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规律掌握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我们对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研究后发现,此考点的考查呈现如下之特点:
  1.选文内容涉及社会管理、法令制度、人文历史以及和文科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字数在500字左右,表达对社会及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考查理解、归纳、分析、鉴赏和表达能力。
  2.分值为15分,包含要点归纳和表述题。2008年设置了两道题,分值分别为6分、9分;2009年设置了三道题,分值依次为3分、6分、6分;2010年也设置了三道题,分值依次为3分、5分、7分。
  3.2008年考查只涉及了要点归纳和分析,且第二题分值较大。2009年则分为三道题,分别考查了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和对文本材料艺术性的鉴赏,2010年还是三道题,主要考查了对文本材料的概括分析,这样设置更科学合理,也将会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结合以上特点,我们认为,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是有法可循的。
  一、关于解题的步骤
  材料概括分析题。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在延续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农村,是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于是人们渴望田园生活的舒缓;城市人口拥挤,空间狭隘,于是人们向往农村的辽阔、宽广;城市繁华而嘈杂,于是农村的朴素、宁静变得格外可贵;城市过于人工化,于是农村自然风貌的价值就越来越大。洁净的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所以,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必须从狂热圈地中清醒过来,善待农村,反哺农村。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1)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
  (2)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3)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分)
  第一步:理清层次,明晰文本思路。
  本段文字虽然只有一小节,但层次很清楚。通过划分层次,提取主干信息,可将文本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讲了为什么“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第二个层次讲了“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第三个层次是在前两层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必须从狂热圈地中清醒过来,善待农村,反哺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第二步: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
  第(1)题要求“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这里需要抓住“当前”、“突出问题”这两个关键词。
  第(2)题要求“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这里需要抓住“价值”、“哪些方面”这二个关键信息。
  第(3)题要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这里需要抓住“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你认为”、“哪些”这三个关键信息。
  第三步:定准区域,敲定答题范围。
  第(1)题:分析整个文段,可知答案在第三层次,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从实际和长远出发,狂热圈地”。
  第(2)题:文本中第二层次讲的是“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答案应该就在这一层,通过对“在延续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农村,是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和“洁净的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这两句的归纳提取,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第(3)题:全面把握文本中相关观点,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城市剥夺了农村,无止境地侵蚀着农村,狂热地圈地,没有从长远科学的角度认识到农村的价值,不能做到善待农村,反哺农村,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与周边农村的和谐”,进行分析判断,从中不难找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方面”,组织答案时,注意兼顾城市和农村两方面。
  第四步:摘录归纳,准确简明作答。
  第(1)题,通过整合可得出如下答案: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
  第(2)题,通过整合可得出如下答案:①农村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②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如: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或农副产品等)。
  第(3)题,通过整合可得出如下答案:①要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原则;②正确认识城市和农村各自的价值;③正确处理城乡关系;④做到生态平衡,城乡互助,和谐发展。
  二、关于解题的方法
  1. 归纳要点
  文本材料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本材料内容的精要之处。文本材料的内容要点,可以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归纳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要求我们对文本材料进行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高考一般考查选文表述对象的属性、特点等内容。用简短的文字说明一个事物的特点和属性,一般不会展开,所以只要抓住要点进行筛选、提取并整合,并充分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即可。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摘要法。抓住文本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特别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关键句加以摘录,归纳内容要点。
  如:2010年江苏高考第25题: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题时只需找准两句关键句,从中进行摘录就能组织出答案。
  (2)联合法。如果文本中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可以将它们联合起来加以陈述,要点要完整,语言须简明。
  如:2008年江苏高考第26题: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答题抓住第一层次中说的几个方面,将要点提取出来联合陈述,就能得出答案。
  (3)整合法。将文本中的重要语句或关键词语重新整合,概括出主要意思。只要题干不作特别要求(“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都应该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这样可以避免归纳得不准确。
  (4)概述法。根据题目要求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简要概括;也有的文本,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这时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概括时要注意答案的表述要求,在文字量上要符合题干的要求。
  2. 分析材料
  文本材料分析要求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本材料,通过理解分析,了解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的办法。分析时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倾向,充分挖掘文本中隐含的信息,从而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可采取如下方法:
  (1)紧扣文本,分析问题。
  针对文本中指出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的本质根源,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如:2010年江苏高考第24题: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又如:2008年江苏高考第27题: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
  (2)依据语境,分析句意。
  针对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全面阅读材料,根据上下文语境,仔细体会,整体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内涵。
  如:2009年江苏高考第24题: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又如:2009年江苏高考第25题: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立足文本,提出见解。
  针对要求发表见解的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中的信息观点,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适当联系现实,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类题目的解答既要立足于文本,又不能拘泥于文本,有一定的难度。
  如:2010年江苏高考第26题: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3. 鉴赏艺术性
  鉴赏艺术性要求能对所给文本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文本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进行初步赏析。这需要我们对常见的表达技巧有相当的了解,并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和分析,同时还需要结合文本材料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来理解体会文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解答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品味文本的语言。从语言的贴切、修辞的精妙、联想的丰富、意蕴的深刻、句式的灵活多样等方面去思考文本的语言魅力。
  (2)品味文本的艺术手法。从文本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等方面去思考文本的艺术性。
  (3)熟练掌握并分析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作者:孙粉林、姚顺,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  “雪龙”号完成第四次考察北极任务  2010年9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色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载誉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此次科考关注北极海冰的快速变化对中国环境和气象的影响,以便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采取更好的行动和策略。科考人员发现,北极海冰融化现象严重。科考专家余兴光称,中国处在北半球,北极的快速变化对中国的气候、
期刊
1.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卫钓鱼岛,过去在人们眼里,是保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需要;而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与保护渔民切身经济利益的结合,还是人们的一种新的合理主张。台湾渔民向日本使馆扔死鱼、焚烧太阳旗的示威抗议活动,昭然若揭地体现了这一点。  B.台湾保钓协会在9月14日组织保钓船出海保钓,并得到台湾官方以护渔的名义派出的海巡署12艘舰船护航,民间和官方行为都可圈可点。因为保卫
期刊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分析、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基础与工具.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有关不等式的试题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考查内容中不仅有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而且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函数定义域与值域,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
期刊
在高考阅读试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推断作者态度或观点的题型。此类题常常以文章中所提供的信息来体现和支撑。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往往会在文章的措词和话语的内涵中有所反映。学生在解此类题时常常猜不透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故而造成解题的失误。因此透过字里行间来洞察其端倪,判断作者的真实态度并非是易事。本文结合部分高考试题阐述如何剖析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一、根据文章的主题判断  有时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在
期刊
向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由于初学者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深,从而导致在解答有关向量问题时,常常出现一些错误,就平时出现的问题试作分析,引起大家学习中注意。  一.忽视0向量致误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1)、向量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共线。  (2)、向量a与b不共线,b与c不共线,则a与c不共线。  (3)、向量a与b共线的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a=
期刊
08年江苏卷第10题: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根据以上排列规律,数阵中第行的从左至右的第3个数是_________.  这是一个以数阵为载体来考察数列相关知识的新题型,带有一定的创新色彩.学生在遇到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复杂的感情,这些数阵中的数字排列很有规律性,但是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又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突破口.现在,让我们不妨从这样一个真题实例入手,分析这样的数阵型数列有什么样的
期刊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联系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考中所涉及的平面向量的问题,在教学要求和考试寿命中要求不高,属于基本能力的问题,从而容易上手也容易得分. 正是这样的基本题,但也会由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忽视,导致在此处失分,应该是十分遗憾的.现在,我们将这些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总结和回顾,“以错为鉴”,巩固基本概念,强化基本方法.   一.
期刊
向量具有大小、方向的双重属性,集数与形于一身,可以用几何图形把向量及其运算表示出来,所以在处理向量问题考虑数形结合显得顺理成章,常常收到直观、简捷之效.对于那些题中没有明确给出图形载体,据题目特征构造合适的图形就显得很关键,下面就例析构图在向量中的应用.  一、构造特殊三角形  例1.已知非零向量,且,则与的夹角为  分析:由向量的减法可将视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由条件,可得此三角形为特殊三角形—
期刊
“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重头戏”,这一点已经成为所有高三师生的共识。为此,笔者分析了2010年江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并提出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走向及应考策略,以期让考生了解阅读理解的备考要求,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一、试题简介及要求  (一)试题简介    选材四篇:主要来自国外英文网站原创语料,题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现实。文章本身和所附问题总词数约2000—
期刊
一、填空题  1.点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向量(即点的运动方向与相同,且每秒移动的距离为个单位).设开始时点的坐标为,则秒后点的坐标为   .  2. 中,点在上,平方.若,,,,则.  3.如图,、分别是射线上的两点,给出下列向量:  ①;②;③; ④;⑤.这些向量中以为起点,终点在阴影区域内的是 .  4.设点在内部,且,则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是 .  5.已知a,b,c为△ABC的三内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