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其德育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存在德育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科学分析学生在政治态度、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提高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28-01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中生源总数的减少、普通高校的扩招,民办高校的生源竞争激烈,另外,某些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要在新形势下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应更多注重学生质量提升、特色培育和品牌塑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质量,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质量提升的前提,德育是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充分认识学生特点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把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人采用无记名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江西3所民办高校1000余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021份,回收率97.2%。其中,男生581人,占56.9%,女生440人,占43.1%,访谈人数共120人。本次问卷调查,在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点,同时对因材施教的德育对策做一探索,为提高民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中较独立、热情,关心他人,但生活散漫,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
调查中有62.1%学生生活较独立,自理能力较强,对人热情、热心,比较容易相处。但由于远离父母,独自面对生活,有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生活较散漫,很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尤其是网络。网络的普及使之成为大学生交友、娱乐的重要工具。调查中有63.8%的学生上网是为了交友聊天或玩游戏。个别学生使用手机下载小说课堂上浏览或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因此而耽误学业。
(二)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
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学“门槛”普遍较低或干脆没有“门槛”,总体的生源特点是高考分数较低,学习基础差。调查中有81.6%学生就是因为高中偏科或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了高考失利,有76.1%的学生入校前的专业选择比较盲目,选专业是家长决定或经别人推荐介绍,部分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或不感兴趣,尤其入学后经历几次考试的挫折后,感觉更加灰心。他们都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比较被动,加之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听不懂,导致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调查显示:有25.6%的学生每天主动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有28.9%的学生有逃课、早退的行为。
(三)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有自卑情绪,敏感、自尊心强
民办高校大学生和公办高校大学生一样,年轻有朝气,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社会评价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部分人对民办高校不了解或有成见,经历了高考失利后,大部分学生来民办高校继续求学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入学以后,发现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有落差或与公办高校和重点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部分学生难免产生不满和失望的情绪,有部分学生变得自卑,敏感,总感觉低人一等。个别学生自尊心强,自我封闭,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会有抵触情绪。
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重视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决定着一个人持什么人生态度生活和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形成。有很多学生存在着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或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或人生价值观模糊。我们要通过思想教育解决他们现实的思想困惑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自身实际。从他们遇到的问题症结下手,耐心细致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从理论和实际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统摄并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人明荣辨耻、践荣拒耻,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是人们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民办高校的道德教育应从养成教育抓起,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行为导向,推进其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于成人过渡时期,这个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存在着比公办高校大学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如高考落榜的的心理阴影、由于学习基础差引起的心理负担、严峻就業形势的心理压力、对生活中失败的抗挫折能力差,等等。有必要在校园内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经常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出现的矛盾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调适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解决和预防心理疾病,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生活、学习及交友中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切实把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尽可能多的为国家培养有强烈责任心、有知识,会做事,更会做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靳诺.民办高校德育专题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28-01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中生源总数的减少、普通高校的扩招,民办高校的生源竞争激烈,另外,某些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要在新形势下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应更多注重学生质量提升、特色培育和品牌塑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质量,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质量提升的前提,德育是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充分认识学生特点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把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人采用无记名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江西3所民办高校1000余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021份,回收率97.2%。其中,男生581人,占56.9%,女生440人,占43.1%,访谈人数共120人。本次问卷调查,在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点,同时对因材施教的德育对策做一探索,为提高民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中较独立、热情,关心他人,但生活散漫,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
调查中有62.1%学生生活较独立,自理能力较强,对人热情、热心,比较容易相处。但由于远离父母,独自面对生活,有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生活较散漫,很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尤其是网络。网络的普及使之成为大学生交友、娱乐的重要工具。调查中有63.8%的学生上网是为了交友聊天或玩游戏。个别学生使用手机下载小说课堂上浏览或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因此而耽误学业。
(二)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
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学“门槛”普遍较低或干脆没有“门槛”,总体的生源特点是高考分数较低,学习基础差。调查中有81.6%学生就是因为高中偏科或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了高考失利,有76.1%的学生入校前的专业选择比较盲目,选专业是家长决定或经别人推荐介绍,部分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或不感兴趣,尤其入学后经历几次考试的挫折后,感觉更加灰心。他们都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比较被动,加之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听不懂,导致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调查显示:有25.6%的学生每天主动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有28.9%的学生有逃课、早退的行为。
(三)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有自卑情绪,敏感、自尊心强
民办高校大学生和公办高校大学生一样,年轻有朝气,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社会评价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部分人对民办高校不了解或有成见,经历了高考失利后,大部分学生来民办高校继续求学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入学以后,发现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有落差或与公办高校和重点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部分学生难免产生不满和失望的情绪,有部分学生变得自卑,敏感,总感觉低人一等。个别学生自尊心强,自我封闭,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会有抵触情绪。
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重视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决定着一个人持什么人生态度生活和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形成。有很多学生存在着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或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或人生价值观模糊。我们要通过思想教育解决他们现实的思想困惑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自身实际。从他们遇到的问题症结下手,耐心细致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从理论和实际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统摄并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人明荣辨耻、践荣拒耻,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是人们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民办高校的道德教育应从养成教育抓起,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行为导向,推进其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于成人过渡时期,这个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存在着比公办高校大学生更多的心理问题,如高考落榜的的心理阴影、由于学习基础差引起的心理负担、严峻就業形势的心理压力、对生活中失败的抗挫折能力差,等等。有必要在校园内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经常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出现的矛盾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调适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及时解决和预防心理疾病,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生活、学习及交友中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切实把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尽可能多的为国家培养有强烈责任心、有知识,会做事,更会做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靳诺.民办高校德育专题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