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7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湖南株洲市由于污水管网改造滞后,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被通报。在这份通报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管网改造数据失真”这一问题。
两个数据
这一事件,前后经历了半个多月时间。
4月初,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南后,向该省住建厅和株洲市住建局调取管网相关数据。株洲市住建局4月14日报送的《关于走访问询具体交流内容的有关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该市城区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维护共30公里。
而根据《湖南省“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株洲市老旧污水管网改造规模应为城区83公里,该市仅完成了36%。
但在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进驻株洲后,该市住建局第二次报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调阅资料的回复》,称上次“数据统计不全”,该市城区实际完成了107.5公里改造。
由于两次数据存在巨大差异,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4月22日对株洲市住建局的两位主要负责人做了问询笔录,并要求核实有关统计口径后再次报送数据,“务必要慎之又慎”。当天下午,株洲市住建局第三次报送数据,仍称完成了107.5公里。
督察组随即决定,调阅所涉项目的立项批复、竣工验收资料。初步核查发现,其报送的老旧污水管网,实际多为新建管网、雨污合流制改造管网。
4月28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出督办单,要求湖南省迅速组织核查。
截至4月29日20时,湖南省住建厅认定,第二次上报数据107.5公里中,新建污水管网统计为老旧污水管网改造29公里,合流制管网改造统计为老旧污水管网改造63.75公里,5.9公里未提供佐证材料湖南省住建厅不予认可,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实际仅完成8.84公里。
此后,株洲市陸续补充材料进行审核,截至4月29日22时,湖南省住建厅新增确认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1.02公里,最终认定株洲市中心城区“十三五”期间实际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9.86公里,仅完成其“十三五”目标的11.9%。
对于这次谎报,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屈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给出的解释是他们对“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的概念和界定理解不清。这样的说法,也出现在该市报送给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多份材料中。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还提到,株洲市住建局对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面积、人口,雨污合流制管网长度、分布,管网错接、混接、缺陷等基础信息,一问三不知。
株洲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并非住建系统内的常用统计数据,市住建局要从市、县区和多个平台公司把数据收上来。同时,由于区县和平台公司并不掌握新建管网、老旧污水管网和合流制管网改造的概念,所以只能先不进行分类,直接报送原始数据。
这些原始数据包括后期认定所需要的项目立项批复、工程竣工验收和施工图等佐证资料,体量庞大。
屈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面对市区180多个项目及其对应的数据,市住建局在不掌握准确概念界定的情况下,无法分析下面报送的数据,只能报送原始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说,住建局工作不严不实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资金缺口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提到,在株洲市初步完成的1886公里排水管网探测结果中,雨污混接2761处,平均每公里1.5处;管网变形、破裂等缺陷31485处,平均每公里16.7处。
屈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配合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问题,株洲市正在进行污水管网系统的排查工作,预计7月底完成外业数据采集,8月底之前完成内业数据分析,9月出结果。
他说,仅排查一项工作,所需费用就在3000万元左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原所长高均海表示,雨污错接是目前国内管网中常见的通病,因为国内小区使用的雨水管和污水管大多采用相同的材质,施工队、监工或技术人员稍有马虎,就有可能接错。
而住建部门验收时,通常是在施工图上进行审查,埋入地下的管道很难查看,很难检查出雨污错接的问题。
一位住建系统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株洲市的雨污错接数量和管线长度比例,在全国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
想要对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就必须先通过管网系统排查,摸清存在管网错接、漏接问题的底数。
污水管网改造存在源头困难的问题。小区的管网是整个城市管网系统的最前端,也是制约合流制管网改造效果的重中之重。对小区的老旧污水管网进行改造,不是把小区的管道改造好就行,而是要改到每一栋楼下的立管处,这样才算是把系统改造彻底。
而在改造之前,需要摸清管网底数,这相当于从污水处理厂倒推到小区源头,工作量十分巨大。高均海介绍称,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对管网系统可能不太熟悉,只能使用探测仪器一点点勘探。
目前进行管网探测主要有三种手段,第一种是CCTV探头,即把一个探头放入污水管道中,像医院为患者做肠镜一样,通过探头不断前进,探测管道内是否存在破损或雨污混流等问题;第二种是通过在管道中放入探测浮球,水球随着污水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周边的管道情况探测出来。
而如果管道内淤塞严重,上述两种探测方式就无法实现,需要先行清淤,清淤完毕后再通过上述方式完成探测。
此外,对于株洲等南方城市而言,城市地下水位相对较高,而污水管道也埋设比较深,所以很可能会导致地下水进入污水中,造成污水管满管的情况。由于CCTV探头和探测浮球等两种方法必须在水面上使用,所以污水管道一旦满管,上述两种方法将无法进行探测。这时就需要将管网的上游来水临时堵住,并抽出管道内的部分水体,探测设备才能继续工作。 屈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要在株洲全市范围内进行污水管网改造,解决环保督察中指出的几大问题,投资规模需在200亿元左右。而目前株洲市每年的市政维护费仅为约2亿元。
株洲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在受访中也提到获批资金之难。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中批评了该市住建系统数据收集的缓滞,这与其没有建立信息上报系统有关。这位工作人员称,早在2019年6月,株洲市住建局就计划建立一套智能化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科室也起草了方案,并为此与市财政局、行政审批局进行了十余次沟通。
一位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直到2020年4月,他的电脑中已有十几稿方案的存档。他们获知,省级财政拨付了两百万元,给株洲市住建局做平台的基础建设,但该市财政局认为该平台建设起来之后会产生后期的维护费用,且住建局档案馆已有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认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最终,这笔拨款在拖了很长时间后才拨付给住建局。
治标还是治本?
这不是株洲住建局第一次面临这样的问题了。2019年12月,株洲通报了3起因环保工作不力被问责典型案例,因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滞后、推进不力,屈纲等14人被政务警告处分、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因该市天元区超量污水直排湘江问题解决不到位,该市住建局局长何安国等11人被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
据屈纲透露,目前株洲市的管网改造思路分为近期、中期两个阶段。近期的工作重心,是整改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点名的美的·蓝溪谷等小区的雨水管道错接等问题;中期则是先行启动凿石港流域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和花南泵站、陈埠港排渍站雨污混流水直排整治。
在一座城市的管网排水系统中,由前至后依次是小区管网、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厂、排渍站等环节。而黑臭水体的治理,则是在这一系统的末端发力,即在市政管线末端建立截污干管、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排渍站配套调蓄池以降低溢流频次。这种做法,被很多人批为治标不治本。
屈纲认为,为治理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问题,株洲住建部门采取了很多阶段性的措施,如果城区的雨污分流真正完成,这些阶段性的工程将失去原本的作用。“先治标后治本是多方面的现实要求。”
高均海同时指出,贸然在城区进行大规模雨污分流改造,也有不太现实的一面。中国的合流制管网大多铺设年代久远,这些地方目前都已经是老城区或者发展较为成熟的片区,对这些片区进行雨污水改造,工程本身的难度并不大,难点在于会对周边的交通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在繁华商圈。
财政支持也是一大问题。污水管网通常埋设较深,进行污水管网改造破坏性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是改造一根污水管,要至少破除1/3乃至半幅的市政路面。管道改造完成后,还要重新进行道路铺设,相当于重修几乎50%的相关市政道路。
另外,高均海还提到,并不是所有情況下的合流制都存在弊端,分流制改造也不是做完就能万事大吉。
很多城市都面临着面源污染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经过冬天长时间降尘又无降雨后的初雨问题。裹挟城市灰尘和颗粒物的春季初雨可能比污水还脏,而合流制管网就能将初雨截到污水处理厂,分流制反而无法做到。
高均海建议,如果地方政府有决心、毅力和财力进行老旧管网改造,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五年乃至十年的中长期计划。如果只是为了应对一时,或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那就该做截流做截流,该做改造做改造,而不一定在整个城市铺开大规模的管网改造。
除此次被通报的株洲外,在稍早前的5月6日,江西南昌也因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污水直排问题整治不力,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
高均海表示,许多城市的管网存在一些通病。首先就是规划期限的问题,以前做城市规划,一般可能是15年到20年期限,但实际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城市规划也经过了好几轮,每一轮都可能会调整用地方向,并扩大城市规模。从根源上讲,规划本身的周期是相对较短的,而城市本身的发展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就造成了部分城市规划在前瞻上的局限性与城市发展不适配。
另外,国内很多城市都存在“摊大饼”式发展的问题,这会让后续的管网改造、分期敷设都会面临很大困难。而如果落实城市的组团式发展,即在第一组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进行第二组团的发展,组团之间保留一些绿地或空地,就可以为城市的排涝系统及其他不可预料的需求预留通道,给予城市一定的弹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