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很大,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一件需要长期培养的事情。由于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坚持性又差的特点。所以,关于常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常抓不懈的话题,建立幼儿良好的一日生活和活动常规,不仅能够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
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常规
(一)选择有趣的活动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不过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如活动中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
(二)教师的语言指令明确
在培养幼儿的活动常规中,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要想到,并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常规不好,并不是孩子们做不到,而是老师在提要求时不够具体明确,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做到语言指令明确,在提要求时要细化、具体,孩子们活动时就“有章可循”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活动。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常规
常规培养非一日之功,要求孩子们在活动时有一个好的常规,首先应该做到在平时生活和活动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树立榜样,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幼儿爱模仿,好胜心也很强,当班里的某个小朋友的某种常规习惯特别好的时候就及时地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那样做或者做得比他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经常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努力做孩子们的表率。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同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在常规教育中,应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重视表扬和奖励作用,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注重观察,看幼儿的行为习惯,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受到鼓舞,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利用环境暗示幼儿规则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小朋友在和老师讨论如何遵守活动区规则的时候说的都很好,但一旦真正活动起来,有的小朋友就将所有的常规习惯抛在了脑后,于是我们尝试采用了环境暗示的方法,在活动区里张贴一定的标志,如在盥洗室里张贴正确洗手的步骤图和及时关好水龙头的标志;在娃娃家外贴一定数量的脚印,当幼儿看到脚印上放满鞋子时就会自然而然到别的地方去玩。可见,环境暗示法容易让幼儿自觉遵守活动的规则,比起教师的说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而且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家园同步培养常规
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经常利用家园联系册、电话、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常规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等,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强化。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將幼儿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对象,而应当将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尊重幼儿。我们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只有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常规
(一)选择有趣的活动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不过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如活动中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
(二)教师的语言指令明确
在培养幼儿的活动常规中,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要想到,并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常规不好,并不是孩子们做不到,而是老师在提要求时不够具体明确,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做到语言指令明确,在提要求时要细化、具体,孩子们活动时就“有章可循”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活动。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常规
常规培养非一日之功,要求孩子们在活动时有一个好的常规,首先应该做到在平时生活和活动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树立榜样,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幼儿爱模仿,好胜心也很强,当班里的某个小朋友的某种常规习惯特别好的时候就及时地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那样做或者做得比他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经常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努力做孩子们的表率。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同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在常规教育中,应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重视表扬和奖励作用,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注重观察,看幼儿的行为习惯,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受到鼓舞,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利用环境暗示幼儿规则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小朋友在和老师讨论如何遵守活动区规则的时候说的都很好,但一旦真正活动起来,有的小朋友就将所有的常规习惯抛在了脑后,于是我们尝试采用了环境暗示的方法,在活动区里张贴一定的标志,如在盥洗室里张贴正确洗手的步骤图和及时关好水龙头的标志;在娃娃家外贴一定数量的脚印,当幼儿看到脚印上放满鞋子时就会自然而然到别的地方去玩。可见,环境暗示法容易让幼儿自觉遵守活动的规则,比起教师的说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而且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家园同步培养常规
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经常利用家园联系册、电话、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常规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等,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强化。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將幼儿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对象,而应当将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尊重幼儿。我们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只有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