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苏式课堂”应该是“尚智”“精简”和“致远”的。有必要聚焦 “苏式课堂”,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精简”语文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苏式课堂;“精简”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苏式课堂”,苏州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聚焦 “苏式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苏式课堂”内涵的解读
苏州特色的“苏式课堂”也应该是“尚智”“精简”和“致远”的。“尚智”即 “崇尚聪智”,是源于孔子的“尚智”思想。简单地说,“尚智”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希望通过外教内学让学生获取知识、真理。“精简”即“精细又简明”,是课堂的教学思想,同南学、苏湖教学派提出的“清通简要、明体达用”的教学思想是不谋而合的。“致远”即“奔向远方”,是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追求——“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二、“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三、语文教学中立足“苏式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立足文本,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1. 导入情境生活化。故事导入,让学生获得课文更多的背景资料,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音乐、图片导入,以情激情;巧设质疑,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一文,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导入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带来了一张到祖国各地游玩的照片,然后用上一两句话介绍这个地方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和主动领略祖国风光的激情。
2. 教学内容生活化。根据内容的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改编教材,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语文,让学生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加以一定的改造,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一文,课后习题中有分角色演一演,笔者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角色,穿上道具,将情景展现在课堂上,效果很好。
3.课外作业生活化。在学生能够完成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生活与道德、生活与健康、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科学等内容的生活实践活动。如学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 后,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课后做几件体现道德的事情,让认知转化成行为;学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后多观察生活,有条件做小实验,训练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二)“精简”语文课堂,实施“板块式”教学
1.说明事理性文章的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全文的结构是“提出观点——举例分析——总结提升”。根据说明事理性文章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制定了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是初读课文,明理;二是品读课文,明例;三是内化课文,实践。笔者通过三个大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板块式教学的引领下,努力简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依据记叙文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制定了三个板块:一是了解故事背景;二是从“嘱咐图”“照料图”“送别图”“感恩图”中感受聂将军的人物形象;三是学习文章是如何将人物形象写活。这样的板块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用。
3. 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教学。《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可以让学生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因此,笔者设计了四个板块:一是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积好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积累词语,将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三是学句式,将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句式找出来,然后模仿学写;四是背美段,将课文中的美段牢记在心。
(三)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布置预习,学会自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自学能力也不同,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一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读通课文;二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查字典来认识生字词;三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四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年级预习要求是能准确发现并整合文本相关信息,从多角度对问题做出合理解释。
2.学会质疑,合作探究。一个人的精力、思维是有限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对话空间,促进学生各抒己见,对材料做多角度的解读。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他们的思考,提高了探究质量,渐渐地学生就养成了质疑和探究的习惯,也就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然后,根据材料每个小组选定不同的探究主题或同样的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精简”语文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编辑:龙贤东)
学生的“核心素养”。“精简”语文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苏式课堂;“精简”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苏式课堂”,苏州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聚焦 “苏式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苏式课堂”内涵的解读
苏州特色的“苏式课堂”也应该是“尚智”“精简”和“致远”的。“尚智”即 “崇尚聪智”,是源于孔子的“尚智”思想。简单地说,“尚智”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希望通过外教内学让学生获取知识、真理。“精简”即“精细又简明”,是课堂的教学思想,同南学、苏湖教学派提出的“清通简要、明体达用”的教学思想是不谋而合的。“致远”即“奔向远方”,是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追求——“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二、“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三、语文教学中立足“苏式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立足文本,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1. 导入情境生活化。故事导入,让学生获得课文更多的背景资料,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音乐、图片导入,以情激情;巧设质疑,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一文,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导入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带来了一张到祖国各地游玩的照片,然后用上一两句话介绍这个地方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和主动领略祖国风光的激情。
2. 教学内容生活化。根据内容的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改编教材,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语文,让学生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加以一定的改造,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一文,课后习题中有分角色演一演,笔者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角色,穿上道具,将情景展现在课堂上,效果很好。
3.课外作业生活化。在学生能够完成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生活与道德、生活与健康、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科学等内容的生活实践活动。如学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 后,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课后做几件体现道德的事情,让认知转化成行为;学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后多观察生活,有条件做小实验,训练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二)“精简”语文课堂,实施“板块式”教学
1.说明事理性文章的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全文的结构是“提出观点——举例分析——总结提升”。根据说明事理性文章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制定了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是初读课文,明理;二是品读课文,明例;三是内化课文,实践。笔者通过三个大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板块式教学的引领下,努力简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依据记叙文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制定了三个板块:一是了解故事背景;二是从“嘱咐图”“照料图”“送别图”“感恩图”中感受聂将军的人物形象;三是学习文章是如何将人物形象写活。这样的板块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用。
3. 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教学。《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可以让学生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因此,笔者设计了四个板块:一是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积好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积累词语,将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三是学句式,将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句式找出来,然后模仿学写;四是背美段,将课文中的美段牢记在心。
(三)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布置预习,学会自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自学能力也不同,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一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读通课文;二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查字典来认识生字词;三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四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预习要求是让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年级预习要求是能准确发现并整合文本相关信息,从多角度对问题做出合理解释。
2.学会质疑,合作探究。一个人的精力、思维是有限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对话空间,促进学生各抒己见,对材料做多角度的解读。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他们的思考,提高了探究质量,渐渐地学生就养成了质疑和探究的习惯,也就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然后,根据材料每个小组选定不同的探究主题或同样的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精简”语文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