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ary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很大不同,开放式教学是最近这几年才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对于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开放?允Ы萄枰⒁獾脑蛐晕侍饨辛私舛?.最后,得出结果表明利用开放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一切创新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创新思维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类创造力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其创新思维的基础之上,这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模式.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学习数学的原因所在,数学中很多难题的设置都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何来引导学生.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仅仅要讲授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善于总结所学知识的精髓,从而拓展思维的宽度,提高解题的实际能力.关于思考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问题的发展能力和质疑的提出能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同时发展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的表现,因此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对于学生要善于引导和指导.
  比如,笔者在讲授“抛物线”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花五分钟的时间预习一下,在这段时间中,让学生对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然后在导入阶段设计开放性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在一个平面内,画出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的程度是具有差异性的,对于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画出的就是直线,而不是点的轨迹图像.这时,要提出问题:“抛物线是直线吗?”通过思考,部分学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之所以把抛物线画成了直线,就是因为其定点位置的确定出现了问题.这样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终于可以根据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设定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且利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
  二、提高聚合和发散的思维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把所有的信息都整合起来,从而进行条理性的分析和总结,以找到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模式就是聚合思维.相反,发散思维则是根据问题的假设,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方案.这两种思维模式都属于创新思维,且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都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更好发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两种思维模式,也就是说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采用聚合思维模式解题的技巧,从而找出最佳的答案和解题方案,这是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的严谨性的要求.同时,又要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展开大胆的设想,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摆脱传统的束缚,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找到多种解题方式.通过有效地结合这两种思维模式,以提高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情境设计和归纳类比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此外,采用情境教学法也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数学的某一个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使用归纳和类比的思考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类比法.类比法就是把已知的数学定理或者公式,根据实际要求和条件,应用于其他的数学问题中,从而推论出该数学问题中含有的知識和定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类比法可以简化复杂的问题,从而找出简便的解题方法.
  如,在复数除法的运算法则推导过程中,教材上没有直接的类比对象,于是我提出了如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联想:(1)复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故a bic di应该是一个复数;(2)求出它的实部和虚部的关键是把分母c di转化为实数,即分母实数化.接着继续提问:“我们以前学过什么运算法则是和分母实数化一样的?”很多学生都可以回答上来,那就是无理式运算中的分母有理化.然后根据类比法,可以总结出复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这种类比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就会触类旁通,而不会死板教条.
  实践证明,利用开放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案是可行的.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流于形式,作为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耐心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必须持之以恒,在利用开放性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要坚持必需的原则,并且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细节,才能打造出成功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0(19):248.
  [2]吴亚斌.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5-67.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让生活走进数学,又要让数学回归于生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生活;探究;价值  【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探究活动的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B
【摘要】在遵循全面發展原则、共同发展原则、平等互助原则、知识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原则的基础上,而一题多解可以增加数学题的使用价值也可以在教师提供思路引导下,通过师生学习共同体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提高,促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而这需要教师学生长期共同的努力,让学生尽可能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一题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是以教材知识为本位,而忽略了学生这一充满活力的课堂主人的存在,尽管教师单方面按着事先备好的课和教学思路津津乐道,或激情澎湃,而我们的学生却呆坐着,毫无生气.我一直在心底自问着:“是不是我们的课堂有问题?”所以,在传统规范而严谨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性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生命的原始活力及创造力,让课堂变得愉悦而充满互动性
【摘要】本文介绍作者在带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对比及方法对比,旨在说明例题教学中注重例题设计及一题多解,然后对比各种解法的区别,从而发现规律,体现实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带限制条件;双重受限;单重受限;排列  带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中有一类常见的限制是“在”与“不在”.即限制某些特定元素只能在某些位置,也可限制某些特定元素不在某些位置.这一类问题对学生而言,入手较难,而且特别容易
【摘要】本文研究三个基于三角函数性质的函数方程的有界连续解,证明了这三类函数方程的有界连续解必为相应的三角函数.  【关键词】函数方程;有界连续解;三角函数  【中图分类号】O175【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ZR2014SAM010)
题目 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中,AD//BC,点E是CD的中点,连结AE,BE,AD+BC=AB.求证:∠1=∠2,∠3=∠4.
熟悉化原则是化归方法的一种基本原则.熟悉化就是把所遇到的相对“陌生”问题转化为我们较为“熟悉”的问题,以便利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使原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在解决梯形相关问题
期刊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作为出口大国,我们不能永远大量地用贬值的货币计价,我们在国际上有2万亿美元的净资产,不能永远购买别人的国债,所以进一步改革是有必要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