到学科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下,通过其内在的逻辑联系,结合实际问题,才能从理论高度把握问题实质,把问题讲深讲透。缺乏学科意识,缺乏学科建设提供的支撑,是不可能的。所以,推动形政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首先树立学科意识,确立以学科建设支撑和促进课程建设的理念,加强形政课的学科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形政课的课程化建设,重点规范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教法等,以解决当前形政课教学过程中随意性与断续性问题。
2、整合多学科资源,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由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形政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拓展多学科教师专业结构,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形成一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但目前,全国各高校承担形政课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真正的专职教师很少。兼职教师中,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承担四门思政基础课的专业教师兼职承担形政课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分别来自马克思主义概论、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等教研室,具有多学科的教学优势,而形政课鲜明的多样性学科特点,决定了不同的专题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必须有多学科的教师才能胜任。
再有一种就是由辅导员来兼职形政课,这无论在师资结构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比第一种有很大差距。因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们的“父母官”,平时工作纷杂而繁忙,从日常生活中的请假、住宿到学习、考核考评、奖学金、勤工俭学、学生入党、学生会、毕业申请等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信息量巨大的形政课。即使由多个学科教师授课的,就整体而言,教师知识结构仍难以满足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的需求和政策教学深入浅出的需要。
因此,目前最为紧迫的是,需要加大对形政课的学科资源投入,建立专业的形政课教师队伍。根据形政课鲜明的时效性特点,深入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刻关注国内外动向,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矛盾观、价值观和实践观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同时,结合不同专业教师的优势,进行集体备课,取长补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
3、加强课程保障机制,为形政课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形政课学科化建设还需要有效的课程保障机制作为依托。一要健全形政课课程设置和教学运行机制。如学时的设定与实施有的学校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将之当成可有可无的课来对待。学科化建设则要求按照课程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分、学时、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使形政课的学分分配、学时安排、课程设置等更加适应高校形政课的建设要求。二要进行形政课的教材建设。目前形政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科化建设要求以规范稳定的教材体系作为教学保障。应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以当前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科学构建形政课的内容体系,编写相对稳定的方法论教材,为教师提供更加详尽的内容指导。三要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为形政课学科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要创建形政课学科化的教学科研平台。如短期内可以时下兴起的慕课为背景建设各高校相互共享的形政课教学平台;长期规划则可着力建设硕、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形政课师资人才,以促进形政课的良性发展。
三、结论
总之,随着近年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愈益重视,形政课未来必将成为国家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形政课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从形政课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树立学科意识,大力整合学科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加强和改进形政课的教学工作,引导大学生承担时代重任,不负党和国家重托,为祖国发展、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释:
[1]李铁英.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应二级学科设立问题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赢得青年学生,铸就伟大复兴[N] .人民日报,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