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各学段要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这为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意见》还告诉我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部。所以说,对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怎样才能够实现这一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并通过大胆尝试,探索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种途径,以便和广大同仁商榷。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落实各学校的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笔者认为,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可以这么说,它能够使我们取得一石二鸟的良好效果。在轰轰烈烈推行课改的今天,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如何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针对这一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现将自己的具体做法做一总结,以便和各位同仁商榷。
一、 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必須具有的思想品质和学习生活能力。其核心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三个要素。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一定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创新能力。所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物理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换句话说,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重视系统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不仅显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也体现了其核心素养的四大核心因素。即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概念是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物质能量等方面一系列基本认识和观念。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与规范操作行为的一种基本认知活动。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提出一定的物理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批判,形成猜想与假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信息处理。最后,通过论证取得正确的结论的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学生在探索科学本质、构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具备科学的认知,积极的情感和科学的行为方式。这些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应始终贯穿于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当中。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三、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总结物理实验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物理概念
物理这门学科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存在着很多的公式和公式变形,对于这些公式的学习,如果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分析的话,在某一程度上势必会忽视各种量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产生囫囵吞枣,甚至会产生似是而非的现象。这肯定不利于学生对物理观念的养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摆脱旧思维的束缚,立足于物理学科的实际,循序渐进式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典型的物理现象,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通过不断的巩固与强化,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一步步形成物理观念。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然后记住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这个物理现象的原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与之相关的现象。或者利用这一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酷暑季节,人们为什么喜欢吃冰棍来解暑?在盛夏大家为什么会使用风扇来降温?还有一些人通过在地面上洒水的方式来抵御盛夏的高温。然后让学生总结这些生活中的做法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现象都利用了同一物理原理和规律。即利用汽化的特点,采用液体蒸发制冷的方式,让其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消暑的目的。这一节课就是让学生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先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物质观念,从而进一步形成物理观念。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出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利用物理学的系统知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二)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学科思维培养
大家知道,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科学论证、批判创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思维决定着一节物理实验课的操作装置和设计方案。所以说,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学生的学科思维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在中学物理实验课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实验课。从实验前期的准备、实验目的的设定、再到实验环节的把控,对实验现象的对象的遴选到对实验措施的改良、以及实验过程的优化,还有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反馈,都采取严谨的态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实验活动当中,让他们乐于思考,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大胆质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这节课当中,课本中的描述是:先放一块长木板,再在其上面放一块小木板,然后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动这块小木板在这块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在这个实验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要让一块小木板在一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很难把控,导致测力计的显示值不稳定,难以计数。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对实验过程方案做出调整和优化,把原先拉动的小木块调整为拉动长木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拉动长木板的时候,不管长木板能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但其上方的小木块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最后我们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就能够得到摩擦力大小的数值,这种创新来源于我们对每节课的精心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利用这一点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换句话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定的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拓宽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探究。每做完一次实验,教师要及时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评价和反馈,为了挖掘实验教学的最大价值,教师应该让学生放手去做、独自动手、自行设计、分析梳理、总结概括,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想,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再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把得到的结果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证明。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这些实验课的教学,让学生放手去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可以完全把这内容定为实验探究课。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原有实验基础上,物理老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教师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实验的机会。比如在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这节实验课中,我们可以设这一探究性问题——用纸片遮挡一部分凸透镜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实验的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归纳法认识和研究实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掌握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比如,在测量一个导体电阻的实验当中会使用著名的欧姆定律。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当中,老师引导学生可以用伏安法,也可以用滑安法,还可以用滑伏法和半偏法等实验方法。并根据采用的不同实验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步骤和环节。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通过实验,教育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
严谨积极的科学态度与担当精神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表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把执着追求、积极健康、开拓创新、奉献担当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育学生珍惜时光、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实验方法的选取、实验目标的确定、实验环节的设置、实验安全的考虑、实验结果运用等方面都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实验材料选取是否环保,使用是否浪费。作为检验实验成败的重要的标准和尺度。例如在讲解温室效应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产生温室效应。这一效应可以导致全球变暖,加速地球南北两极冰川的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造成全球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时刻教育学生思考科学、人类、气候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科学责任意识的目的,使学生受益终身。
作为一名基层的物理老师,务必要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这是我们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做好实验教学设计,科学操作、脚踏实地、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和优化,让学生在形成物理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科学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具备强烈的科学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兵,孙德生.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研究及测评实践[J].物理教学,2017.
[2]王晓洁.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3]曹金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9.
作者简介:王建东,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通渭縣第三铺乡花兰寺学校。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落实各学校的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笔者认为,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可以这么说,它能够使我们取得一石二鸟的良好效果。在轰轰烈烈推行课改的今天,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如何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针对这一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现将自己的具体做法做一总结,以便和各位同仁商榷。
一、 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必須具有的思想品质和学习生活能力。其核心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三个要素。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一定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创新能力。所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物理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换句话说,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重视系统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不仅显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也体现了其核心素养的四大核心因素。即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概念是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物质能量等方面一系列基本认识和观念。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与规范操作行为的一种基本认知活动。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提出一定的物理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批判,形成猜想与假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信息处理。最后,通过论证取得正确的结论的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学生在探索科学本质、构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具备科学的认知,积极的情感和科学的行为方式。这些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应始终贯穿于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当中。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三、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总结物理实验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物理概念
物理这门学科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存在着很多的公式和公式变形,对于这些公式的学习,如果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分析的话,在某一程度上势必会忽视各种量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产生囫囵吞枣,甚至会产生似是而非的现象。这肯定不利于学生对物理观念的养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摆脱旧思维的束缚,立足于物理学科的实际,循序渐进式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典型的物理现象,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通过不断的巩固与强化,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一步步形成物理观念。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然后记住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这个物理现象的原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与之相关的现象。或者利用这一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酷暑季节,人们为什么喜欢吃冰棍来解暑?在盛夏大家为什么会使用风扇来降温?还有一些人通过在地面上洒水的方式来抵御盛夏的高温。然后让学生总结这些生活中的做法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现象都利用了同一物理原理和规律。即利用汽化的特点,采用液体蒸发制冷的方式,让其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消暑的目的。这一节课就是让学生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先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物质观念,从而进一步形成物理观念。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出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利用物理学的系统知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二)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学科思维培养
大家知道,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科学论证、批判创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思维决定着一节物理实验课的操作装置和设计方案。所以说,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学生的学科思维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在中学物理实验课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实验课。从实验前期的准备、实验目的的设定、再到实验环节的把控,对实验现象的对象的遴选到对实验措施的改良、以及实验过程的优化,还有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反馈,都采取严谨的态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实验活动当中,让他们乐于思考,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大胆质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这节课当中,课本中的描述是:先放一块长木板,再在其上面放一块小木板,然后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动这块小木板在这块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在这个实验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要让一块小木板在一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很难把控,导致测力计的显示值不稳定,难以计数。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对实验过程方案做出调整和优化,把原先拉动的小木块调整为拉动长木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拉动长木板的时候,不管长木板能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但其上方的小木块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最后我们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就能够得到摩擦力大小的数值,这种创新来源于我们对每节课的精心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利用这一点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换句话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定的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拓宽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探究。每做完一次实验,教师要及时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评价和反馈,为了挖掘实验教学的最大价值,教师应该让学生放手去做、独自动手、自行设计、分析梳理、总结概括,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想,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再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把得到的结果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证明。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这些实验课的教学,让学生放手去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可以完全把这内容定为实验探究课。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原有实验基础上,物理老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教师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实验的机会。比如在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这节实验课中,我们可以设这一探究性问题——用纸片遮挡一部分凸透镜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实验的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归纳法认识和研究实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掌握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比如,在测量一个导体电阻的实验当中会使用著名的欧姆定律。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当中,老师引导学生可以用伏安法,也可以用滑安法,还可以用滑伏法和半偏法等实验方法。并根据采用的不同实验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步骤和环节。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通过实验,教育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
严谨积极的科学态度与担当精神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表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把执着追求、积极健康、开拓创新、奉献担当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育学生珍惜时光、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实验方法的选取、实验目标的确定、实验环节的设置、实验安全的考虑、实验结果运用等方面都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实验材料选取是否环保,使用是否浪费。作为检验实验成败的重要的标准和尺度。例如在讲解温室效应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产生温室效应。这一效应可以导致全球变暖,加速地球南北两极冰川的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造成全球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时刻教育学生思考科学、人类、气候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科学责任意识的目的,使学生受益终身。
作为一名基层的物理老师,务必要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这是我们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做好实验教学设计,科学操作、脚踏实地、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和优化,让学生在形成物理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科学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具备强烈的科学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兵,孙德生.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研究及测评实践[J].物理教学,2017.
[2]王晓洁.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3]曹金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9.
作者简介:王建东,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通渭縣第三铺乡花兰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