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理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于说理文的教学,教师要依循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统整性地梳理文本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原始经验,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表达特质;要整合文本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事例的内在关联;要合理分解中心论点,引领学生在分类中厘清文本的基本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对说理文的认知,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莫基。
[关键词]说理文;事例论证;写作密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60-02
说理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不仅丰富了高年级语文教材的文体样式,而且有效历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说理文的体裁样式以及创作规律人手,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从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下面,笔者以《谈礼貌》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文体特征,统整性梳理文本内容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为落实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相应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从文体特征出发展开教学。
比如,教学《谈礼貌》一文,如何把握文本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呢?教师可以从说理文的基本要素出发,对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梳理。首先,聚焦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在理解大意和对比过程中确定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礼貌待人,学会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的表达特点和作用。其次,紧扣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的事例,引领学生从论点到论据进行梳理,认识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是整篇说理文的总起和总结语段,而文中的三个事例是分写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明确了整篇文本“总一分一总”的内在结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文本复述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谈礼貌》是一篇典型的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为了更有利地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作者在创作时设置了的文本结构,并通过三个核心的事例论据加以印证,它们分别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定位在文本内容的概括与梳理上,同时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了文体特征上,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原始基础,激活性把握表达特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过著名的“三不讲”理论: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读懂的不讲,即便讲了学生还是不能读懂的不讲。这就告诉我们,学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原始认知基础的,完全忽视学生内在的认知经验,会使教学的着力点发生偏移。只有真正把握好教学的着眼点,才能让学生真正感知文本的内在力量。
比如,学习《谈礼貌》时,学生就已经学过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说理文,他们对说理文的基本知识以及事例论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初步感知了文本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在尊重学生原始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说理文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表达特质进行梳理。如《谈礼貌》一文所选择的三个事例,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概括这三个事例的大意,并着力思考事例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联,洞察事例表达的作用,感受事例选择的典型性;其次,对比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内容的性质、人物的身份以及事件发生的时代出发,让学生认识到作者选择这三个事例就是要向读者证明:无论身份高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礼貌待人都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
说理文事例选择的典型性和发散性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涉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来激活学生原始的认知体验,为这篇说理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统整聚合事例,对比性明晰内在关联
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选择和内容编排上都体现出鲜明的体系性,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前期学习过的说理文中,教材所选择的事例都是以并列方式呈现的,如《说勤奋》中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所选择的事例在关系上就发生了变化,并随着表达的需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关联性。
鉴于此,在引导学生认知和梳理了《谈礼貌》一文中的事例之后,教师又让学生以整体性视角来关注三个事例,并探寻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在统整性对比中,学生发现这三个事例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礼貌状态在不断地升级。第一个例子,作者用牛皋和岳飞进行对比,突出了岳飞问路时的礼貌待人,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第二个例子,小女孩踩了女青年的裙子并道歉,女青年也大方地原谅了小女孩。主动道歉和大方原谅在礼貌的程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三个例子,周总理在脸部受伤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责怪朱师傅,还找出了自己的问题,以免朱师傅自责。这种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礼貌待人更高级别的体现。
这样通过对比的方式,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了文中三个事例的共性,而且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分解中心论点,分类性厘清基本联系
在学生之前学过的说理文中,作者基本都是以单纯的事例来达成表达效果的。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不仅仅运用了三个事例,还针对事例进行了小结和论述。这是教学这篇课文时必须重点关注的。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三个事例的内容与后面的评论进行联系,感受作者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比如,第二则描写小女孩和女青年的事例,作者紧扣主动道歉和大方原谅两个内容进行了这样所产生的评论:“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作者对事例展现出来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简洁地揭示,达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去感受作者从事例中提炼出最核心内涵的方法。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三个事例的评论语句圈画并展示出来:
1.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这三个部分与中心论点的内在关联,从而懂得事例之后的评论,其实就是中心论点的三个分论点。
教师抓住课文中的范例资源,引领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厘清关系、明确了事例论证的方向,更有效地洞察了作者内在的表达维度。
總之,说理文的教学就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层面上不断地拓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说理文的事例表达特点,从而真正读懂说理文。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说理文;事例论证;写作密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60-02
说理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不仅丰富了高年级语文教材的文体样式,而且有效历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说理文的体裁样式以及创作规律人手,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从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下面,笔者以《谈礼貌》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文体特征,统整性梳理文本内容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为落实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相应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从文体特征出发展开教学。
比如,教学《谈礼貌》一文,如何把握文本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呢?教师可以从说理文的基本要素出发,对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梳理。首先,聚焦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在理解大意和对比过程中确定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礼貌待人,学会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的表达特点和作用。其次,紧扣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的事例,引领学生从论点到论据进行梳理,认识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是整篇说理文的总起和总结语段,而文中的三个事例是分写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明确了整篇文本“总一分一总”的内在结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文本复述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谈礼貌》是一篇典型的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为了更有利地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作者在创作时设置了的文本结构,并通过三个核心的事例论据加以印证,它们分别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定位在文本内容的概括与梳理上,同时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了文体特征上,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原始基础,激活性把握表达特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过著名的“三不讲”理论: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读懂的不讲,即便讲了学生还是不能读懂的不讲。这就告诉我们,学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原始认知基础的,完全忽视学生内在的认知经验,会使教学的着力点发生偏移。只有真正把握好教学的着眼点,才能让学生真正感知文本的内在力量。
比如,学习《谈礼貌》时,学生就已经学过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说理文,他们对说理文的基本知识以及事例论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初步感知了文本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在尊重学生原始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说理文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表达特质进行梳理。如《谈礼貌》一文所选择的三个事例,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概括这三个事例的大意,并着力思考事例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关联,洞察事例表达的作用,感受事例选择的典型性;其次,对比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内容的性质、人物的身份以及事件发生的时代出发,让学生认识到作者选择这三个事例就是要向读者证明:无论身份高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礼貌待人都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
说理文事例选择的典型性和发散性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涉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来激活学生原始的认知体验,为这篇说理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统整聚合事例,对比性明晰内在关联
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选择和内容编排上都体现出鲜明的体系性,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前期学习过的说理文中,教材所选择的事例都是以并列方式呈现的,如《说勤奋》中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所选择的事例在关系上就发生了变化,并随着表达的需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关联性。
鉴于此,在引导学生认知和梳理了《谈礼貌》一文中的事例之后,教师又让学生以整体性视角来关注三个事例,并探寻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在统整性对比中,学生发现这三个事例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礼貌状态在不断地升级。第一个例子,作者用牛皋和岳飞进行对比,突出了岳飞问路时的礼貌待人,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第二个例子,小女孩踩了女青年的裙子并道歉,女青年也大方地原谅了小女孩。主动道歉和大方原谅在礼貌的程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三个例子,周总理在脸部受伤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责怪朱师傅,还找出了自己的问题,以免朱师傅自责。这种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礼貌待人更高级别的体现。
这样通过对比的方式,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了文中三个事例的共性,而且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分解中心论点,分类性厘清基本联系
在学生之前学过的说理文中,作者基本都是以单纯的事例来达成表达效果的。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不仅仅运用了三个事例,还针对事例进行了小结和论述。这是教学这篇课文时必须重点关注的。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三个事例的内容与后面的评论进行联系,感受作者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比如,第二则描写小女孩和女青年的事例,作者紧扣主动道歉和大方原谅两个内容进行了这样所产生的评论:“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作者对事例展现出来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简洁地揭示,达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去感受作者从事例中提炼出最核心内涵的方法。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三个事例的评论语句圈画并展示出来:
1.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这三个部分与中心论点的内在关联,从而懂得事例之后的评论,其实就是中心论点的三个分论点。
教师抓住课文中的范例资源,引领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厘清关系、明确了事例论证的方向,更有效地洞察了作者内在的表达维度。
總之,说理文的教学就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层面上不断地拓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说理文的事例表达特点,从而真正读懂说理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