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培训之最”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4月19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应邀再赴乌海市培训。乌海市位于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次邀请我们调研、培训的乌达区仅有13万人口。这里的市民土生土长的不多,大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思想活跃,具有开拓精神。因此,这次活动安排创下了我们调研、培训的五个之最: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针对性最强,研讨最深入,课改的热情最高。
  所谓“时间最长”,是说这次培训安排了满满4天。20日上午,我和高老师分在两组听课,下午评课。21日上午,集中一个大组,由6位老师说课,我们听后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下午到第十小学听课。22日上午,从21日上午说课的6位教师中选出5位老师试教,我们听课、改课;下午到第七小学听课。23日上午,组织全区老师观摩课堂教学,下午作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从上述活动的内容安排可以看出,是远远超出教材培训范围的。因为不仅安排了到实验学校调研、解析活动,与实验教师对话活动,学术报告活动,还安排了备课活动,课题实验研讨活动,还与教育局领导班子座谈交流等。4天活动,我们共听了20多节课,作了6场专题讲座,参加了6个座谈会,其内容既涉及了苏教版教材的使用和实验,也涉及了语文学科乃至义务教育的课程整体改革,甚至还涉及了学校、教研室、教育局对课程改革的管理和指导等话题。
  这次活动内容之所以这么丰富,是因为一切都是基于基层课改需求基础之上的,因此,又可以说其“针对性最强”。例如,通过备课、听课教学观摩活动,突出了课堂教学这个课改的中心环节,把研究教材、探究教法、落实《课标》理念、提升课改认识等融合在一起了。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设计:
  《恐龙》一课的读书设计
  1. 初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读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并正音)
  2. 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读流利。(练读后,老师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或跟着默读,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3. 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解决,实在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老师巡视,选择学生不理解的重点词语写在黑板上、并组织讨论)
  4. 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名字与外形、习性的关系。
  (1) 让学生边浏览课文,边把恐龙的名称画出来,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给书中恐龙的图片标出名字,边标边想恐龙的名字与外形、习性的关系。(指名学生回答各种恐龙名字的由来,并且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来了解各种恐龙的特点)
  《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抓词句,读书体会课文情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台风凶恶、傲慢 气象卫星执着、认真
  大声嚷道 “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
  狂怒地嚷着 “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
  再如,通过深入到五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调研,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亟待解决的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教学评价等问题;通过与教师、教育局领导们对话,重点探讨了课改的热门话题,帮助他们解决了课程改革和教材实验的具体问题;通过学术报告,既从宏观上研讨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区别,又从微观上帮助老师们具体解决了一些操作的问题。请看下面我的讲座片段:
  《课标》中“阶段目标”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从阅读的基本技能(朗读、默读)、阅读的感悟理解能力、阅读积累和阅读的习惯培养等方面,对小学三个学段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明显的梯度,充分体现了《课标》对小学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不同要求,同时,也揭示了小学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在联系。
  从对词句理解的要求来看,第一学段是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要清晰地辨别这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重点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第一,要辨析清两组概念。一是“结合”与“联系”的区别。这儿的“结合”是指相关词句与上下文自然“形成的紧密关系”,一般是与相关词句紧密连缀在一起的课文片段;而这儿的“联系”既包含“结合”的意思,更包含阅读过程中学生把表面看来关系并不紧密的词句与课文“相互接上关系”,这个阅读联系可能是跳跃的,甚至需要通篇把握、思考的。二是“了解”与“理解”“推想”的区别。这三个词在词典里的意思分别是“知道”“懂得”“揣摩,推测”。由此可见,“理解”与“了解”相比,更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其不但要能“知其然”,还要能悟出些“所以然”来,体会出“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其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参与度明显地多于“了解”;而“推想”与“理解”相比,则更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其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反复揣度、思索”,而且要“根据已知来估计或想象未知”;不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遇到的词句问题,而且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角度、多层面地解决问题,以激活学生的灵性,彰显学生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在小学三个学段对词句的理解提出了“了解”“理解”和“推想”的要求,体现了小学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这三种学习词语的方式,“理解”是最基本、最广泛的。而理解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是启蒙阶段,第二学段则是基础阶段,如果在第二学段学生的基本理解能力还没有形成,就很难适应第三学段乃至中学阶段的阅读要求。
  第二,要弄清这三个学段对词语理解的不同“度”的要求。第一学段关于“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基本上是出于对课文内容感悟和理解的需要,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对有碍于阅读理解的词句作一般性地“了解”就可以了。第二学段关于“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明显地提高了理解的要求,这不仅表现在上面所谈到的“了解”与“理解”的区别,还突出地表现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显而易见,它要求学生理解的不再笼统地提“课文中”的“词句”,而是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也就是说,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不仅要满足对课文一般词句的理解,还要能捕捉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握准中心词句,特别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其更具综合性和真切感。而第三学段“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比第二学段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更加强调对课文语言的玩味与欣赏,注重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感等综合素养的提高。   小学各学段课时教学的常式安排
  第一学段
  激趣读书,寓识于读;学习字词,扫除障碍。
  试读反馈,逐段过关;临帖描红,识写结合。
  读书感悟,把握重点;以悟促读,入情入境。
  熟读成诵,形成积累;巩固生字,迁移运用。
  第二学段
  激趣导入,读识并进;学习词语,读顺课文。
  读书感悟,把握内容;写好生字,以写固识。
  精读感悟,体会感情;突出重点,体验探究。
  熟读成诵,形成积累;巩固字词,综合练习。
  第三学段
  激趣导读,自读解疑;学习字词,读顺课文。
  了解梗概,把握结构;再读感受,领悟主旨。
  把握篇章,揣摩顺序;精读细节,赏析语言。
  感悟写法,质疑探究;综合练习,积累运用。
  活动中,老师们吸收着,思考着,感叹着:“到底是专家们指导的课,词语抓得准,抓得精,干净利索,轻松活泼!”“平时经常说阅读课把书读熟了、读好了就行了。但是怎么读我们却不清楚,这些课给我们以很好的引领。”“听了专家的报告,我们才知道《课标》中还有这么多的说道,我们对《课标》的学习太肤浅了。“‘小学各学段课时教学的常式安排’既有宏观的引领,又有微观的操作,学段梯度分明,给我们备课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范式,这是最接地气的学术报告。”
  说到“研讨最深入”,是指这次培训几乎涉及小学语文教学各个领域,诸如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识字、写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等,而这些内容的研究大都是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进行的。通过课例研究,老师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教学的差距,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备课活动,最后一天教学观摩活动的五节课,都是经过五轮备课筛选出来的:第一轮是校级备课,第二轮是自校至区的听课选拔后的区级备课;第三轮是我们第一天的听课、评课,执教老师们参考我们的评课意见修改教案;第四轮是第二天通过说课的形式,执教者汇报他们修改的教案,我们再研讨,执教老师再修改教案;第五轮是第三天上试教课,我们再研讨,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参与的后三轮备课活动,都是全区近百位语文骨干教师们参加的集体研讨活动,这种案例式的研讨,深入而又全方位地对教师们进行了培训。老师们参加了这些活动后,都有很深的感受,有的老师说:“这样的研讨太好了。专家们不但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优缺点,而且还从理论层面作了分析,令人信服,印象深刻。”而教研室高玉明主任在第四轮的说课、改课活动结束后总结时说:“这样的备课活动具有亲和性、挑战性和激励性,因为我们和执教老师、专家融合在一起了。执教老师虽然只说了十分钟左右,但是却激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你们看,专家们马上就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不但深刻,而且完整,太了不起了!这给了我们备好课的三点启示:一是要有钻研教材的本领,二是要有深厚的理论修养,三是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乌达区教研室主任张建国先生说:“你们的培训,给我区吹来了一股课改的劲风!这几天,老师们研究的‘热情最高’。特别是校长们,天天盯着我们要求和你们见面。”后来,高玉明主任告诉我:对最后一天的5节教学观摩课,校长们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一位校长为了本校一位教师的入围上课,和区教研室主任通话协商,整整打完了两节电池,而教研室两位主任的手机电池也都消耗殆尽。张建国主任说:“为了争取你们到他们的学校‘指导’,校长们也巧立了不少名目,有的是教材实验‘把脉’,有的是‘考察’课题实验,有的是‘培养名师’……”根据他们的热情邀请,我和高老师不但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帮助上观摩课的老师修改教案,而且分开跑学校听课、座谈。即使是这样,还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22日下午,我们俩人竟然跑了四所学校,以致高老师崴了脚,挂了彩,但还是坚持“不下火线”。
  现在回想这次培训,老师们学习、研究的热情态度和热烈场面仍然使我激动不已!老师们对我们的敬重和真情仍然使我刻骨铭心!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教师作用弱化”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文,应该从语言入手,也应该回归到语言的运用。  一、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 教学目标偏差,过度解读文本思想内容。不可否认,将课文内容理解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仍然是当下语文课堂中
期刊
前段时间,我细细品读了朱永新教授写的《致教师》一书,书中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回信,给我专业成长莫大的鼓舞,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那充满智慧的思想和亲切易懂的话语,消除了我的职业疲惫,我整个身心仿佛在阳光的沐浴下再次焕发起自觉成长的力量。  战胜疲惫感  说实话,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小记者站、节日庆典、作家来校、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平日里繁琐的事耗费了我很多精力,一个字,累;而作为毕业班的
期刊
自从我向全班同学大力推荐《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之后,学生便投入了痴迷的阅读之中。一个月之后,在全区阅读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以这本书的阅读为基础,执教了一节名为《想象的世界:无奇不有》的课外阅读交流课。多种形式的交流,多种方式的表达,在交流中深化了阅读感受、升华了阅读体验。  【设计思考】  (一) 走进书本:了解其人、其事  《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通过对德国探险家、冒险家明希豪森男爵一系列奇遇
期刊
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笔调简洁,细节传神,一如女作家茹志娟的文风,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事物的本质。反复阅读此文,更有一种樟树即人、人即樟树的强烈感觉。“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课文的开篇就点明了所要描写的主体,并留下悬念,引发读者阅读期待;结尾“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可谓余音绕梁,含蓄蕴藉,让人回味,引人
期刊
安 慰  狮子迷路了  谁去送它回家  鳄鱼哭了  谁给它一块手帕  灰熊寂寞了  谁去陪它聊天  犀牛受伤了  谁去给它包扎  鲨鱼害怕了  谁去亲亲它  但愿我们的爱  任何地方都能到达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五味太郎有一个绘本,很有意思,名字叫《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说的是鳄鱼生了一颗蛀牙,可是很怕看医生,心惊胆战地去医院,让医生给他治疗。然而,医生见病人是鳄鱼,更加害怕。两人怀着同样的心情完成
期刊
苏格拉底在《最大的麦穗》一文中的智慧,是从一件平凡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并且将这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别人。下面就以三年级的散文《槐乡五月》谈谈中年级散文教学的最大麦穗。  一、 以言逮意  引导学生以言逮意,离不开 “读”。首先,从“得意”的角度来看,在朗读中,“意”的形象会越来越饱满、情感会越来越丰富,仿佛文本中的这人、这物、这景、这情,就在眼前。其次,从“得言”的角度来看,言
期刊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若是一味地从结构分解、笔画组成的角度来识字、写字,原本意蕴深远、趣味盎然的汉字就变成了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认识汉字就是一次枯燥无味的痛苦历程。何不回归汉字的本真,发掘汉字内在的神韵,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学习语文呢?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下的一篇阅读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向我们描述了宝岛台湾蝴蝶谷的迷人风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发现修订后的“实施建议”中对话的主体由“三者”变为了“四者”,这多出的一员就是“教科书编者”。实践证明,“教科书编者”在教学中的位置不可或缺。优秀文章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但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却数量有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一册书也就二十来篇吧,哪篇文章被选人教材,有怎样的教学价值,适合哪个年级
期刊
一、 “神话”导入,认识英雄  师:上课前来考考大家,看这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现三幅神话故事的图片)  生:《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师:这三个故事都是什么故事?  生:神话故事。(教师板书)  师:这些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位英雄一样的神。“盘古开天辟地”中是谁?  生:《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盘古。  生:《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生:《夸父追日》中的夸父。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
期刊
识字教学中  理三个方面。小学识字教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学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又不能凭空想象。教师应该在不违背汉字构成规律和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汉字进行准确的讲解。例如,有的教师教学“碧”字时,编成顺口溜:“一位王先生,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乍一看,觉得新奇有趣,押韵好记,但与“碧”字的本义毫无关系,只记字形,不解字义,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就不能在阅读以及写作中,更好地应用汉字。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