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牵动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势不可挡的巨变,其进展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影响远远超过前几次工业革命。同时,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与融合日趋深化,产业间跨界合作走向纵深,学科间“围栏”逐渐消解。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繁荣的互联网创新生态,已经初步具备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基础,但在培育适应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力资
【机 构】
:
全国政协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牵动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势不可挡的巨变,其进展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影响远远超过前几次工业革命。同时,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与融合日趋深化,产业间跨界合作走向纵深,学科间“围栏”逐渐消解。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繁荣的互联网创新生态,已经初步具备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基础,但在培育适应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力资源上还存在一些“短板”。
其他文献
当代美德伦理学认为,康德主义的义务论要求人们仅仅出于义务而行动,因而缺少对现实情境与真实人性的观照。沃尔夫等人特别指出,康德伦理学以及功利主义倾向于产生"道德圣贤",而在沃尔夫看来,作为一种人格理想,"道德圣贤"其实并不值得向往。这种批评严重地误解了康德伦理学。首先,康德的义务论是要确立一种行动的"底线原则",而且康德比较明确地反对任何一种"道德圣贤";其次,当代美德伦理学学者的这一质疑恰恰适用于其自身的理论,虽然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有意识地反对这种"道德完满主义";第三,从教育学的角度,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耦合关系,是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以1978-2018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单向耦合的,即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发展,而非双向互动生成的动态平衡关系。因此,要通过促动形塑共生化的经济与职业教育文化心理场,建构常态化的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制度,积极构建法治化的职业教育财政政策话语体系,聚通与提升自觉化的"经济职业教育力"等促进经济与
身体是个体生命活动与个体发展的载体。在身心二元的认识框架中,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的"离身"状态给他们的人格发展、社会互动能力培养、情感与道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让身体回归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发挥具身活动在青少年认知、情感、道德发展中的教育意蕴,已成为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的共识。青少年的身体蕴涵着健康、美学、认知、情感、道德、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以锻炼实践能力、拓展生命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校外教育活动设计中,选择群体性的、真实任务定向的、最大程度运用肢体力量的活动,并在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实施"弱
教育流动如何影响子女健康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尚缺乏严谨的经验证据。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教育代际流动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代际固化"现象日益加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父辈,其子女实现教育向上流动的几率更大;相比之下,受教育水平低的父辈,其子女往往没有足够的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向上流动的距离越大,子代的健康状况越好,但这种影响效应会随着父辈与子代之间教育流动距离的缩
全球化是当今比较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主流话语。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比较教育面临着研究范式转型和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挑战。面对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比较教育要形成新的全球主义世界像,转换研究视域,提升方法论素养,不断增强自身影响力及其对教育学科的贡献;聚焦中国教育发展,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参与全球治理等助力中国发展,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高等教育在学界普遍被认为具有准公共品性质,而准公共品价格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化调节机制。据统计,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学费在十余年内未发生明显变化,在注重公平性的同时完全忽视了效率。分析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助学贷款数据发现,学费存在一定上涨的空间。高等学校财务状况显示,当前学费价格仅占生均教育支出不到20%,对比国外高等学校有结构性差异。采用成本比例法、通货膨胀法、收入比例法估算发现,调整后学费定价虽高于现阶段收取的学费,但通过现有的学生资助手段仍具有负担这一价格水平的可能性。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思想指南。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为深入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本刊开设“新思想指引新征程”专栏,本期刊发一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撰写的解读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精神的永恒或不朽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古希腊阿尔克迈把人类的毁灭归之于人不能把终点与起点联结起来,对于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柏拉图求之于灵魂不灭,为宗教信仰打下基础,之后由于历史观念的出现,人们又以种族延续来继承个体灵魂不灭思想。在近代西方哲学中,斯宾诺莎、黑格尔、狄尔泰等都对精神的永恒性作出过自己的阐发。但真正解决此问题的应是人类精神或观念的不断传承和提升。伽达默尔以效果历史概念代替海德格尔的天命或命运概念,以有限的历史性存在去应对无限的天命存在,认为人能从历史中汲取认识并为其自我理解指定方向,“处
爻变说是中国古代易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解《易》方法。从《易传》到汉宋有丰富的爻变思想。丁若镛在继承前人易学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爻变作出了新的理解,提出了爻本质是变、爻变与筮法相关、是一爻变、爻变是一切象数前提等观点,以此重建了以太极为本体、以爻变为核心的象数体系。他通过诠释《周易》经传尤其是《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话语,以太极概念为核心,详细地论述万物之本(胚胎),从天地开始,由太极生天地阴阳、生四时、生万物的创化过程及客观世界形成后万物瞬息万变,体现了太
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在,服务国家立德树人的重大人才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的重大科学发展战略、服务国家促进民生的重大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战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和格局中,教育学科必须勇担使命,从高从深从快地推进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