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比较是地理思维能力中的一种,是一切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石,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可得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使学生弄清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并形成确切的地理概念。
一、运用比较法的重要作用
1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地理概念。在貌似相同的地理概念中,学生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这些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琢磨不定,这时可应用比较法对它们加以比较说明,使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正确、鲜明的概念,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国土资源”与“国土”、“国土”与“领土”等。
2 有助于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有不同的复杂关系,用比较法能更明晰地揭示其相互关系。如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理公转可导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进而导出气压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最后说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3 有助于从时空分布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形成科学的地理概念。如全球构造理论认为,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周围是海洋;1.3亿年以前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水平运动张裂形成裂谷;6000多万年前形成大西洋;现在大西洋每年加宽65厘米,今后还要继续加宽。
4 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过渡和系统化。如讲地球公转运动时,应先复习比较地球的自转运动,由自转自然地过渡到公转,使知识系统化、体系化。
5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比较讲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冬夏季节分别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6 有助于形成直观印象。通过直观比较,可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易理解和接受。如讲授国家轮廓时指出伊朗像一顶草帽等。
7 有助于分清易于混淆的事物和现象。如寒流和寒潮、尼泊尔和伯尔尼、美英两国的伯明翰、沙漠与荒漠、澳与粤、红壤与砖红壤等。
8 有助于灵活深刻地掌握地理知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河南人口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的五倍多、湖南人口相当于英国人口,从而导出我国工农业产值和自然资源比加拿大、澳大利亚丰富而人均量少。进而说明我国发展生产和控制人口的迫切性。
二、运用比较法的种类
1 同类相异比较法:两个同类概念,特征相异,对比不同点,如石墨和金刚石,背斜和向斜,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工业的扩散方向。
2 同类相似比较法:两个同类概念,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用不同的概念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如英国和日本两岛国的异同,南北美洲从西到东的三种地形。
3 并列联系比较法:将几个独立事物联系比较异同。如萨瓦纳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特点等。
4 导新比较法:联系已知旧概念导出新概念,比较异同,也叫先后联系比较法。以矿物的含义导出岩石、矿产、矿床。
5 对立比较法:一事物划分的几个部分或几种特征相比较。如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五种地形的特点、太阳大气的分层等。
6 顺序比较法:地理事物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比较其变化和特点。地球的五个演化阶段,历次工业技术革命(开始时间、主要标志、工业分布变化、代表性工业基地)。
7 中心放射比较法:以一事物为中心分别与同类的几个事物比较。为突出中心事物,其他几个事物之间不比较。如长江的优越性同亚马逊河、尼罗河、鄂毕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相比。
8 综合比较法:几个事物或现象多角度多要素比较异同。使知识系统化,常用于复习课,如秦淮线南北(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农业)的比较。
三、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选好比较对象。比较对象最好是同类事物相比。如气候与气候比,地形与地形比,国家与国家比。比较对象应该是已知的、熟悉的。如讲反气旋时就不能用未学过的热带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流向来说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比较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异同要突出典型,如轻重工业的概念、九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八个相同,只有金星为逆向)。同时,比较对象要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如工农业发展和建国前比,和资本主义国家比,这样更能显示祖国伟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我国资源和产值的绝对数量在世界的位次与人均数量的位次比,以说明国情特点。
其次,运用比较法要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如何通过列表、绘图、画形象图、分层分类等。要注意课前充分准备、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要提前写在小黑板上或胶片上。
再次,要注意近体原则,缩小教与学的差距,要用最新资料,用本地区学生熟悉的实例,用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能舍近求远,舍易就难。
总之,比较法是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它能使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学习由复杂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由分散变集中,由零乱变系统。
一、运用比较法的重要作用
1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地理概念。在貌似相同的地理概念中,学生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这些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琢磨不定,这时可应用比较法对它们加以比较说明,使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正确、鲜明的概念,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国土资源”与“国土”、“国土”与“领土”等。
2 有助于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有不同的复杂关系,用比较法能更明晰地揭示其相互关系。如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理公转可导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进而导出气压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最后说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3 有助于从时空分布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形成科学的地理概念。如全球构造理论认为,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周围是海洋;1.3亿年以前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水平运动张裂形成裂谷;6000多万年前形成大西洋;现在大西洋每年加宽65厘米,今后还要继续加宽。
4 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过渡和系统化。如讲地球公转运动时,应先复习比较地球的自转运动,由自转自然地过渡到公转,使知识系统化、体系化。
5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比较讲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冬夏季节分别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6 有助于形成直观印象。通过直观比较,可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易理解和接受。如讲授国家轮廓时指出伊朗像一顶草帽等。
7 有助于分清易于混淆的事物和现象。如寒流和寒潮、尼泊尔和伯尔尼、美英两国的伯明翰、沙漠与荒漠、澳与粤、红壤与砖红壤等。
8 有助于灵活深刻地掌握地理知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河南人口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的五倍多、湖南人口相当于英国人口,从而导出我国工农业产值和自然资源比加拿大、澳大利亚丰富而人均量少。进而说明我国发展生产和控制人口的迫切性。
二、运用比较法的种类
1 同类相异比较法:两个同类概念,特征相异,对比不同点,如石墨和金刚石,背斜和向斜,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工业的扩散方向。
2 同类相似比较法:两个同类概念,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用不同的概念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如英国和日本两岛国的异同,南北美洲从西到东的三种地形。
3 并列联系比较法:将几个独立事物联系比较异同。如萨瓦纳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特点等。
4 导新比较法:联系已知旧概念导出新概念,比较异同,也叫先后联系比较法。以矿物的含义导出岩石、矿产、矿床。
5 对立比较法:一事物划分的几个部分或几种特征相比较。如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五种地形的特点、太阳大气的分层等。
6 顺序比较法:地理事物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比较其变化和特点。地球的五个演化阶段,历次工业技术革命(开始时间、主要标志、工业分布变化、代表性工业基地)。
7 中心放射比较法:以一事物为中心分别与同类的几个事物比较。为突出中心事物,其他几个事物之间不比较。如长江的优越性同亚马逊河、尼罗河、鄂毕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相比。
8 综合比较法:几个事物或现象多角度多要素比较异同。使知识系统化,常用于复习课,如秦淮线南北(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农业)的比较。
三、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选好比较对象。比较对象最好是同类事物相比。如气候与气候比,地形与地形比,国家与国家比。比较对象应该是已知的、熟悉的。如讲反气旋时就不能用未学过的热带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流向来说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比较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异同要突出典型,如轻重工业的概念、九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八个相同,只有金星为逆向)。同时,比较对象要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如工农业发展和建国前比,和资本主义国家比,这样更能显示祖国伟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我国资源和产值的绝对数量在世界的位次与人均数量的位次比,以说明国情特点。
其次,运用比较法要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如何通过列表、绘图、画形象图、分层分类等。要注意课前充分准备、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要提前写在小黑板上或胶片上。
再次,要注意近体原则,缩小教与学的差距,要用最新资料,用本地区学生熟悉的实例,用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能舍近求远,舍易就难。
总之,比较法是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它能使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学习由复杂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由分散变集中,由零乱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