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善堂的现代化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根于潮汕乡土社会中的存心善堂,正在经历着传统慈善救济向公益服务转型,融入到转型期中国的历史洪流中。与此同时,善堂的发展也杂糅着来自潮商、宗族、华侨、宗教等不同社会力量的利益、权力、信仰和人事纠葛,现实错综复杂。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从外表上看,这所学校和其他学校没有什么区别,校门口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拱门,里面有儿童乐园,还有水疗池。三层的教学楼通透宽敞,立面上雕满了欧式的花纹。
  大半个世纪前,这座学校是为烈士遗孤和战时儿童建立的存心学校。 如今,这座学校是为患有智力障碍儿童提供生活、生存技能的特教学校。
  8点半,50多岁的廖姨赶到学校,与值夜班的护工做了简单的交接。今天她的任务是教孩子们整理内务, 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她一个人的重复劳动。眼前几个住校的十几岁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有些孩子甚至上完厕所不穿裤子就跑了出来。
  整理完内务,她把孩子带回教室看电视,还没有到儿童节目的时间,孩子们对电视剧没有多少兴趣,几个孩子蠢蠢欲动地想溜走,被她一声大喝止住。
  “战争时期求温饱,现在则是追求幸福,善堂也需要集社会之所需与时俱进。我们看社会的需要,服务最需要的人群。”存心善堂慈善会会长蔡木通告诉记者。
  目前,存心善堂有特教学校、慈善养老院、免费诊所、免费快餐厅、残疾人工疗站、物资救助站等多个子机构,服务范围包括扶贫、恤孤、助残、养老、救灾、环保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存心善堂开始尝试开发能挣钱的“产业”。目前已经建成的存心陵园,提供平价的殡葬服务,盈利所得作为善堂办公费用。
  和1949年前的存心善堂相比,今天的存心善堂在潮商、宗族、华侨、宗教等不同社会力量中有了巨大改变。一方面,它为了适应社会变化而进行着积极转型;另一方面,善堂的发展中又杂糅了乡土社会的利益、权力、信仰和人事纠葛,现实错综复杂。
  产业化慈善链条
  2009年,存心善堂开办了特教学校,随后,他们发现,对于智障孩子,即使经过特殊教育,16岁之后仍然难以步入社会。
  2010年,善堂联合残联在存心慈善园成立了存心残疾人工疗站,以工疗帮扶的形式,安排那些从特殊学校毕业的残疾孩子到工疗站接受康复训练,并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
  每天早上8点半,22岁的郭茂(音)都会跟母亲一起来到慈善园的残疾人工疗站上班。郭茂患有智障,母亲没想到,他有一天也可以自食其力地工作。
  一开始,她担心儿子会受到欺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护着他。但不久便欣喜地发现,儿子很快融入其中,孩子们之间不仅互相帮助,还变得礼貌了许多。 以前,郭茂只会成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寡言少语。
  “他们现在常常扎堆在一起聊天,有时候还会聊恋爱、婚姻的话题呢。”一位护工阿姨说。
  工疗站里摆着三排桌椅,桌子上堆满了纸钱和汽车的玩具模型,女孩子们认真地叠着纸钱,男孩们则拼着模型。工厂包吃住,叠10000张可以赚到40元,一个人一个月可以赚得几百元收入。加工出来的纸钱销往善堂办的公益陵园,自产自销。
  “一个智障孩子会拖累整家,解决一个孩子的就业问题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根本脱贫。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些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就业机会,在工作中进行康复治疗,同时也可以让善堂的慈善救助形成一个链条,提高成效并促使救助长效化。”蔡木通说。
  目前,残疾人工疗站已经运转2年。为了提高智障儿童的职业技能和生存技能,蔡木通今年的计划是将存心特教学校推动成为特教职业技术学校,针对6-16岁的智障儿童。新建的学校还将配套开设小工厂、小商场、修车厂、洗车场等学习场所,培养残疾智障儿童的学习专业技术能力,以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这一改建工程已得到区政府的审批。
  在蔡木通的设想中,等这些智障儿童长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亲人都走了,护理会成为问题,因而新养老院建成后,原养老院旧址将改为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
  现代管理
  民国时期,潮汕善堂在人员组成方面就已经有了近代企业决策制度的色彩,其组成基本上是两个层次, 据《解放前潮州的善堂善事概述》介绍,当时的善堂管理分为“上层人员多为绅商富户,组成董事会,设董事长和董事若干人,这是出钱和决定堂务的头面人物,俗称长衫队;下层人员就是义务负担各种善堂善事活动的堂员,此类人员多为小贩、手工业者、手工业工人、搬运工人等,是出力奔走的群众”。而这种组织制度也一直延续保留在今天的善堂,但形式则呈现出现代管理的模式。
  目前,存心慈善会和存心义工协会是单独注册、相互独立的两个机构,蔡木通兼任两个机构的会长。义工协会不接受募捐,不参与商业活动,需要经费时向慈善会申请,存心慈善会需要志愿者协助时向义工协会协调。
  存心慈善会下属的分支机构,则多采取官民合办的方式经营:存心养老院是与民政局合办的民办非企业,存心特教学校是与教育局合作的公办性质学校,残疾人工疗站是与残联合作。慈善会本身则起到枢纽作用,其下设的理事会协调不同职能的工作。
  在这样的架构下,15名理事分管15个部门的运作,部门之间形成策略联盟。
  在存心慈善会,每一名会员都可以参选会长,由会员代表大会推举,100名会员中产生一名会员代表。理事会任命秘书长,理事会相当于权力机关,秘书处相当于执行机关,此外理事任期5年后,老一届的理事会便组成监事会,直接掌控会员代表大会、会刊《存心公报》和财务。80岁以上的理事组成耆老会,不参与慈善会的管理,监督会员代表,出席重大节日和仪式。
  春节期间,存心慈善会四层楼的办公室里,依然人来人往。
  二楼,开水壶嘟嘟地响着,蔡木通沏了一壶功夫茶,正在和养老院、福利部门和救助部门的几名理事以及秘书处的人开会。
  “考虑到如今医保和社保制度逐渐完善,我们再做这方面保障的余地已经不大了。但对于住院病人而言,护工费用会是一个压力,我们正在考虑是否明年实行会员住院给予一天150元/人的护工补贴制度。”蔡木通说。   类似这样一个议题,从提出到实施,需要依次经过常务理事会、理事会扩大会议的表决。表决通过后便会组织义工进行社会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存心公报》和《汕头日报》等媒介上予以公示,征求意见。
  善男信女的捐款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善堂,主要来自“绅商富户、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的捐赠,以及善男信女的喜敬,另外还有单项善举的定额认捐”,而到了改革开放后潮汕善堂重新兴起,其收入来源则主要依靠善堂会员缴纳的类似于会费的款项,当然也依然还有海外华侨以及本地富户的捐赠。而善堂内也设有功德箱,有人进来会捐赠一些钱物,而其中善堂依靠其本身历史传统中就拥有的民间信仰力量,也还是可以得到善男信女的“香油钱”。
  2012年,存心善堂筹得的善款发展到2700万元的规模。主要来自于存心慈善会的4万多名会员和社会捐赠,善堂会员高达4万名,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既有商人,也有工薪阶层,既有政府官员,也有打工人员。会员实行月捐制度,每人每月10元会费,一年120元,用于维持善堂运作。
  善堂的财务支出非常公开,除了每三个月都要上报当地审计部门一次,善堂内部还设有监事会和耆老会共同监督理事会。每年正月初九,善堂开会员大会之时,善堂的会计人员则会把所有开支都挂在墙上,受所有捐款者监督。善堂会刊《存心公报》、《汕头日报》以及存心慈善会的网站也会予以公示。
  对于捐赠者,存心善堂十分重视共同参与。“我们把回条拿给你看,米发到哪里,对方的证明,让你明明白白。捐赠的项目,我们请你一起过去看。善堂不劝捐,不募捐,我们有能力做大点,否则就做少些。”蔡木通告诉记者。
  但质疑声依然不断,关于善堂善款来源,善款是否被挪用,是否真正救助弱势群体,一直有不同说法。对于这类争议,蔡木通早已耳闻,他很坦然:“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参与贡天法会的一位佛教徒告诉记者,他相信这些流言,但他更相信佛教的因果报应,谁造的因,谁受果。鉴于此,他依旧会向善堂捐钱。
  一位在善堂服务四年的义工对这类传言则不置可否,她觉得,善款去向与自己无关,只要做好自己即可。
  复杂现实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夫马进教授对中国善会善堂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中国社会始终未曾产生独立于官或超脱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组织。
  从某种程度来说,善堂也是各行商人之间及商与绅扩大社会联系的一个场所, 既然各行董、商董和绅界领袖可为地方善事商议协调,那么, 在一定条件下, 他们超越善举的界限, 涉足更多的地方事务。善堂也由此产生更多利益纠葛。
  2003年,存心善堂成功注册为存心慈善会,机构也面临着人员调整。根据政策要求,超过70岁的人不再担任理事,原善堂的五名老理事改为顾问组成员。这在一些老理事看来,无异于一场“清理运动”。人员调整,无疑也加深了老理事与新理事之间的矛盾。
  一位退任的老理事,向记者列举了善堂管理腐败、挪用善款和贿赂政府官员的种种事实。由于缺乏书面证据,他从未考虑过曝光,只是摆了摆手说,“反正我知道这么多,信不信由你。”
  尽管如此,存心善堂依然快速发展着,新计划层出不穷,新的机构、新的服务都在这两年“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洪流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2013年,存心善堂还有一个计划:在半个世纪之后,与远在泰国的兄弟善堂——报德善堂重新取得联系。
  同时,戊庚癸文化公司正在筹拍中国第一部慈善公益组织电影《善堂》,1月19日,《善堂》剧本创作艺术研讨会在汕头民政局召开,希望借此传播善堂慈善精神,激发更多人的善念。
其他文献
直到2011年去世,塞缪尔·莫克一直告诉世人,建筑有责任帮助穷人改善生活质量,建筑师必须“挑战现状,负起环境改革和社会改革的责任”。当有人质疑他的做法改变不了贫穷问题,他只淡淡应道:“慈善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一再重复的美德。”  美国阿拉巴马州的黑尔县是美国现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原本的棉花产业在美国南北战争后凋零,转为畜牧养殖、到今日以鲶鱼养殖为主要产业,但仍旧无法摆脱经济和种族的双重社会问题:棉
期刊
正如孔飞力所言,“‘损失分摊’在一个贫穷的农业社会是一种更为严酷的过程。当中国进入近代的时候,社会拥挤、贫穷,人们对于正在侵蚀这普通大众生存机会的种种实际力量几乎完全没有了解”。叫魂术是一种体现,可即使到今天,叫魂术何曾断绝?  《叫魂》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孔飞力的力作,他对1768年发生在乾隆盛世的所谓叫魂妖术进行了透彻的研究。此一“透彻”并不在于他挖掘叫魂风波的内情——这在事实上是
期刊
风景优美的岛屿,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常常会被当成猎物觊觎,许多世外的风光将可能连同简单质朴的原居民一起,在掠夺式的旅游开发中被摧毁。但难得的是,济州岛却一直得以保持它的环境和文化,以外来者与原住民共融的方式积累着财富。  一月的济州岛天气阴冷,寒雨霏霏。  这是我们在韩国的第一站。  这个位于韩国南部的岛屿1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形成。如今,因为纯净的海风、茂密的植被、奇异的火山石已成为国际旅游岛,对
期刊
童谣,是这个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种歌曲。它是为儿童作的短诗,通常以古代仪式用语加工而来,或以较晚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左小祖咒,一个在过去14年里创作了14张专辑的摇滚歌手,用他的音乐记录了这个国家的演变。他仿佛一个变化多端的魔术师,不停地制造着新的悬念。在2013年的第一天,他发表了第15张专辑,《这小小的葡萄我从来没吃过》,以此献给中国的孩子。  在今天的华语乐坛,左小祖咒可以说是一位惊悚片
期刊
年后,前往五指山风景区的梦湖走春,顺道拜访食养山房主人——林炳辉先生,看他把“开门七件事”随心拨弄,使之回到最平常不过的生活中,却又充满禅机与美学的摇曳。回首与其结缘的片段与林林总总,算来也已经历一段岁月了。  虽然,食养山房被视为台湾精致美食文化的代表与标竿,得到无数的报道与奖项,也是台湾餐饮界少数能惊动“Discovery”频道,使其专程来台采访与制作专辑者。但是,许多人或许只能从其外相了解其
期刊
王保卫放弃了月薪过万的工作,花掉30多万元家产,为的是建成一个免费养老院,收上几十个孤苦老人。可是,从2012年春天开始,他遇到太多的不顺。当一个人期望凭个人之力撬动基层的养老和福利体系时,他需要面对的,远非是几个孤苦老人。  王保卫花了千余元,托人找到一个石匠,要给他的免费养老院门口立块功德碑。碑刻好拉过来一看,坏了,善缘安养苑,刻成了“善像安养苑”,有人捐了2000元,却刻成了1万元。  他很
期刊
岩就是“障碍即生活”这句话的记录者,我想认识他。  去年11月底,有学生带他来做客,我开门的时候,他们两个在昏黄灯光的楼道里笑嘻嘻地举着一串糖葫芦。坐下来,又捧出一盒小蛋糕。这蛋糕我认识,去年教过的几个男生“亲手”烤的,他们在课余经营一家校内小店,学校的空间真是小。  岩细高个儿,苏北人,19岁,土木建筑读大二,常会写些东西发在空间上。“障碍即生活”原意来自一个外国人,名字和出处他记不得了,是读高
期刊
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慈善机构善堂,是潮汕文化特有的现象。自明清起,善堂便开始施医赠药、救贫济困、养老育婴。  在这里,世俗世界与宗教信仰并存,传统慈善与现代公益同在,杂糅着潮商、宗族、华侨、宗教等不同社会力量,维系着善堂文化世代相传。  2013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汕头市存心善堂里一片喧嚣。  暮色之下,几盏白灯灼得晃眼,善堂外的空地上摆上了一圈供桌,金黄的绸布衬托着。一筐筐脐橙,花篮簇拥在
期刊
对孙恒来说,这不仅仅是台晚会,更重要的是发出打工者群体的声音。在这台打工春晚的背后,承载的是中国2.4亿的庞大进城打工者的队伍。他们为这些城市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很难被听到。  2013年1月26日,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六,还有5天,孙道平就要回到湖北十堰家乡过年了。孙道平在北京建筑工地上打工,眼下没有什么活儿,建筑公司发了几张票,叫几个工人看表演。  当崔永元出现在团中央礼堂的舞台上时,孙
期刊
赶在大限临头的2012年12月30日,让人期待已久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异地高考方案,齐刷刷公布。  但是,新政策并未带来太多的惊喜。最受瞩目的是北京和上海的异地高考方案。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说法,鉴于“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尚未出台,北京市暂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但官方承诺,上述办法通过后,北京市将争取在2013年出台异地高考方案。这就意味着北京变相推迟了具体方案的推出时间。而现有的由北京教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