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自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语用学的知识分析,可以发现《天净沙·秋思》具有自然的特点。在语用学的理论分析下,它以数个偏正意象来营造意境,暗藏文化预设、设置意象关联、区分重点与省略、营造情感起伏,使得整体情感既和谐又有层次,达到类似于语言运用的自然的效果。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语用学 自然 语境理论
  许多学者认为,《天净沙·秋思》具有自然的特点。王国维曾于《宋元戏曲史》提出元曲的佳处在“自然”,又将《天净沙·秋思》推为元曲小令之表率。a吴梅研究了明人对它的仿作,但不及原作“自然”。b隋树森也认为该作品写得自然,却又十分精炼。c 《天净沙·秋思》是调短字少的小令,音乐曲式变化不大,其出彩可能并不在音韵,而在内容的自然。自然的诗歌一般表现在整体和谐,不冲突。《天净沙·秋思》前三句仅十八字,就有九事设境,但是读来并不觉得景物繁杂,也不会因为语法成分缺失而难解主题。
  关于如何达到自然的效果,可以结合语用学的原理来分析。分析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不仅要关注语言字面上的含义,即语义,还要关注在一定语境下作者想表达的真正含义,即语意。语义学研究前者,语用学研究后者。回到这首小令,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天净沙·秋思》各个意象特点类似,且统一于秋的时间背景。但是,它无法解答其为何选用秋和断肠,为何省略部分语法成分,为何交错使用不同情感的语句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参照语用学中的预设、关联、会话理论、语势来解释。
  一、 文化预设:铺设合理氛围
  在诗歌整体构思中,为了使读者能理解整体氛围,需要选取一定的文化预设实现和读者的心灵沟通。文化预设是作者认为双方都知道的信息,是传递信息的基础。d悲秋情怀、“断肠”的深刻含义都是文化预设。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文化环境中,“秋”与“断肠”都有超越其字面意思的文化内涵,理解这一预设的读者就能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
  (一)秋的情绪含义 悲秋的来源,参考“悲秋之祖”的说法。“悲哉秋之为气也”, 宋玉的《九辩》所抒发的悲,主要由于“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生命残损,和“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坎坷历程。此外,还有人将悲秋情怀和古代的行刑时间、民生疾苦相结合。当然,最多的还是怀才不遇之难。e因此,这首小令中的“秋思”二字已经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二)断肠人的文化含义 这首小令最明显的感情提示在“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在传统表达中,指的是离别和思念所造成的极度悲伤。“断肠”二字可追溯到《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之后,古诗词用到的“断肠”有许多与别离相关。如唐代杜牧的“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宋代陈克的“断肠肠断旧情浓”。而在元代,小令《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则以“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来表达别离之悲痛。也就是说,“断肠”在作者所承继和经历的文化心理中,都具有离愁和思念的含义。
  二、 意象关联:制造和谐情境
  在意象的选择上,前后的关联能营造情境的自然和谐。关联是用一定的言语形式手段使言语形式各个部分互相联系和呼应。自然的诗歌,每句内的情境都比较统一,不突兀,这和关联的理念相符合。关联原则的分析建立在语义分析的基礎上。情境内的关联来自每句塑造的语义场,它由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语构成,并且 《天净沙·秋思》的前九个意象除了“人家”,几乎都是偏正词语。首句的“枯藤”“老树”“昏鸦”都具有生命力低、颜色昏暗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比较温馨、平和;“古道”“西风”“瘦马”在孤独、破败感上比较相似。单看每一句都是一幅和谐的图画。这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有一定的心理氛围,它具有选择和构建的能力,凡能与氛围保持不同样式的和谐关系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就存留,反之就删掉。f通过分析语义场可知,小令每一句内部的氛围是和谐的,同时又统一于秋景下,不破坏情境的和谐。
  三、 成分省略:营造虚实想象
  语用学以交际作为目标,因此提出了会话理论。其中,量的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应全部指向交谈目的所需要,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g对某些语法成分的省略,为场景想象和视角想象留下空间。除了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算是一个陈述句之外,其他的三句均是纯名词的组合。如“枯藤老树昏鸦”,三者之中主语和宾语是哪些,并未直接表明。然而,读来并不会觉得这种处理比较突兀,因为在整体和谐的风格下,句子的内部暗含语法的关联。前三句都是按照“景物 景物 生命体(或可能与生命体产生关联的景物)”的顺序排列。在还原句中的表达时,可以试着加入合适的动词、介词和连词。两个景物之间可以有关联,如“枯藤”依附“老树”,“小桥”横跨“流水”,“西风”吹过“古道”;而景物组合起来则与生命体形成和谐环境下的交互,如乌鸦栖息于“老树”、人家临水而建、瘦马在寒风中走过“古道”。因此,这种省略留下了合理的情境想象的空间。另外,对展开人物视角的想象也有一定帮助。由于几乎没有动词、介词和连词,读者是不知道“断肠人”与前几句的关系的。 因此,有人对视角提出了疑问:这首小令的景色是作者作为旁观者的所见,还是小令里“断肠人”的所见?对此众说纷纭。这种模糊性,虚实相生的效果恰好也成了这首小令的美。
  四、 语势波动:激起情感起伏
  言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流动中往往会形成有一定长度的起伏波动。h语势分为顺向和逆向两种。顺向是链形,语义前后一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意境是类似的。如果拿掉比较平和温馨的 “小桥流水人家”句,剩余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到“断肠人在天涯”,萧索悲情的气氛比较一致。也就是说,语义能够形成顺向的链形。然而,加入“小桥流水人家”之后,语势发生了波动。语义向另一个方向折回。如“小桥流水人家”就是一个语气和氛围上的转折。从会话的效率来看,“小桥流水人家”所营造的平和、温馨的气氛,显然是和其他三句有差别的。探寻语势转折的原因,就需要回到断肠人的处境中去看。“小桥流水人家”,是紧随“枯藤老树昏鸦”出现的对偶句。一萧索,一温馨,实际上是对比。一方面是和其他句的场景氛围的对比,另一方面是句子内部情感复杂性的营造。面对他乡的温馨,“断肠人”既有羡慕,又有联系自己的酸楚,其情感的深度虽不及最后一句,但情感的复杂性远高于其他几句。所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语势转折,就是对比和情感复杂处理的结果。   因此,《天净沙·秋思》的“自然”,正是由于其写作特点符合“说话的自然”,符合语言运用的特点。在言语构思阶段,某种文化环境中的人会有一定的文化预设,并根据其审美心理选择材料,组成一定的语义场。在言语形成阶段,语义场中的词语组合已经能够造成一定的氛围,此时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成分以突出重点。但人的表达往往有比较微妙的情感变化,这也就是语势分析需要用到的地方。而《天净沙·秋思》在秋与断肠的悲凉文化背景下,选取了一系列符合季节特点的偏正词语作为意象。在四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既有顺向的层次铺设,又有逆向的情感波动。所以,在语用学的理论分析中,《天净沙·秋思》通过预设、选材、省略与组合、情感层次,使得情感表达和“说话的自然”一致。
  结合语用学来解读《天净沙·秋思》,首先需要比较语义(字面意思)和语意(在这里是文化预设)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其次,与类似题材的作品换词,也能突出这首小令的选材特色。如将白朴的《天净沙·秋》中的“青山”“绿水”“红叶”换进诗歌,再对句内景物特点是否和谐进行分析。如“红叶”与“枯藤”相比,一个色彩鲜明、一个色彩暗淡;一个生命力旺盛、一个已经枯萎。其义项表明,二者只能形成对比,但不能营造统一的意境。针对每句的意境统一与层次问题,可以想象场景,并且横向比较各句的意境不同,梳理脉络,来发现其情感起伏。
  总的来说,语用学符合语言表达的特点,也适合用于分析古诗词。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更加含蓄,崇尚意蕴深远。语用学“关注在一定语境下作者想表达的真正含义”的特点,决定了它更加关注特定的语境、语序下除去字面意思外的深层含义。它能够帮助读者解读古诗词的深层意蕴,体会古诗词的深层风格。
  a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b 罗锦堂:《中国散曲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页。
  c 隋树森:《元人散曲论丛》,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124页。
  d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页。
  e 殷光熹:《“悲秋之祖”“赋家之圣”——略论宋玉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见《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3期,第74页。
  f 畅广元:《诗创作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g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3页。
  h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07页。
  参考文献:
  [1] 刘艳芳.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意象析论[J].名作欣赏,2020(29).
  [2] 姚永强.顿断与连贯之美——以《天净沙·秋思》等为例谈词的创造性鉴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9).
  [3] 余田.談谈鉴赏散曲的几个方法——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20(6).
  作 者: 母丹,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育。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乘客朋友们请不要将头伸出车窗外,稍有不慎,你就会失去它。这样的话,也许你不会难过,但我们一定会很难过。  这位美女,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正往嘴唇上涂抹的唇膏是香奈兒的吧。我要奉劝你,当公交车向前行驶的时候还是将它收起来。否则,我来一个漂亮的急刹车,你那价格不菲的唇膏说不准就会被你咬坏,唇膏的味道好不好并不重要,如果将其吞进肚子的话,麻烦就大了。  帅哥,虽然你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就像一座活脱脱的“
摘 要: 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从出版看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最直观的莫过于版权输出了。但我国的版权市场严重失衡:版权引进远远多于版权输出。近年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图画书创作意识的自觉、创作队伍的扩大、本土图画书评选机构与奖项的设置,以及原创图画书获得国际青睐。但中国原创图画书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需精准把脉中国文化核心竞争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
2017年2月,美国媒体曝光2017年1月28日特朗普同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的通话全文,电话中,特朗普与特恩布尔就是否接受一项难民安置协议打起了“嘴仗”,特朗普越吵火越大,最后对特恩布尔说:“我整天都在打电话,这是最不愉快的一通!”说完就直接挂断电话。  就在同一天,特朗普还同墨西哥总统涅托在电话里吵了一架,特朗普不仅傲慢地表示“我不需要墨西哥”,还用威胁的口吻警告涅托,“如果墨西哥军队无力与贩毒
摘 要:《巴黎圣母院》中的甘果瓦是一个贫困铸就的犬儒主义者,他的身上影射出了巴黎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不幸流浪谋生的生活经历,粉碎了他的诗化理想,导致了极端的现实主义,集中表现为实用至上的价值观,同时怀疑一切的虚无理念,消解了价值与崇高,使甘果瓦成为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甘果瓦 犬儒主义 实用主义 利己主义  犬儒主义最初缘起于古希腊时期,早期的基本思想是坚持内在的德性与价值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把”字句的习得进行偏误分析。首先,偏误分析是在“BCC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100个句子的基础上,归纳出来五种常见的偏误类型;其次,对偏误进行归因;最后,结合国际中文教学的语法教学原则提出了有关“把”字句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偏误分析 偏误归因 习得顺序 “把”字句  一、“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一)遗漏 遗漏指的是在词语或者句子中遗漏了一个或者几个成分而造成的偏误。
摘 要:探讨《莺莺传》中爱情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首先要立足文本本身,辅之以历史背景。这段爱情悲剧形成于多重矛盾冲突的挤压之下,即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冲突,形成双向矛盾冲突的多重性建构。正是在重重矛盾的挤压下,崔张之间的爱情最终以悲剧完结。  关键词:爱情悲剧 主客体 矛盾冲突 双向构建  从《莺莺传》产生开始,人们便对其中所演绎的爱情故事议论不绝,以陈寅恪为代表的学
摘 要:宝庆竹刻源自于湘西南邵阳地区(古称“宝庆”),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宝庆竹刻饱受战争的摧残,虽依旧顽强存活了下来,却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当今正处于信息时代,网络信息飞速传播,国内外各种信息参差不齐,让人目不暇接,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无疑会受到严重的挤压与冲击。目前,地方政府正对其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研究挖掘,但这还
摘 要: 本杰明·迪斯雷利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不仅产量颇丰,而且作品在当时也多为畅销之作,然而后世的文学评论者却对他的作品鲜有问津。近年来这一情况得以改观,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政治小说研究现状作一个简要概述。  关键词:本杰明·迪斯雷利 政治小说 综述  一、作为政治家的小说家  近年来,不止一位政治家进入了文学研究者的研究视野
摘 要: 人物,作为小说的核心与灵魂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原作人物、原创人物和其他著作中的人物,是同人小说人物衍生的主导类型,这几种衍生人物既体现了创作者的期待视野,又突显了创作者的自由精神,并且折射出网络文学类型化生产的消费特质。  关键词:同人小说 人物类型 《哈利·波特》  不论精英文学抑或是大众文学,人物都是小说的灵魂,是故事的核心。同人小说又称“粉丝小说”,指同人参与者以原作中的人物、情节
摘要:从爱和法律的关系入手,可以对《威尼斯商人》“割肉还债”情节进行政治哲学的解读。这种解读将表明,爱是朋友、情人、家庭、民族、宗教等人际关系的自然原则,但它不应该毫无纪律,爱的最基本的纪律是法律;反之,法律并不仅是冷冰冰的规则,而且是最低限度的爱,没有了仁爱的法律会变成僵化的形式,看似精确的推演也会陷入无穷无尽的悖论。爱与法律不仅不相互冲突,而且还相互成全。法律的实质正义和法律的形式正义同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