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景徐周麟是日本五山文学“诗禅一味”思潮的有力推动者,他除了在理论上论证这一理念之外,也践行着以文补禅的文笔僧生涯。
【关键词】诗僧 ; 诗禅一味 ; 读书 ; 文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06-01
一、对“诗禅一味”思潮的推崇
禅宗本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主旨,主张以心传心,以达到开悟禅理,明心见性的目的,即认为文字与禅是对立的概念。禅宗认为诗文的创作是儒家的行为,主张不可执着于文字。如道元①在《正法眼藏随闻记》中說“文筆詩歌等其の詮なき也。捨つべき道理左右に及ばず”,认为禅僧应摒弃无用的文笔诗歌。夢窓疎石②《三会院遗戒》中也说“醉心外书,立文笔业,此乃剃头俗人”,认为禅喻文字是对立的,不承认文字对参禅的辅助作用。中国的禅宗在南宋严羽“以禅喻诗”说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诗禅一味”的概念,并逐渐在禅林形成了以诗补禅的思潮。这种思潮被当时的日本五山禅林所借鉴吸收,并逐渐形成了以汉诗汉文的创作为核心的五山文学体系,形成日本汉文学的创作高峰。由于当时的五山寺院在幕府政权的保护和管辖之下,禅僧们得以经常参与武士与贵族的联句活动,这也直接促进了五山禅僧们汉诗文修养的提升。是否具有较高的汉文修养和汉诗文创作水平也逐渐成为当时选拔五山禅僧的重要标准。五山诗僧们主张诗与禅相结合,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禅风禅骨,禅意禅趣”的汉诗文创作风格。当时的禅僧义堂周信认为“凡吾徒学诗,则不为俗子及第等,盖七佛以来,皆以一偈见意,一偈之格假俗子诗而作耳,诸子勉之,又诗有补于吾宗,不翅唫咏矣。”(《空华日工集》应安二年九月二日)认为诗乃禅宗悟道和禅僧自我修炼与提升自我修养的手段。这种“以诗补禅”的思潮不断发展,最终在室町时代后期被“诗禅一味”所代替。而“诗禅一味”论的有力推动者,正是景徐周麟。
景徐周麟在其诗文集《翰林葫芦集》中的《安容斋记》中说“古人以陶潜称诗家第一达摩,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得非少林拈华之旨耶,参诗参禅,安心岂有二乎。”又如《小补次韵菊芳诗序》中也有“渊明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家以此一联,称之为第一达摩,宋鲁直曰,旧时爱菊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解者曰,此句自道,而江西推为诗祖,亦是第二达摩也,盖参诗参禅,阿爷与阿爹相似也”的表述。此外,《希逸字偈序》中也说“客曰,诗者儒家之所专也,禅者莫必焉,别有说乎,予告之曰,古人有谓曰,论诗如论禅,学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彼李杜二公,并驯于开元之间,而具正法眼者也,然则禅者亦不外乎是……孜孜学禅学诗……”文中,景徐将陶渊明奉为第一达摩,将黄庭坚奉为第二达摩,表明了自己参诗参禅的志向。由此,景徐周麟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支撑,将“诗禅一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并正式将参禅与参诗融合在一起,将之作为禅僧的基本悟道手段。作为举足轻重的高僧,景徐周麟如此大规模地推崇“诗禅一味”,可见此风潮之盛行乃大势所趋。在义堂周信主张“以文补禅”,即将文字作为参禅的辅助的七十年后,景徐周麟将参诗与参禅放在同等位置上,将诗与禅并列开来,共同作为求道的形式与内容,可谓将“诗禅一味”思潮推向了高峰。
二、“青灯影里细论文”
青灯古佛的禅僧,在五山文学的大环境下,践行者参诗参禅的双重生活。以诗寓禅,以禅写诗,正是当时以景徐周麟为代表的禅僧们的生活。景徐周麟五岁进入相国寺材用堂学习千字文,三体诗,东山外集等。十六岁师从于横川景三,他称扬横川景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周旋揖让尽是翰墨”,并深得其“内富于才,外工于裁剪”的创作之道。景徐周麟的诗文旁征博引,典故众多,且具有独特的创作视角,是五山文学后期不可多得的著名文笔僧。他以“书隐”,即隐逸于书中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将促进文笔创作水平的精进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极力推崇李杜,苏黄的文章,并尤其推崇杜甫的学问精神。
杜甫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等诗句中表达出超凡的文笔志向和读书、钻研的精神,这对景徐周麟的文笔创作人生具有巨大的影响。景徐周麟以“读书破万卷”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如“读破架头书万卷,夕阳依旧在吾西”,“读破君家书万卷,灯前眼不见全牛”等诗句就生动地描绘了他的日常读书生活。他推崇杜甫“细论文”的钻研精神,如“四五更灯闲对客,两三杯酒细论文”,“东京古寺把芭蕉雨,窗下挑灯论此文”,“何夕书堂会汤果,青灯影里细论文”等诗句模仿李杜“细论文”的场景,描绘了自己苦学钻研的情状,洋溢着以读书为生活的情趣。此外,“占得山中施药院,洗空灯下读书堆”“尺壁寸阴书万卷,章台风日半窗间”等诗句则刻画出一个在青灯于寒窗下孜孜读书的僧人的影像。“小窗一夜白于月,树下扫残宜读书”“自今无月无灯夜,雪后借窗舒简编”“市尘隔却绿深处,夏浅胜春宜读书”“劝君莫待新凉至,灯火可亲宜读书”等诗句充满生活情趣,也充满禅意禅趣。
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被景徐周麟多次引用。如在《巽亭赏雪》一诗中有“真成相见贾吟佛,千里来敲月下门”的诗句,诗中作者将自己与贾岛互换,表达作为后进诗僧对前辈的尊崇之意。再如在《和仙友试笔韵》诗:“吟尽晓灯三五辰,未庚君句有羞春,金吾莫禁宿花夜,相约敲门月色新。”诗中描绘作者与友僧深夜对月吟诗并相约模仿贾岛“僧推月下门”的场景,将贾岛“推敲”的典故巧妙地交织在描绘日常文笔生活的闲情逸致的作品中。而在指导后进文笔僧云英的诗作《答云英》中,有“可游月下推敲界,莫掷人间嗑圾堆”的句子,希望弟子学习贾岛的“推敲精神”,努力在文学创作的世界里遨游,不要在人间的游戏闲逸中浪费时光。此外,“徐凝恶诗”的典故在当时的禅林中也较为流行,景徐周麟在诗作中自比徐凝,将自己的诗作比作“恶诗”。如“徐老恶诗洗何尽,三千尺水未为多”“有恐人嘲徐老恶,不应洗口更言诗”等诗句都可见作者谦逊的创作态度和以“徐凝恶诗”为戒精进文笔的精神状态。可见景徐周麟不但积极推崇“诗禅一”,更是以具体的实践践行着参禅参诗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上村観光編(1973)《五山文学全集 第四巻 翰林葫蘆集》思文閣
[2]北山澤吉(1941)《五山文学史稿》 富山房
①道元(1200~1253)镰仓时代初期禅僧,曹洞宗始祖,世称“道元禅师”。主张通过的修炼坐禅成佛。
②梦窗疏石(1275~1357)镰仓时代末期到室町时代初期的临济宗著名禅师,也称作“梦窗国师”。
【关键词】诗僧 ; 诗禅一味 ; 读书 ; 文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06-01
一、对“诗禅一味”思潮的推崇
禅宗本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主旨,主张以心传心,以达到开悟禅理,明心见性的目的,即认为文字与禅是对立的概念。禅宗认为诗文的创作是儒家的行为,主张不可执着于文字。如道元①在《正法眼藏随闻记》中說“文筆詩歌等其の詮なき也。捨つべき道理左右に及ばず”,认为禅僧应摒弃无用的文笔诗歌。夢窓疎石②《三会院遗戒》中也说“醉心外书,立文笔业,此乃剃头俗人”,认为禅喻文字是对立的,不承认文字对参禅的辅助作用。中国的禅宗在南宋严羽“以禅喻诗”说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诗禅一味”的概念,并逐渐在禅林形成了以诗补禅的思潮。这种思潮被当时的日本五山禅林所借鉴吸收,并逐渐形成了以汉诗汉文的创作为核心的五山文学体系,形成日本汉文学的创作高峰。由于当时的五山寺院在幕府政权的保护和管辖之下,禅僧们得以经常参与武士与贵族的联句活动,这也直接促进了五山禅僧们汉诗文修养的提升。是否具有较高的汉文修养和汉诗文创作水平也逐渐成为当时选拔五山禅僧的重要标准。五山诗僧们主张诗与禅相结合,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禅风禅骨,禅意禅趣”的汉诗文创作风格。当时的禅僧义堂周信认为“凡吾徒学诗,则不为俗子及第等,盖七佛以来,皆以一偈见意,一偈之格假俗子诗而作耳,诸子勉之,又诗有补于吾宗,不翅唫咏矣。”(《空华日工集》应安二年九月二日)认为诗乃禅宗悟道和禅僧自我修炼与提升自我修养的手段。这种“以诗补禅”的思潮不断发展,最终在室町时代后期被“诗禅一味”所代替。而“诗禅一味”论的有力推动者,正是景徐周麟。
景徐周麟在其诗文集《翰林葫芦集》中的《安容斋记》中说“古人以陶潜称诗家第一达摩,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得非少林拈华之旨耶,参诗参禅,安心岂有二乎。”又如《小补次韵菊芳诗序》中也有“渊明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家以此一联,称之为第一达摩,宋鲁直曰,旧时爱菊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解者曰,此句自道,而江西推为诗祖,亦是第二达摩也,盖参诗参禅,阿爷与阿爹相似也”的表述。此外,《希逸字偈序》中也说“客曰,诗者儒家之所专也,禅者莫必焉,别有说乎,予告之曰,古人有谓曰,论诗如论禅,学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彼李杜二公,并驯于开元之间,而具正法眼者也,然则禅者亦不外乎是……孜孜学禅学诗……”文中,景徐将陶渊明奉为第一达摩,将黄庭坚奉为第二达摩,表明了自己参诗参禅的志向。由此,景徐周麟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支撑,将“诗禅一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并正式将参禅与参诗融合在一起,将之作为禅僧的基本悟道手段。作为举足轻重的高僧,景徐周麟如此大规模地推崇“诗禅一味”,可见此风潮之盛行乃大势所趋。在义堂周信主张“以文补禅”,即将文字作为参禅的辅助的七十年后,景徐周麟将参诗与参禅放在同等位置上,将诗与禅并列开来,共同作为求道的形式与内容,可谓将“诗禅一味”思潮推向了高峰。
二、“青灯影里细论文”
青灯古佛的禅僧,在五山文学的大环境下,践行者参诗参禅的双重生活。以诗寓禅,以禅写诗,正是当时以景徐周麟为代表的禅僧们的生活。景徐周麟五岁进入相国寺材用堂学习千字文,三体诗,东山外集等。十六岁师从于横川景三,他称扬横川景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周旋揖让尽是翰墨”,并深得其“内富于才,外工于裁剪”的创作之道。景徐周麟的诗文旁征博引,典故众多,且具有独特的创作视角,是五山文学后期不可多得的著名文笔僧。他以“书隐”,即隐逸于书中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将促进文笔创作水平的精进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极力推崇李杜,苏黄的文章,并尤其推崇杜甫的学问精神。
杜甫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等诗句中表达出超凡的文笔志向和读书、钻研的精神,这对景徐周麟的文笔创作人生具有巨大的影响。景徐周麟以“读书破万卷”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如“读破架头书万卷,夕阳依旧在吾西”,“读破君家书万卷,灯前眼不见全牛”等诗句就生动地描绘了他的日常读书生活。他推崇杜甫“细论文”的钻研精神,如“四五更灯闲对客,两三杯酒细论文”,“东京古寺把芭蕉雨,窗下挑灯论此文”,“何夕书堂会汤果,青灯影里细论文”等诗句模仿李杜“细论文”的场景,描绘了自己苦学钻研的情状,洋溢着以读书为生活的情趣。此外,“占得山中施药院,洗空灯下读书堆”“尺壁寸阴书万卷,章台风日半窗间”等诗句则刻画出一个在青灯于寒窗下孜孜读书的僧人的影像。“小窗一夜白于月,树下扫残宜读书”“自今无月无灯夜,雪后借窗舒简编”“市尘隔却绿深处,夏浅胜春宜读书”“劝君莫待新凉至,灯火可亲宜读书”等诗句充满生活情趣,也充满禅意禅趣。
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被景徐周麟多次引用。如在《巽亭赏雪》一诗中有“真成相见贾吟佛,千里来敲月下门”的诗句,诗中作者将自己与贾岛互换,表达作为后进诗僧对前辈的尊崇之意。再如在《和仙友试笔韵》诗:“吟尽晓灯三五辰,未庚君句有羞春,金吾莫禁宿花夜,相约敲门月色新。”诗中描绘作者与友僧深夜对月吟诗并相约模仿贾岛“僧推月下门”的场景,将贾岛“推敲”的典故巧妙地交织在描绘日常文笔生活的闲情逸致的作品中。而在指导后进文笔僧云英的诗作《答云英》中,有“可游月下推敲界,莫掷人间嗑圾堆”的句子,希望弟子学习贾岛的“推敲精神”,努力在文学创作的世界里遨游,不要在人间的游戏闲逸中浪费时光。此外,“徐凝恶诗”的典故在当时的禅林中也较为流行,景徐周麟在诗作中自比徐凝,将自己的诗作比作“恶诗”。如“徐老恶诗洗何尽,三千尺水未为多”“有恐人嘲徐老恶,不应洗口更言诗”等诗句都可见作者谦逊的创作态度和以“徐凝恶诗”为戒精进文笔的精神状态。可见景徐周麟不但积极推崇“诗禅一”,更是以具体的实践践行着参禅参诗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上村観光編(1973)《五山文学全集 第四巻 翰林葫蘆集》思文閣
[2]北山澤吉(1941)《五山文学史稿》 富山房
①道元(1200~1253)镰仓时代初期禅僧,曹洞宗始祖,世称“道元禅师”。主张通过的修炼坐禅成佛。
②梦窗疏石(1275~1357)镰仓时代末期到室町时代初期的临济宗著名禅师,也称作“梦窗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