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视野中,书法和文学都是表现心灵情韵的艺术,是审美体验的外化。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需要中小学生的继承和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同时,新课标对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的识字写字都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是书法艺术的主要影响者、传播者。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书法修养,注重书法知识、书法技能的传授与应用,教会学生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字体。
一、精心设计板书,认识书法诸体
教师要打造书法基本功,业余时间读帖、临帖,对书法诸体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和书写。授课时,通过板书,使学生感知行草隶篆等字体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如认识楷书,可把写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写楷书的“永字八法”联系起来,要素和笔法必须交代清楚,所以,记叙文的标题可以用楷书来写。又如小说、诗歌、散文具有以情动人的特点,与书法中行书、草书借线条流动来表现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有共同之处,所以可用行书草书来写。再如议论文庄重、严肃,可用楷书、隶书与篆书书写标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书法的基本素养和书写的基本功。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板书,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如板书设计清晰明朗,结构紧凑,字体遒劲有力,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书法的爱好,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当然,字体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以学生喜爱为准。
二、讲授写作技巧,感悟书法运笔
写作的技巧之一就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写作的工夫在于日常的阅读、思考、练习(仿写),并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行文风格。书法与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习书者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历代法帖碑文,也包括当代的硬笔书法,经常读帖、摹帖、临帖,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一定境界即可出帖,慢慢形成自己的书写特点。实践中,作文技巧和书写技巧有相通之处,教师要把握两者的契合点,巧妙运用。比如,在讲授写作技巧时,把文学中欲扬先抑的手法与毛笔书法中藏锋运笔的方法结合起来,毛笔书法中的楷书(或隶书)横画、竖画的采用逆锋起笔,即采用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运笔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写作知识来体会藏锋的写法。如文学作品的首尾呼应、过渡衔接自然与字体结构上下一致,左右相应是相通的。再如文章的虚实手法和书法的计白当黑就属同一道理。
三、剖析选材方法,学习间架结构
就一篇文章而言,如果说立意是灵魂,结构好比骨架,那么材料便是血肉。要写好文章,必须选好材料。作文的材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心生活,多阅读书报,扩展知识,收集各种资料,获得各种信息,至于具体写作时,则应根据作文要求对所占有的材料作认真的筛选和择取,对材料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如对材料作合理的详略剪裁,作顺序的编排,以及作最佳的组合。文章的选材还要求紧紧围绕主题,这样在使用材料上就有了详略之分。在书法结构的布局上,每个字的笔画就相当于文章材料,文章的材料有主次详略之分,汉字的笔画也有主次之别、详略之分。例如“丰”字的横的主笔是第三横,要写得舒展,第一横较长,第二横短,主笔画要写得笔直,挺拔。再如川的主笔是最后一竖,要写得挺拔,中间一竖则要短些,以突出主笔。
四、学习散文作品,掌握行草特点
一切艺术创造都是自由精神的体现。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与行草书法作品形式是一致的。写散文所组织的材料,有的看似与中心无关,有的还很零乱,实则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散文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如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但它所围绕的是文章的中心——“神”。而行草书法的作品布局形式往往不是一字一字的规整排列,而是参差错落,大小不一的,多采用因势造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奇正相生、出于自然的创作方法。所以散文的“神”与草书的“意”是相通的。书法和散文表现最完美的当属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上,这幅作品飘逸灵动,笔断意连,顾盼生姿,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文学上,文中所表现的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等晋人风度跃然纸上,令人耳目一新。
五、撰写作文评语,呈现精彩书法
书法在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人的情思,教师将对作文的独到评析以书法形式体现,就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法与人格襟抱紧密相连,教师可通过书写评语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书法才能,吸引学生爱好文学和书法。用书法作品形式撰写评语,要求教师对楷行草隶篆等字体捻熟于胸,并时常习书,用时才能游刃有余,精彩呈现。一个字体端庄或挥洒自如的作文评语既是对文章的评判,也可作为学生学习的书法作品,鲜红的笔迹,规范的字体,准确的评语与学生的作文形成鲜明对比,将文章和书法定格,学生既欣赏了书法,又学会了文章写作技法,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能激励学生的文学与书法创作欲望,一举两得。笔者现在还珍藏着求学时期的作文本,时常翻看,赏心悦目,既重温了写作技巧,又欣赏了书法。由此可见,好的书法评语,其教育功能可长时间地吸引学生咀嚼、回味。■
一、精心设计板书,认识书法诸体
教师要打造书法基本功,业余时间读帖、临帖,对书法诸体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和书写。授课时,通过板书,使学生感知行草隶篆等字体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如认识楷书,可把写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写楷书的“永字八法”联系起来,要素和笔法必须交代清楚,所以,记叙文的标题可以用楷书来写。又如小说、诗歌、散文具有以情动人的特点,与书法中行书、草书借线条流动来表现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有共同之处,所以可用行书草书来写。再如议论文庄重、严肃,可用楷书、隶书与篆书书写标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书法的基本素养和书写的基本功。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板书,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如板书设计清晰明朗,结构紧凑,字体遒劲有力,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书法的爱好,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当然,字体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以学生喜爱为准。
二、讲授写作技巧,感悟书法运笔
写作的技巧之一就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写作的工夫在于日常的阅读、思考、练习(仿写),并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行文风格。书法与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习书者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历代法帖碑文,也包括当代的硬笔书法,经常读帖、摹帖、临帖,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一定境界即可出帖,慢慢形成自己的书写特点。实践中,作文技巧和书写技巧有相通之处,教师要把握两者的契合点,巧妙运用。比如,在讲授写作技巧时,把文学中欲扬先抑的手法与毛笔书法中藏锋运笔的方法结合起来,毛笔书法中的楷书(或隶书)横画、竖画的采用逆锋起笔,即采用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运笔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写作知识来体会藏锋的写法。如文学作品的首尾呼应、过渡衔接自然与字体结构上下一致,左右相应是相通的。再如文章的虚实手法和书法的计白当黑就属同一道理。
三、剖析选材方法,学习间架结构
就一篇文章而言,如果说立意是灵魂,结构好比骨架,那么材料便是血肉。要写好文章,必须选好材料。作文的材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心生活,多阅读书报,扩展知识,收集各种资料,获得各种信息,至于具体写作时,则应根据作文要求对所占有的材料作认真的筛选和择取,对材料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如对材料作合理的详略剪裁,作顺序的编排,以及作最佳的组合。文章的选材还要求紧紧围绕主题,这样在使用材料上就有了详略之分。在书法结构的布局上,每个字的笔画就相当于文章材料,文章的材料有主次详略之分,汉字的笔画也有主次之别、详略之分。例如“丰”字的横的主笔是第三横,要写得舒展,第一横较长,第二横短,主笔画要写得笔直,挺拔。再如川的主笔是最后一竖,要写得挺拔,中间一竖则要短些,以突出主笔。
四、学习散文作品,掌握行草特点
一切艺术创造都是自由精神的体现。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与行草书法作品形式是一致的。写散文所组织的材料,有的看似与中心无关,有的还很零乱,实则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散文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如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但它所围绕的是文章的中心——“神”。而行草书法的作品布局形式往往不是一字一字的规整排列,而是参差错落,大小不一的,多采用因势造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奇正相生、出于自然的创作方法。所以散文的“神”与草书的“意”是相通的。书法和散文表现最完美的当属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上,这幅作品飘逸灵动,笔断意连,顾盼生姿,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文学上,文中所表现的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等晋人风度跃然纸上,令人耳目一新。
五、撰写作文评语,呈现精彩书法
书法在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人的情思,教师将对作文的独到评析以书法形式体现,就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法与人格襟抱紧密相连,教师可通过书写评语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书法才能,吸引学生爱好文学和书法。用书法作品形式撰写评语,要求教师对楷行草隶篆等字体捻熟于胸,并时常习书,用时才能游刃有余,精彩呈现。一个字体端庄或挥洒自如的作文评语既是对文章的评判,也可作为学生学习的书法作品,鲜红的笔迹,规范的字体,准确的评语与学生的作文形成鲜明对比,将文章和书法定格,学生既欣赏了书法,又学会了文章写作技法,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能激励学生的文学与书法创作欲望,一举两得。笔者现在还珍藏着求学时期的作文本,时常翻看,赏心悦目,既重温了写作技巧,又欣赏了书法。由此可见,好的书法评语,其教育功能可长时间地吸引学生咀嚼、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