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作业量和压力太大,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从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两个方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关键词:学生;快乐学习;作业有效性;创新型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创新型人才。
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中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浓,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很多学生疲于应付学校布置的大量作业,孩子很难再主动进行学习,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痛苦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部分学生不仅在心理上厌恶学生,更有甚者在行动上通过不完成作业或顶撞老师来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怎样才能还学生一片蓝天,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任教5年的教师,通过与周边学生的亲密接触与交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是由家庭和学校两大环境决定的,环境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庭这两大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如果学校和家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水平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果教师只关注成绩单上学生的分数,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单纯地以赫尔巴特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上课只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当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后,上课的效率会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即使有少数学生认真学习,他们也是枯燥地在接受新的知识,根本没有快乐可言。新课程改革结合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双重理念,既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能真正地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该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倘若家长只看中孩子的成绩,忽视的恰恰就是孩子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等。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家庭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与父母倾谈不足10分钟,即使是在很有限的时间里父母也大多是和孩子交谈与学业有关的事情,很少有其他方面的交流。家长买很多的复习资料给孩子做,把孩子送到老师家补课,把孩子的空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使孩子的节假日甚至比平时还要忙,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通过分数来进行,应全方面评价孩子,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培养孩子的兴趣,需要教师作出努力,同时,家长应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心理情况,并做双方面的沟通,及时找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通过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来减负增效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记得那时我还是一个正在上初二的学生,在某天快放学的时候班主任问我们的书包是否有30斤重,那时的我对30斤还没有什么概念,现如今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已多年没有背过书包,但却知道30斤对于我这个大人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重量,何况是中小学生。
减负是必须的,但是学习上的压力又是何其的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帮助他们。
现在教师身边有很多练习资料,特别是初三的教师有较多的试卷,他们生怕学生少做了某条题目,少学了某个知识点,布置的作业量已经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大部分的初三学生作业要在晚上11点才能完成,殊不知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学生隔天到学校的听课效率大大降低,有少数学生在上课时甚至打起了瞌睡。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1)作业量一定要适中。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讲求质量,精心选题,要有针对性。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每次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在20分钟内,我认为这样的作业量比较合适,有自主学习的发挥空间。
(2)作业的内容按照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分层次,注重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按照学生的水平来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内容的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合不同的学生,体现个性化,不搞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拓展题)。这样,既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又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3)作业要有新鲜感,贴近生活。作业不能太过单一,可以以生活为背景,多样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如今,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两级分化太严重,有很多学生不想学,没有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一点学习的动力都没有,教师尽心教,但他们就是不想要,就像俗话说的“饭送到他们的嘴边,他们都不想吃”。其实学生不是不想学,只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用新课程理念来教学,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是那么的可爱与上进,课堂教学是那么的愉快,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式那么融洽,学生也会发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
给学生们一片蓝天吧,让我们为他们拨去空中的乌云,放飞他们的童真、童言,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江苏省靖江市城南新区中学)
关键词:学生;快乐学习;作业有效性;创新型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创新型人才。
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中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浓,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很多学生疲于应付学校布置的大量作业,孩子很难再主动进行学习,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痛苦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部分学生不仅在心理上厌恶学生,更有甚者在行动上通过不完成作业或顶撞老师来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怎样才能还学生一片蓝天,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任教5年的教师,通过与周边学生的亲密接触与交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是由家庭和学校两大环境决定的,环境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庭这两大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如果学校和家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水平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果教师只关注成绩单上学生的分数,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单纯地以赫尔巴特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上课只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当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后,上课的效率会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即使有少数学生认真学习,他们也是枯燥地在接受新的知识,根本没有快乐可言。新课程改革结合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双重理念,既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能真正地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该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倘若家长只看中孩子的成绩,忽视的恰恰就是孩子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等。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家庭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与父母倾谈不足10分钟,即使是在很有限的时间里父母也大多是和孩子交谈与学业有关的事情,很少有其他方面的交流。家长买很多的复习资料给孩子做,把孩子送到老师家补课,把孩子的空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使孩子的节假日甚至比平时还要忙,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通过分数来进行,应全方面评价孩子,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培养孩子的兴趣,需要教师作出努力,同时,家长应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心理情况,并做双方面的沟通,及时找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通过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来减负增效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记得那时我还是一个正在上初二的学生,在某天快放学的时候班主任问我们的书包是否有30斤重,那时的我对30斤还没有什么概念,现如今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已多年没有背过书包,但却知道30斤对于我这个大人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重量,何况是中小学生。
减负是必须的,但是学习上的压力又是何其的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帮助他们。
现在教师身边有很多练习资料,特别是初三的教师有较多的试卷,他们生怕学生少做了某条题目,少学了某个知识点,布置的作业量已经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大部分的初三学生作业要在晚上11点才能完成,殊不知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学生隔天到学校的听课效率大大降低,有少数学生在上课时甚至打起了瞌睡。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1)作业量一定要适中。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讲求质量,精心选题,要有针对性。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每次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在20分钟内,我认为这样的作业量比较合适,有自主学习的发挥空间。
(2)作业的内容按照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分层次,注重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按照学生的水平来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内容的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合不同的学生,体现个性化,不搞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拓展题)。这样,既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又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3)作业要有新鲜感,贴近生活。作业不能太过单一,可以以生活为背景,多样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如今,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两级分化太严重,有很多学生不想学,没有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一点学习的动力都没有,教师尽心教,但他们就是不想要,就像俗话说的“饭送到他们的嘴边,他们都不想吃”。其实学生不是不想学,只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用新课程理念来教学,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是那么的可爱与上进,课堂教学是那么的愉快,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式那么融洽,学生也会发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
给学生们一片蓝天吧,让我们为他们拨去空中的乌云,放飞他们的童真、童言,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江苏省靖江市城南新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