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江南有一首著名的民歌《姑苏风光》里唱道:“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哎呀哎哎呀,哎呀两处好风光。”听着听着,突然发现,写歌词的人似乎忘了,苏州除了山塘街,更有平江路。这条主干道全长不过1606米的老街,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早在北宋徽宗年间,朝廷擢升苏州为“平江府”,直至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改“平江”为“苏州”,这就是当地老话说的“先有平江路,再有苏州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有一首著名的民歌《姑苏风光》里唱道:“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哎呀哎哎呀,哎呀两处好风光。”听着听着,突然发现,写歌词的人似乎忘了,苏州除了山塘街,更有平江路。这条主干道全长不过1606米的老街,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早在北宋徽宗年间,朝廷擢升苏州为“平江府”,直至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改“平江”为“苏州”,这就是当地老话说的“先有平江路,再有苏州府”。
其他文献
矗立于连云港市孔望山秦东门广场的“秦东门”城雕,巍峨壮丽,气势磅礴,且寓意深刻。“秦东门”意即秦朝东大门。关于“秦东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见,如杨秀春主要对“秦东门”城雕的结构和状貌进行了描写,历史内涵涉及较少,文字简短[1];张向冰主要从“秦东门”的位置和历史样貌两方面,对“秦东门”进行了简要概述[2];彭云对“秦东门”的地理位置和面貌作了简要分析,并认为“秦东门”是一片地理区域[3]。
题记:很多人到过都江堰,知道“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首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其实,“马头”也是一项水工建筑,其作用和“鱼嘴”很相似。而由工程名称演变为地名,又赋予“马头”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重理念追求。生态文明是经济增长、和谐稳定、民生改善的汇聚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黄以霖(1857-1932),江苏宿迁人,曾先后担任清朝《大清会典》纂修,驻日本大阪、神户总领事官,湖南提学使、布政使等职。黄以霖是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在江苏政界、实业界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兴修水利、创办民族工业、兴办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等方面殚精竭虑,建树颇多。民国时期,袁世凯政府聘他为江苏省实业司司长,辞任不就;与张之洞、张謇、黄炎培等名人交往密切;参与创办的有大通煤矿、大源盐业、耀徐玻璃、甲子社(上海图书馆前身)、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实业。
最近,时常有人会问我,你是何时开始研究张謇?为何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不太一样?对此,我总是笑答,我并不是专业研究张謇的人,只不过,我在张謇家乡南通工作了十几年,慢慢积累起对张謇的认知,并结合南通发展的需要,对张謇精神进行了一定的挖掘。我的一些观点,往往来自于对张謇精神的独特体悟,因而有点“与众不同”。
砧板论斤卖,在江苏扬州与泰州一带就是这样卖砧板的。砧板的材质多种多样,唯有银杏的砧板独享这份殊荣。银杏砧板具有木质细腻、通透性好、不伤刀具、不易起屑、杀菌消毒等特性,是诸多大厨的首选,也是百姓的最爱。砧板的大小与厚薄,要根据家庭与厨师之用而有所区别,各有所需。
东晋时,家居京城建康(今南京)乌衣巷的宰相谢安,在强敌入侵、国家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勋名定晋。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唐大历九年(774),常州刺史独孤及在州治南约二里的荆溪对河,取谢安“东山”之号筑东山园、建东山亭。之后贞元八年(792),继任常州刺史韦夏卿增筑,写下《独孤东山记》;元和八年(813),常州刺史孟简修葺园亭,属僚李绅作《毗陵东山·并序》。及至北宋景祐年间,司马光又写下咏“东山亭”的名篇。本文按时序,记述三任刺史(独孤及、韦夏卿、孟简)、三名宰相(韦夏卿、李绅、司马光)与谢安“异代神交”
马家荡,位于阜宁西南,盐城、淮安、扬州三市交界地。一直以来,我在文里画中与马家荡一次次深情相见,在我的诗意念想里,她是“浪翻叶色千层碧,波映花光一片红”的莲花水国佳境,“马荡夏莲”嫩蕊凝珠、玉洁冰清、清香袭人、风姿绰约,她是一位袅娜娉婷、含羞带俏的佳人,一帧精美的挂轴,但与我隔着时空的彼岸。
旧时文人讲究用名规矩,编撰家谱、书写婚书、签订契约等正式场合必须用“名”。等到长大成人读书考学时,为了同人之间能够相互礼貌称呼,就会为自己起“字”,其内容往往是“名”意的补充或延伸。再到后来,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特抱负,就会起“号”。所以,旧时文人大多拥有“名”“字”“号”三个不同的标签,甚至有时候还用笔名,从中可看出家长的祈盼和文人自己的追求。在日常交流中,一般常用字、号相称,而不会直呼其名,以示敬重。
《贞石--南京栖霞地区历代碑刻集成》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7月9日在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上首发。全书分为“六朝”“唐宋”“明朝”“清朝”“民国”五章,共收录碑版、墓志、地券、摩崖题刻、造像记、砖铭等近300件计350幅拓片影印照,时间跨度自三国孙吴至民国近1700年,是一部展示栖霞区碑刻宏大规模的通景式著作。书中对每件石刻均有“释文”“拓图”“简介”三项内容,资料翔实,富有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