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病水肿方(国医大师 邹燕勤方)
药物组成 太子参15~30克,生黄芪30~50克,淮山药20克,炒白术10克,生薏苡仁30克,茯苓皮30~50克,猪苓15~30克,泽泻15~20克,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20克,怀牛膝15克,车前子(包煎)20~30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健脾益肾,补气养阴,淡渗利水。主治脾肾气虚、水湿潴留的肾病水肿。
方剂分析 肾病水肿的治疗当以利水消肿为第一要务。利水之法有淡渗利水、攻下逐水之不同,邹老师喜用淡渗利水之法。淡渗利水的药物取自《伤寒论》五苓散,习用茯苓皮、生薏苡仁、猪苓、泽泻、车前子(包煎)等。此类药物性平、味淡,渗湿利水的作用平緩,但作用持久,能起缓消其水的作用。对于肿势明显者,邹老师采用“轻药重投”法,即作用轻缓之淡渗药物投以重剂,常可获肿退水消之效。如茯苓皮,为茯苓的皮部,渗湿利水作用强于茯苓,常用至50克;生薏苡仁30克,猪苓30~40克,泽泻20克,车前子30克。茯苓、薏苡仁等又有健脾的作用,并伍以太子参、生黄芪、炒白术等补气健脾之品,利水而不伤正。太子参的补气之力虽不及党参,但可兼顾阴分,防利水而伤阴。孟河名医费伯雄曾说:“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邹老师在此处也运用了费氏的和缓法,认为肾病水肿者脏腑虚损,正气衰弱,病程长久,肿势缠绵。若用大戟、芫花、牵牛子等攻下逐水之药,或可取一时之效,但戗伐正气,水肿必复卷土重来,故只可缓图,不得骤取,方可获持久之效。
利水益肾方(国医大师颜正华方)
药物组成 炒白术15克,生黄芪15克,生山药15克,生薏苡仁30克,山茱萸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益母草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30克。
使用方法 上述药物煎汤代水服,两日一剂。
功效主治 健脾益肾,利水消肿。主治颜面、下肢水肿,伴腰酸乏力,纳呆,便溏不爽,日二三行,尿频量少,或有女性月经错后、血色紫黑有块、经行腹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方剂分析 方中用白术、黄芪、山茱萸、山药、薏苡仁、茯苓、怀牛膝、桑寄生以健脾益肾;泽泻、车前子(包煎)等以利水渗湿,益母草活血化瘀又兼利水消肿。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均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药物组成 太子参15~30克,生黄芪30~50克,淮山药20克,炒白术10克,生薏苡仁30克,茯苓皮30~50克,猪苓15~30克,泽泻15~20克,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20克,怀牛膝15克,车前子(包煎)20~30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健脾益肾,补气养阴,淡渗利水。主治脾肾气虚、水湿潴留的肾病水肿。
方剂分析 肾病水肿的治疗当以利水消肿为第一要务。利水之法有淡渗利水、攻下逐水之不同,邹老师喜用淡渗利水之法。淡渗利水的药物取自《伤寒论》五苓散,习用茯苓皮、生薏苡仁、猪苓、泽泻、车前子(包煎)等。此类药物性平、味淡,渗湿利水的作用平緩,但作用持久,能起缓消其水的作用。对于肿势明显者,邹老师采用“轻药重投”法,即作用轻缓之淡渗药物投以重剂,常可获肿退水消之效。如茯苓皮,为茯苓的皮部,渗湿利水作用强于茯苓,常用至50克;生薏苡仁30克,猪苓30~40克,泽泻20克,车前子30克。茯苓、薏苡仁等又有健脾的作用,并伍以太子参、生黄芪、炒白术等补气健脾之品,利水而不伤正。太子参的补气之力虽不及党参,但可兼顾阴分,防利水而伤阴。孟河名医费伯雄曾说:“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邹老师在此处也运用了费氏的和缓法,认为肾病水肿者脏腑虚损,正气衰弱,病程长久,肿势缠绵。若用大戟、芫花、牵牛子等攻下逐水之药,或可取一时之效,但戗伐正气,水肿必复卷土重来,故只可缓图,不得骤取,方可获持久之效。
利水益肾方(国医大师颜正华方)
药物组成 炒白术15克,生黄芪15克,生山药15克,生薏苡仁30克,山茱萸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益母草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30克。
使用方法 上述药物煎汤代水服,两日一剂。
功效主治 健脾益肾,利水消肿。主治颜面、下肢水肿,伴腰酸乏力,纳呆,便溏不爽,日二三行,尿频量少,或有女性月经错后、血色紫黑有块、经行腹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方剂分析 方中用白术、黄芪、山茱萸、山药、薏苡仁、茯苓、怀牛膝、桑寄生以健脾益肾;泽泻、车前子(包煎)等以利水渗湿,益母草活血化瘀又兼利水消肿。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均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