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应用氨茶碱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治疗,首次静脉滴注4-6mg/kg,12h后减量,每次静脉滴注2-3mg/kg,12h/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呼吸暂停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 氨茶碱 临床治疗 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3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2-02
呼吸暂停主要是足月儿持续呼吸停止时间在15-20S左右,早产儿持续呼吸停止时间在20s以上,并伴有心率减慢、皮肤口唇紫绀等异常症状[1],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胎龄<34周,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发病率极高[1]。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围产期激素的应用,胎龄较小、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救治率越来越高,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2]。呼吸暂停若反复发作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猝死,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存质量[3]。为探究氨茶碱治疗AOP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70例AOP患儿分别给予常规基本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氨茶碱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在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AO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3],且排除低血钙、低血糖、颅脑疾病及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呼吸暂停患儿。现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5例,女20例;胎龄30-37周,其中30-32周18例,32-34周16例,34-37周1例;出生体重在1.2-2.6kg,其中1.2-1.6kg18例,1.6-2.1kg16例,2.1-2.5kg1例;生后首次发病时间平均(1.8±1.2)d,其中在1d内2例,1-2d内12例,2-3d内21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21例;胎龄30-37周,其中30-32周19例,32-34周15例,34-37周1例;出生体重在1.3-2.5kg,其中1.3-1.6kg19例,1.6-2.1kg15例,2.1-2.5kg1例;生后首次发病时间平均(2.1±1.2)d,其中在1d内1例,1-2d内14例,2-3d内2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及首次发病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均衡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保暖、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电保护、抗感染、糾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输液、静脉营养支持、控制血糖等,同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以5d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患儿首次出现呼吸暂停后,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上配合氨茶碱治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为4-6 mg/k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2h后减量,每次后静脉滴注2-3mg/kg,每天2次,12h/次,以5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治疗48h内,呼吸暂停现象完全消失,面色红润。有效:治疗72h后,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50%以上,皮肤口唇紫绀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h后,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皮肤青紫、心率减缓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使用t 对其进行检验,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儿仅有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呼吸暂停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情况对比(X±S)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未明确,有学者认为[5],导致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主要生理基础可能是由于早产儿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频率及其严重程度往往与胎龄成负相关,患儿出生体重越轻,胎龄越小,AOP发病率越高。根据国内近年相关文献报道[6],我国AOP的发病率在22.8%左右,胎龄在34周以下的早产儿出生后1-3d,AOP的发生率可达85%以上,极低体重儿的发病率可达49.6%,超低体重儿高达90%左右。本组研究的70例早产儿中胎龄<34周的有68例,占到97.1%,出生体重在2.1kg的早产儿也是68例,占到97.1%,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夏传雄等[6]研究表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与其胎龄成负相关可能由以下几种因素影响:①早产儿的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尚处于抑制状态,对CO2潴留的刺激反应不敏感,肺部发育不全,肺泡壁较厚,肺泡数量少,毛细血管较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肺组织的弹性顺应性较差,一旦体内CO2含量过高,通气功能下降。②CO2产生较少,早产儿机体中的碳酸酐酶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CO2生成较少,呼吸刺激减弱。③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尚未发育成熟,CO2浓度急剧升高时,敏感刺激较差,无法通過有效的迷走神经传导刺激处于抑制状态的呼吸中枢兴奋。氨茶碱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细胞内的环磷腺苷水平,舒张气道平滑肌,促进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内源性肾上腺素的释放,刺激气道平滑肌B受体,进而舒张支气管。同时氨茶碱可增强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敏感,可直接刺激延髓呼吸兴奋,增加患儿的呼吸频率及深度。其次,氨茶碱可刺激肾上腺髓质及其他嗜铬细胞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加强膈肌收缩力,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搏出量,改善组织给氧。但氨茶碱同时也会使脑内氧耗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脑血管阻力增加,减少血流量,极易导致心动过速、兴奋过高、惊厥等不良反应,因此氨茶碱的安全剂量并不容易把握[5]。本组通过小剂量氨茶碱给药,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3%,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呼吸暂停消退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可见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秀静,徐亚萍,施丽萍.2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1(8):622一623
[2] 刘红艳.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5(7):959一961
[3] 范娟,万朝敏,舒敏等.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系统评价证据评论推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5(l):67一70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8-469
[5] 余文群.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81-282
[6] 夏传雄,盂浦,王琳.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17(3):184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 氨茶碱 临床治疗 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3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2-02
呼吸暂停主要是足月儿持续呼吸停止时间在15-20S左右,早产儿持续呼吸停止时间在20s以上,并伴有心率减慢、皮肤口唇紫绀等异常症状[1],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胎龄<34周,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发病率极高[1]。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围产期激素的应用,胎龄较小、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救治率越来越高,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2]。呼吸暂停若反复发作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猝死,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存质量[3]。为探究氨茶碱治疗AOP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70例AOP患儿分别给予常规基本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氨茶碱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在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AO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3],且排除低血钙、低血糖、颅脑疾病及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呼吸暂停患儿。现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5例,女20例;胎龄30-37周,其中30-32周18例,32-34周16例,34-37周1例;出生体重在1.2-2.6kg,其中1.2-1.6kg18例,1.6-2.1kg16例,2.1-2.5kg1例;生后首次发病时间平均(1.8±1.2)d,其中在1d内2例,1-2d内12例,2-3d内21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21例;胎龄30-37周,其中30-32周19例,32-34周15例,34-37周1例;出生体重在1.3-2.5kg,其中1.3-1.6kg19例,1.6-2.1kg15例,2.1-2.5kg1例;生后首次发病时间平均(2.1±1.2)d,其中在1d内1例,1-2d内14例,2-3d内20例。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及首次发病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均衡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保暖、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电保护、抗感染、糾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输液、静脉营养支持、控制血糖等,同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以5d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患儿首次出现呼吸暂停后,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上配合氨茶碱治疗,首次给予负荷剂量为4-6 mg/k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2h后减量,每次后静脉滴注2-3mg/kg,每天2次,12h/次,以5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治疗48h内,呼吸暂停现象完全消失,面色红润。有效:治疗72h后,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50%以上,皮肤口唇紫绀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h后,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皮肤青紫、心率减缓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使用t 对其进行检验,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儿仅有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呼吸暂停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情况对比(X±S)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未明确,有学者认为[5],导致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主要生理基础可能是由于早产儿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频率及其严重程度往往与胎龄成负相关,患儿出生体重越轻,胎龄越小,AOP发病率越高。根据国内近年相关文献报道[6],我国AOP的发病率在22.8%左右,胎龄在34周以下的早产儿出生后1-3d,AOP的发生率可达85%以上,极低体重儿的发病率可达49.6%,超低体重儿高达90%左右。本组研究的70例早产儿中胎龄<34周的有68例,占到97.1%,出生体重在2.1kg的早产儿也是68例,占到97.1%,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夏传雄等[6]研究表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与其胎龄成负相关可能由以下几种因素影响:①早产儿的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尚处于抑制状态,对CO2潴留的刺激反应不敏感,肺部发育不全,肺泡壁较厚,肺泡数量少,毛细血管较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肺组织的弹性顺应性较差,一旦体内CO2含量过高,通气功能下降。②CO2产生较少,早产儿机体中的碳酸酐酶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CO2生成较少,呼吸刺激减弱。③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尚未发育成熟,CO2浓度急剧升高时,敏感刺激较差,无法通過有效的迷走神经传导刺激处于抑制状态的呼吸中枢兴奋。氨茶碱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细胞内的环磷腺苷水平,舒张气道平滑肌,促进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内源性肾上腺素的释放,刺激气道平滑肌B受体,进而舒张支气管。同时氨茶碱可增强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敏感,可直接刺激延髓呼吸兴奋,增加患儿的呼吸频率及深度。其次,氨茶碱可刺激肾上腺髓质及其他嗜铬细胞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加强膈肌收缩力,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搏出量,改善组织给氧。但氨茶碱同时也会使脑内氧耗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脑血管阻力增加,减少血流量,极易导致心动过速、兴奋过高、惊厥等不良反应,因此氨茶碱的安全剂量并不容易把握[5]。本组通过小剂量氨茶碱给药,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3%,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呼吸暂停消退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可见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秀静,徐亚萍,施丽萍.2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1(8):622一623
[2] 刘红艳.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5(7):959一961
[3] 范娟,万朝敏,舒敏等.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系统评价证据评论推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5(l):67一70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8-469
[5] 余文群.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81-282
[6] 夏传雄,盂浦,王琳.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17(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