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美点寻踪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幅春色盎然、优美感人的美丽画面,更是一曲至真至纯、其乐融融的亲情颂歌。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仿佛沐浴在美的雨露里,发现着美、欣赏着美、感受着美、体验着美、探究着美。在学习这课时我采用美点寻踪的方法,让学生以“____美,美在____”的句式,来发现美、探究美。
  美点寻踪,极适用于优美的散文。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分析美点,并学会总结其间的规律或方法,它能够真切地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将学生就本课发现的美点归纳如下:
  画面美,美在文中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新绿”“嫩芽”“冬水”,显示着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美在那“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美在这是一幅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南方初春野景图”。美在这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时,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一前一后两个“母与子”的亲情组合。
  语言美。美在充满童趣:“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天真可爱的儿子如是说。美在字里含情:“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了,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分别融入了作者对母亲身体的担忧焦虑和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美在句式对称:如“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到;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又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美在用词准确:如“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又如“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美在大词小用:如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又如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散步》大有深意,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亲情美。美在母慈子孝:“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像”字架起了母子亲情关系的桥梁。美在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美在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的至亲至纯。美在全文通过几处细节描写出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我”对母亲的挚爱,对妻儿的兼爱,“我的妻子”对儿子的母爱。美在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一个人意愿的路。
  理性美,美在当母亲与儿子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美在我背上的(母亲)同她背上的(儿子)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对一个家庭来说几乎就是“整个世界”。美在没有任何说教却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及对生活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美在作者由小见大,在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对人性、人生、伦理的思考的深意,写的既明快又含蓄,既浅显又深刻。
  《散步》一文字字含情、句句达意,蕴涵着纯真的温馨的浓浓的亲情,引导着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爱的心灵;启迪着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培养着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素养,品味出生活的美好、甜蜜。他们因作者那真诚的言语、笃善的情思和感人的形象,而情为之动,理为之晓,与之共鸣;他们知道自己在家庭、在社会将要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和作者一起《散步》,徜徉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陶醉在亲情的颂歌中。
  刘丽娟,语文教师,现居河南南阳。本文编校:舒坦
其他文献
从《论语》的对话教学到当今的问题教学模式,从过去的满堂知识灌输到现今的师生问题共同探究,我们喜悦地看到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老师坚决摒弃“满堂灌”,积极实践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师生集体探究共同设置的问题串,让学生的有效思维活动从始至终,张弛有度,高效多益,充分体现主导性;还可以让老师做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做老师,仔细讲给老师听,保证主体性。学生的主人意识
1,摘橘子的母亲    秋风在橘园里穿行,  忙碌着丈量树与树的距离。  摘橘子的母亲,  把一个个黄橙橙的笑容装进背篓。  橘园很宁静,  天很高。  阳光很灿烂。  橘子们很惬意地享受着母亲的爱抚。  橘子熟了,  像母亲一个个长大的儿女。  母亲很高兴,  她兴奋地在橘树上演奏,  节拍很欢快,  动作很艺术,  皱脸上洋溢着秋收的满足。  一个个橘子进入母亲的视线,  滚落在母亲的怀里, 
《阿Q正传》这篇小说,约二万五千字。一般安排六个课时教完,主要落实两个方面的教学任务:通过分析阿Q思想性格特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品味小说表面的风趣幽默,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把握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了教好这篇文章,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避免泛泛而读,我就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了如下的课堂提问设计。  1.第一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和作
孙犁的《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但是作品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残酷的战争场面(即使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也安排在清香四溢、明媚如画的荷花淀里进行),而是通过水乡芦花飘飞、荷花飘香的多彩的唯美画面,烘托出主人公美好的性格和心理,展现出一幅清秀美丽的画卷。作者没有花大笔墨描写战争,而是用安静恬美代替枪炮轰鸣,用荷花清香代替硝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足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大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以身示范,教师多读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益于学生学习,我和其他语文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讨,提出了“整体感知、精点品悟”这一教学模式。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对这一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这一教学模式应从整体结构入手,掌握四个步骤。多数教师在讲授
新课标倡导民主的课堂教学,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应该承认,新课标的确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对被定性为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力反拨中,在进行全新的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中,一些声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将教学目标立在前方,引导学生朝着目标行进。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这个工作及定位之后的有效实施,需要依据文体特点的准确把握,依靠文本的准确解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以致用”。“致用”中极为重要的两条是读懂和表达。不同文体的教学对于这两条的要求不尽相同。  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解说事物事理。这一文体的教学侧重于表达,因为作者写作时总是力求明白地把事物或事理解
[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知人论世”的鉴赏要求。本设计就以“知人论世”的角度解读诗歌为教学切入点,形成方案A。  鉴赏诗歌从诗歌意象入手,将会找到一把通往诗人情感大门的钥匙。本设计以“意象”为切入点,用诵读基本规律带动诗歌意象的品析和诗人情感的把握,形成方案B。  方案A  [教学目标]  1.感受闻一多先生特定历史时期复杂深沉的爱国情感,激发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江苏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蜚声海内外。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井中男孩》《你好,养蜂人》《离婚指南》《平静如水》《后宫》《米》《罂粟之家》《碧奴》等。    问者:苏童你好!你有一篇小说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