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从读者的视角展开思考,这是一种典型的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读者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点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发展规律,通过积极探索以及精心设计,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一、借助写前指导,萌发“读者意识”
在指导学生开始习作之前,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这篇习作是写给谁看,需要达成怎样的目的。只有以此作为引导,才能使学生从读者的角度,以习作为载体,与读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顺利达成习作目的。这样的习作才能够和生活密切结合,将文本主旨完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1.告知学生阅读对象
如果学生所确定的阅读对象和他们的生活距离并非遥远,如老师、父母以及同学等,就应当直接告诉他们:第一,可以具有针对性地明确读者的身份或者地位;第二,考虑他们的阅读需要以及阅读期待。
以“我最敬佩的一个人”这一创作主题为例,我首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形成初步感知,同时结合精心设计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这篇习作描写的是“我最敬佩的人”,那么读者可以是文中所描写的这个人,因为敬佩所以要写下来告诉他;也可以是其他人,对于这种情况而言,需要明确表达出敬佩这个人的原因,这样读者才能体会到你的敬佩之情,感受到这个人是值得敬佩的。由此可见,如果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对象,学生在习作时就能够掌握更清晰的习作线索。
2.引导想象阅读对象
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这一方式还可以穿插于习作教学实践中。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真实感的训练情境,实现教情与学情的有机融合,有效且普遍的情境创设手段可以以课件、图片或者自制教具为载体。
如,在教学“导游词的写作”时,我选择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旅游情境。首先,由学生自主交流所搜集到的和旅游地相关的资料,借助课件给予补充。其次就是由学生毛遂自荐,以导游的身份对这一景点进行介绍。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踊跃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立足于有限的生活经验,自主完成对资料的搜集、补充以及有机整合,这样就能够赋予假想的阅读对象以真实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读者意识”就能够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他们会了解除了老师之外,不管是父母,还是朋友,甚至是他们所歌颂或者痛斥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他们习作的阅读者,有助于激发浓厚的习作兴趣。
二、借助互动批改,树立“读者意识”
作为教师,批改习作的同时不能仅仅以审判者的身份,而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视角,真正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思维以及劳动成果,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1.用欣赏的态度读
对于学生而言,都渴望得到来自于他人的赏识,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是如此。作为教师,面对学生时不可以吝啬赞美的语言,针对学生的习作赏识同样也应该如此,可以选择分层的方式展开。针对优秀习作,所赏识的角度可以是与众不同的取材视角,也可以是巧妙的结构安排,还可以是优美的文笔等;对于中等习作而言,可以立足于结构或用词等方面,从中选择一两个具有明显进步的视角;而对于习作困难的学生而言,更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立足于“点滴赏识”的态度,才能透过习作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词语的恰当运用,都应当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
一位学困生曾经描写过一段爷爷一边砍柴一边唱歌的经历。针对这描写,我在班级评比的过程中对他进行了表扬,而且说自己由此联想到契诃夫笔下的经典著作《凡卡》,夸赞他具有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听了这段表扬之后,这位学生甚至将契诃夫的所有作品都看了个遍,树立了极强的习作自信。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可以用欣赏的态度阅读学生的习作,对学生而言,能够极大地点燃潜藏在其内心的习作热情,同时激励他们写下更优秀的习作,提高习作能力。
2.用沟通的态度读
所谓“我手写我心”,可见透过学生的习作,可以真正窥探到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对是非、善恶以及美丑的观点,理解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学生而言,因为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在习作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问题产生片面理解,或者扩大化处理,由此流露出迷惘或者消极的态度,甚至可能暴露出一些有失偏颇的行为取向。作为教师,在阅读这些习作时,既不能给出简单直接的当头棒喝,又不能置之不理。教师应当感到欣慰,因为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心话,接下来就是要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分析其原因所在,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使用鼓励性评语,最好是能够展开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如果有必要,可以和学生面谈,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在以后的习作中,会积极主动地表达个人的真实情感,愿意将其分享给其他的阅读者。这样的方式,可以顺利达成课标所强调的“真情实感”这一目标。
三、引导合作交流,渗透“读者意识”
当然,“读者意识”的培养也可以以学生自身作为突破口,就是要尽可能拓展对习作分析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交流提高对习作的整体认知。如,可以在开始习作之前,组织小组内交流,探讨自己渴望看到的文章是什么样的并写下想法,之后进行整理,这样可以作为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可以在完成写作之后展开组内传阅,由小組成员相互谈一谈对他人习作的看法,这也是一种培养“读者意识”的有效举措,如此学生就能够根据“读者”的观点以及见解自主对文章进行修改。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在实际习作过程中全力推广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又能够使学生取长补短。
如,在完成如何描绘小动物的习作后,我首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传阅,并让学生根据小组成员所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一位学生在描写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小金鱼,还写下了一段喂食的片段:“每天早上喂食的时候,它们都拼命地摇摆着尾巴向上跳,那些动作犹如优美的‘水上芭蕾’,尽管如此,它们也吃不到我手中的食物,急得直吐泡泡。”当其他小组成员阅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纷纷表示肯定: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看到小金鱼在面对食物时的渴望和迫切,仿佛它们就在眼前不停地游动、不停地跳跃,焦急等待着食物。这就是“读者意识”的集中体现,当学生了解到怎样写才能够使阅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习作水平必然会显著提升。
只有当学生具备“读者意识”,才能够认真对待习作,才能够在实际习作过程中真实充分地表达个人情感,以此作为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当教师具备“读者意识”时,才能够和学生展开平等的交流,在师生之间创建和谐融洽的关系,顺利达成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当学生的作品面对更多的受众时,可以展开多角度的解读,也就此生发出更多的疑问和个性化见解,有助于促进深度交流,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环环相扣,丝丝相连”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更深入的体会与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桂林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一、借助写前指导,萌发“读者意识”
在指导学生开始习作之前,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这篇习作是写给谁看,需要达成怎样的目的。只有以此作为引导,才能使学生从读者的角度,以习作为载体,与读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顺利达成习作目的。这样的习作才能够和生活密切结合,将文本主旨完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1.告知学生阅读对象
如果学生所确定的阅读对象和他们的生活距离并非遥远,如老师、父母以及同学等,就应当直接告诉他们:第一,可以具有针对性地明确读者的身份或者地位;第二,考虑他们的阅读需要以及阅读期待。
以“我最敬佩的一个人”这一创作主题为例,我首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形成初步感知,同时结合精心设计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这篇习作描写的是“我最敬佩的人”,那么读者可以是文中所描写的这个人,因为敬佩所以要写下来告诉他;也可以是其他人,对于这种情况而言,需要明确表达出敬佩这个人的原因,这样读者才能体会到你的敬佩之情,感受到这个人是值得敬佩的。由此可见,如果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对象,学生在习作时就能够掌握更清晰的习作线索。
2.引导想象阅读对象
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这一方式还可以穿插于习作教学实践中。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真实感的训练情境,实现教情与学情的有机融合,有效且普遍的情境创设手段可以以课件、图片或者自制教具为载体。
如,在教学“导游词的写作”时,我选择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旅游情境。首先,由学生自主交流所搜集到的和旅游地相关的资料,借助课件给予补充。其次就是由学生毛遂自荐,以导游的身份对这一景点进行介绍。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踊跃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立足于有限的生活经验,自主完成对资料的搜集、补充以及有机整合,这样就能够赋予假想的阅读对象以真实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读者意识”就能够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他们会了解除了老师之外,不管是父母,还是朋友,甚至是他们所歌颂或者痛斥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他们习作的阅读者,有助于激发浓厚的习作兴趣。
二、借助互动批改,树立“读者意识”
作为教师,批改习作的同时不能仅仅以审判者的身份,而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视角,真正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思维以及劳动成果,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1.用欣赏的态度读
对于学生而言,都渴望得到来自于他人的赏识,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是如此。作为教师,面对学生时不可以吝啬赞美的语言,针对学生的习作赏识同样也应该如此,可以选择分层的方式展开。针对优秀习作,所赏识的角度可以是与众不同的取材视角,也可以是巧妙的结构安排,还可以是优美的文笔等;对于中等习作而言,可以立足于结构或用词等方面,从中选择一两个具有明显进步的视角;而对于习作困难的学生而言,更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立足于“点滴赏识”的态度,才能透过习作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词语的恰当运用,都应当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
一位学困生曾经描写过一段爷爷一边砍柴一边唱歌的经历。针对这描写,我在班级评比的过程中对他进行了表扬,而且说自己由此联想到契诃夫笔下的经典著作《凡卡》,夸赞他具有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听了这段表扬之后,这位学生甚至将契诃夫的所有作品都看了个遍,树立了极强的习作自信。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可以用欣赏的态度阅读学生的习作,对学生而言,能够极大地点燃潜藏在其内心的习作热情,同时激励他们写下更优秀的习作,提高习作能力。
2.用沟通的态度读
所谓“我手写我心”,可见透过学生的习作,可以真正窥探到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对是非、善恶以及美丑的观点,理解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学生而言,因为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在习作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问题产生片面理解,或者扩大化处理,由此流露出迷惘或者消极的态度,甚至可能暴露出一些有失偏颇的行为取向。作为教师,在阅读这些习作时,既不能给出简单直接的当头棒喝,又不能置之不理。教师应当感到欣慰,因为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真心话,接下来就是要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分析其原因所在,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使用鼓励性评语,最好是能够展开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如果有必要,可以和学生面谈,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在以后的习作中,会积极主动地表达个人的真实情感,愿意将其分享给其他的阅读者。这样的方式,可以顺利达成课标所强调的“真情实感”这一目标。
三、引导合作交流,渗透“读者意识”
当然,“读者意识”的培养也可以以学生自身作为突破口,就是要尽可能拓展对习作分析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交流提高对习作的整体认知。如,可以在开始习作之前,组织小组内交流,探讨自己渴望看到的文章是什么样的并写下想法,之后进行整理,这样可以作为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可以在完成写作之后展开组内传阅,由小組成员相互谈一谈对他人习作的看法,这也是一种培养“读者意识”的有效举措,如此学生就能够根据“读者”的观点以及见解自主对文章进行修改。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在实际习作过程中全力推广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又能够使学生取长补短。
如,在完成如何描绘小动物的习作后,我首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传阅,并让学生根据小组成员所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一位学生在描写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小金鱼,还写下了一段喂食的片段:“每天早上喂食的时候,它们都拼命地摇摆着尾巴向上跳,那些动作犹如优美的‘水上芭蕾’,尽管如此,它们也吃不到我手中的食物,急得直吐泡泡。”当其他小组成员阅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纷纷表示肯定: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看到小金鱼在面对食物时的渴望和迫切,仿佛它们就在眼前不停地游动、不停地跳跃,焦急等待着食物。这就是“读者意识”的集中体现,当学生了解到怎样写才能够使阅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习作水平必然会显著提升。
只有当学生具备“读者意识”,才能够认真对待习作,才能够在实际习作过程中真实充分地表达个人情感,以此作为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当教师具备“读者意识”时,才能够和学生展开平等的交流,在师生之间创建和谐融洽的关系,顺利达成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当学生的作品面对更多的受众时,可以展开多角度的解读,也就此生发出更多的疑问和个性化见解,有助于促进深度交流,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环环相扣,丝丝相连”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更深入的体会与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桂林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