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活动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通职业教育课程、学科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壁垒,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职业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活动育人;校园文化;职业教育;育人模式
文化能够滋养人的心灵,涵育人的德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地推进。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否适应时代和市场的要求,与学校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出现代化的技术型人才。探寻新时代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打通职业教育课程、学科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壁垒,可以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进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贡献力量。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是建立在文化和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育即生活”,学生的本能生长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其生长社会性的展现。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教育学生如何学以及怎样做。教育学是以师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其突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精神,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包含着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反映出学校的风气和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学生的思想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活动育人包含了育人模式和自主成长模式两个部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建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的行为,在文化活动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对于专业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有着补充调节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加强校内和社会的连接,可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社会实践、职业实习,学生能够在实践和实习中应用所学,提高思维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加深社会、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对于教与学来说有着实际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对塑造学生品德也很有帮助。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抓典型,树新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生活中各项活动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同时,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缓解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压力,提高了人际技能、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参与的主体也多起来。由于校园文化活动的门槛不高,以满足学生物质于文明需求的意义的活动不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問题:
(一)活动内容与课程关联性弱,主题不明确,档次较低
培养目标的落实需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的过程。活动的内容,要以获得经验和最新的信息为主要任务,以掌握间接的经验为主要任务,同文化和技术的积累发生直接的联系。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是进行常规化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档次也停留在低层次水平,文体类的活动居多,活动的内容与所学专业脱钩,注重娱乐性,主题不明确,具有实际价值的活动组织的很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
(二)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校园文化活动商业气氛明显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宣传和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通过师生从参与,是可以直接反映学风和师生精神面貌的主要形式。目前尽管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始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投入十分有限。在人力的投资和经费的投入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的文化活动由团委教师和辅导教师组织安排,专业的教师不太重视活动的开展,忙于教学和技术能力的突破,对于文化活动参与较少;而文化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管理费用、团委敬畏或者对接外联的商业赞助。商业的赞助参与,活动必然是以其宣传和销售为主要目的,文化活动的商业氛围过于浓厚,自然会淡化其教育培养的功能,同时也会深刻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育人实效性较弱
一般文化活动由设计、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组成。当前,一些学校的文化活动开展未曾经过精心的设计、布局、做好资源的分配,组织设计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畅,始终以学校为主体,以活动赞助单位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适合中职的学生。因而,执行起来漏洞百出,问题扎堆,一些学生干部由于经验欠缺,又得不到经验丰富的指导人员的指导,活动协调不到位导致活动缺乏科学性,更加难以达成教育的实效性。
三、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一)课程主导,整合资源,以活动主题为支撑
以课程为重点,以思政为主导,学校应加大改革力度,保证文化活动那个朝着规范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充分考虑在校师生的现实情况和特点,整合资源完善活动的管理体系。从文化活动的开展入手,做好统筹和分工合作在文化活动开展之前做好设计,并结合课程思政、融入科学育人的理念,并突破传统的活动形式,构建系列活动主题,以主题为支撑,将美育、德育等理念融入活动中。引导和优化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胡宝星职业学校通过引入创新元素,积极创建活力校园、科技创新校园、打造文明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连续多年在职业大赛、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等国内外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
(二)综合融通,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作用
由学校统筹组织,由团委负责,学生自主管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淡化商业赞助,树立学校的文化品牌。鼓励师生发挥特长,将主题的教育活动、团日活动、生活会议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把文化活动育人作为师生搭建自我提升和发展的舞台,帮助师生展现才、发现自我。近年来,胡宝星职业学校就开展了“厚文化杯”的创业大赛、“青年大学习”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守教育初心,迎祖国华诞”的教师演讲比赛、“金秋团圆红动中国”短视频大赛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构建和丰富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在文化活动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师生整体风貌的提升。 (三)实践体验,文化育人融入志愿服务中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質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以社会为课堂,开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和体验活动。它能帮助加强学生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让中职学生认识现实社会,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变化,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和领会生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实践的体验,能使学生的增强你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责任感、使命感,实现理想信念向现实的转化,做到实事求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踏实工作的优良品质。要使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价值最大化,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联系社会资源,打造良好的教育实践环境,将社会实践资源转化为校园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师生加入志愿服务中去,融文化育人于校园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跑出职业教育的“加速度”。
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文化育人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为师生提供方向性的思想引导和引领,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培育,以“文化育人”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文化的力量铸魂育人,构建新时代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才能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劳动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灿勇,张敏.活动育人,跑出素质教育的“加速度”[J].山东教育.2020(4):15-16.
[2]李亮.中职学校拓展训练活动的育人功能研究[J].职业,2017(30).
[3]陈向明,胡红英.坚持活动育人促进自主成长[J].中国德育,2020(3):67-69.
[4]桂阳玲.多元活动育人,提升学生素养[J].教师,2019(3):14.
[5]“活动育人”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7(14):74-76.
[6]迟淑清.论蕴含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09-110.
(责任编辑:刘莹)
[关键词] 活动育人;校园文化;职业教育;育人模式
文化能够滋养人的心灵,涵育人的德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地推进。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否适应时代和市场的要求,与学校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出现代化的技术型人才。探寻新时代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打通职业教育课程、学科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壁垒,可以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进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贡献力量。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是建立在文化和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育即生活”,学生的本能生长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其生长社会性的展现。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教育学生如何学以及怎样做。教育学是以师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其突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精神,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包含着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反映出学校的风气和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学生的思想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活动育人包含了育人模式和自主成长模式两个部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建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的行为,在文化活动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对于专业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有着补充调节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加强校内和社会的连接,可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社会实践、职业实习,学生能够在实践和实习中应用所学,提高思维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加深社会、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对于教与学来说有着实际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对塑造学生品德也很有帮助。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抓典型,树新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生活中各项活动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同时,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缓解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压力,提高了人际技能、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参与的主体也多起来。由于校园文化活动的门槛不高,以满足学生物质于文明需求的意义的活动不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問题:
(一)活动内容与课程关联性弱,主题不明确,档次较低
培养目标的落实需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的过程。活动的内容,要以获得经验和最新的信息为主要任务,以掌握间接的经验为主要任务,同文化和技术的积累发生直接的联系。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是进行常规化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档次也停留在低层次水平,文体类的活动居多,活动的内容与所学专业脱钩,注重娱乐性,主题不明确,具有实际价值的活动组织的很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
(二)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校园文化活动商业气氛明显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宣传和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通过师生从参与,是可以直接反映学风和师生精神面貌的主要形式。目前尽管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始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投入十分有限。在人力的投资和经费的投入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的文化活动由团委教师和辅导教师组织安排,专业的教师不太重视活动的开展,忙于教学和技术能力的突破,对于文化活动参与较少;而文化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管理费用、团委敬畏或者对接外联的商业赞助。商业的赞助参与,活动必然是以其宣传和销售为主要目的,文化活动的商业氛围过于浓厚,自然会淡化其教育培养的功能,同时也会深刻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育人实效性较弱
一般文化活动由设计、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组成。当前,一些学校的文化活动开展未曾经过精心的设计、布局、做好资源的分配,组织设计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畅,始终以学校为主体,以活动赞助单位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适合中职的学生。因而,执行起来漏洞百出,问题扎堆,一些学生干部由于经验欠缺,又得不到经验丰富的指导人员的指导,活动协调不到位导致活动缺乏科学性,更加难以达成教育的实效性。
三、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一)课程主导,整合资源,以活动主题为支撑
以课程为重点,以思政为主导,学校应加大改革力度,保证文化活动那个朝着规范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充分考虑在校师生的现实情况和特点,整合资源完善活动的管理体系。从文化活动的开展入手,做好统筹和分工合作在文化活动开展之前做好设计,并结合课程思政、融入科学育人的理念,并突破传统的活动形式,构建系列活动主题,以主题为支撑,将美育、德育等理念融入活动中。引导和优化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胡宝星职业学校通过引入创新元素,积极创建活力校园、科技创新校园、打造文明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连续多年在职业大赛、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等国内外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
(二)综合融通,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作用
由学校统筹组织,由团委负责,学生自主管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淡化商业赞助,树立学校的文化品牌。鼓励师生发挥特长,将主题的教育活动、团日活动、生活会议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把文化活动育人作为师生搭建自我提升和发展的舞台,帮助师生展现才、发现自我。近年来,胡宝星职业学校就开展了“厚文化杯”的创业大赛、“青年大学习”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守教育初心,迎祖国华诞”的教师演讲比赛、“金秋团圆红动中国”短视频大赛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构建和丰富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在文化活动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师生整体风貌的提升。 (三)实践体验,文化育人融入志愿服务中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質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以社会为课堂,开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和体验活动。它能帮助加强学生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让中职学生认识现实社会,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变化,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和领会生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实践的体验,能使学生的增强你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责任感、使命感,实现理想信念向现实的转化,做到实事求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踏实工作的优良品质。要使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价值最大化,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联系社会资源,打造良好的教育实践环境,将社会实践资源转化为校园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师生加入志愿服务中去,融文化育人于校园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跑出职业教育的“加速度”。
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文化育人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为师生提供方向性的思想引导和引领,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培育,以“文化育人”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文化的力量铸魂育人,构建新时代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才能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劳动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灿勇,张敏.活动育人,跑出素质教育的“加速度”[J].山东教育.2020(4):15-16.
[2]李亮.中职学校拓展训练活动的育人功能研究[J].职业,2017(30).
[3]陈向明,胡红英.坚持活动育人促进自主成长[J].中国德育,2020(3):67-69.
[4]桂阳玲.多元活动育人,提升学生素养[J].教师,2019(3):14.
[5]“活动育人”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7(14):74-76.
[6]迟淑清.论蕴含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09-110.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