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唐朝时基督教便已传到中国,以后几度兴衰,到明末利玛窦入华时,他发现,这种在华有千余年历史的外来宗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趋消失。为了打开在华传教的局面,他开辟了以科学为敲门砖,与儒家传统调和来宣讲基督福音的一条独特传教之路。十六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大大削弱了天主教的力量。为了重振教会,天主教会在殖民主义国家向海外进行扩张时也积极地向海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利玛窦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华的。他来华的任务是:“依照本会(耶稣会)成立的宗旨…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①按照当时明朝的法律,只有三种人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唐朝时基督教便已传到中国,以后几度兴衰,到明末利玛窦入华时,他发现,这种在华有千余年历史的外来宗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趋消失。为了打开在华传教的局面,他开辟了以科学为敲门砖,与儒家传统调和来宣讲基督福音的一条独特传教之路。十六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大大削弱了天主教的力量。为了重振教会,天主教会在殖民主义国家向海外进行扩张时也积极地向海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利玛窦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华的。他来华的任务是:“依照本会(耶稣会)成立的宗旨…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①按照当时明朝的法律,只有三种人才能进入中
其他文献
<正>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的难题之一。把研究“人类困境”当作自己主要宗旨的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全球模型,从错综复杂的全球性社会经济过程中,选择出对人类命运有决定性意义的5个参数,其中第一个参数,便是人口的增长。这个研究指出,人口的增长直接作用于其他4个参数,形成正反馈环路基础上按指数增长的特征,它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人口的猛增刺激工业生产的指数递增,到21世纪,矿产资源将被耗尽,粮食生产的增长业告终止,环境污染无法消除。它给全世界发出了一个警报! 至今。全球性
<正> 制定经营管理发展目标,离不开决策。为提高决策效能,本文着重论证可逆决策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可逆决策效应。可逆决策是决策过程的一种客观存在。因为决策是一门管理科学,它凭借人们的阅识、经验、智慧和胆略,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判断,研究并寻求合理的行动方案。但人们的阅识、经验、智慧和胆略存在差异,难免会产生差异方案。这时,可逆决策产生的效应,对决策方案的选择有着积极的意义。若决策是谋求目标方案的选择。那末,可逆决策便是利用相反原理,提出问题,通过方案论证,谋求目标方案的选择。这就是我们通常说
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与正确进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是当前开展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栏目登载了这方面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多侧面阐述了坚持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必要性,分析了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并批驳了在这些问题上几种错误观点。这些有理有据的论述,对于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无疑是有裨益的。
<正> 一、当前的货币形势当前货币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已经初步稳定,但未最终稳定,不稳定因素甚多,再次膨胀的危险严重存在。(一)货币初步稳定的标志从金融运行方面看,一是货币投放得到控制。1989年全国货币投放210亿元,比1988年减少470亿元,流通中货币增长率为9.8%,是80年代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今年1—8月,货币回笼165亿元,创历史上同期回笼的最高纪录。二是储蓄持续大幅度增长。1989年储蓄存款净增额首次突破一千亿元大关,达到1345亿元。今年1—9月已达1500亿元,预计全年可比去
<正> 最近,有幸读到李云河同志《中国农村户学》一书,很受启发。这是中国农村理论研究中的一朵奇葩,他把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农村中普遍实行并取得了举世瞩目成效的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户”提高到了理论范畴加以研究,并作出了创造性的,令人信服的阐述,使理论界为之生辉。对中国农民运动的研究,过去存在着理论上重视农民,实践上却排斥农民的倾向,长期视农户为“小农经济”,认为“小农经济”是每时每刻都大量地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因此,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农户的经济行为不断地打击、斗争,年年月月“割资本主义尾
<正> 一、时代召唤人权:近代中国变法主题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掀起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思想大变革,可以说是始终朝着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义、奋力开拓现代人权法制建设的方向迈进。在这一场艰苦卓绝的法律思想革命中,一切憎恶专制黑暗,向往自由光明,献身于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志士仁人,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集团,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尤其是法律家们在不断地觉醒,前仆后继地追求法的价值和目标,竭诚指望在法的框架中构造出人的天堂。法律逐渐地不再被视为君王驭民的桎梏,而开始被奉为保障自由增进人
<正> 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中“卧薪”一事,很早就有人提出过质疑。1963年1月16日《光明日报》就曾登载过王竹楼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越王勾践卧薪说质疑》。作者搜集了大量有关越王勾践的资料,又通过对其它文献的考查验证,认为勾践“卧薪”的材料很晚,而且说法还有分歧,可靠性比较薄弱,因此,勾践曾否“卧薪”,还是一个疑问。文章还论证了从南朝梁武帝《答劝进令》开始,又出现了“枕戈饮胆”和“枕戈尝胆”之说,并说这倒应是从勾践故事中引申而来的,值得重视。恕不知王先生在下此结论时忘记了一点,“枕戈尝胆
<正> 《吴越春秋》是一部较为完备而有条理地叙述吴越历史的专著。赵晔正是通过杂抄史书、熔汇传说、记录谣谚俚歌,进而驰骋想象,演绎了吴越两国兴亡、盛衰的历史,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其功不可没。由于该书抄撮旧史,谬误之处不少。元徐天祜及清人已有所刊正,但尚有未曾辨正或失之简略,为此笔者曾将其舛讹之处,逐卷罗列,稍加考辨,现择其部分,记述如下。1.《吴越春秋》卷一,概述吴族世系,“……子周章,章子熊,熊子遂,遂子柯相,……”。而《史记·吴太伯世家》作“熊遂”,系一人。清梁玉绳《史记志疑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光辉的70年历程。为纪念这一庄严而有意义的日子,本刊特辟专栏,发表一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变迁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党风建设、党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共产主义理想的树立,以及陈望道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贡献。
<正> 国情,是反映一个国家全面的、客观的、最基本的实际状况,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过程。构成国情的基本要素,作横向剖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作纵向分析,则可分为历史的和现实的两类。任何一国的国情,任何一方面的国情,都是发展的变化的,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它是从事革命和建设的起步点和基础,而推动国情的发展变化又是革命和建设的目标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