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诗经》中的名篇,《氓》最近几年才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更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执教时呈现出的教学理念依然陈旧,他们的理由是——学生诗歌基础不好,只适宜引领着理解诗句含义、把握思想主旨。果真如此吗?
近来,笔者系统地学习了项目学习理论,尝试着以《氓》为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学习。
一、理念更新:引而不发,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即使是在尊崇学生主体地位的当下。对于学生而言,未知的知识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师傅引进门”。但是,就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而言,则需要学生做到“修行靠个人”。不过,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修行”都是有讲究的。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个特定文体量身定做“引子”,这就是项目学习所说的主题。就《氓》这首诗而言,诗歌文字并不多,但理解有困难。据此,不少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诗歌字面意思的解读上。这种做法显然是偏离了教材编写者的终极意图,也不利于学生诗歌素养的提升。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比较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主题,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实践探究。为此,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结合学生对《氓》的初步理解公布了一个项目学习主题:中国古代弃妇现象面面观。
面对这个主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因为它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教学目标设定,也不同于惯常的“师教生学”的方式。接受这个主题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学生制订了一周学习计划,其中一组学生的计划如表1(下文即结合这个小组的活动展开论述):
二、方式创新:兼容并蓄,开发全新的学习平台
活动计划制订后,关键在实施。在项目学习理论指导下,笔者先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力求改变传统课堂学习的面貌,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型学习”,让学生在自主中自为,乃至大有作为。
学习之初,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定活动方式(见表2):
具体实施时,学生按照预设的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从活动情况来看,纸质传媒、网络等新传媒都被运用,学生的学习平台更加丰富,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益也相应提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教师参与评价等教学方式交替出现,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能有效倾听和接受外来信息,真正达到“兼听则明”的效益。为此,从学习方式创新的层面讲,学生快乐地走出“坐井观天”式的传统课堂,接触到更为丰富和新鲜的信息,有效学习和后继学习都有了积极的心理保障。对现有的封闭式课堂而言,这些方式无疑具有冲击效应和借鉴意义,也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动力。
三、成果出新:自得其乐,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以为,项目学习的精髓是培养思维能力,并借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的制订需要个人与集体思维的碰撞,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施同样如此。基于此,学生的学习必将成果频出。经过五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终于有了成果(见表3)。
汇报完学习成果,学生欣然自乐,但这还不是学习的终结。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项目学习,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计划的制订、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施进行反思,思考其切入口是否合理,发散点是否全面。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成果4第二点的发现,就基于笔者自己的一项研究成果——《古代士子悲剧的文学呈现手法分析》(见2010年10月出版的《文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助推,这次项目学习的层次跃升,使得学生更加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迷人魅力,也更加感叹于这种全新学习方式的惊人效益。
本次项目学习实践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少借鉴意义。例如,自主学习的平台开发可以超越教科书,借助新传媒获取更为广阔的学习信息;学习可以打破常规,不一定非要集中于教室之内,不一定要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完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及交流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本次项目学习也有需要改进的环节。比如,教师“引”的时机及方式的选择。
近来,笔者系统地学习了项目学习理论,尝试着以《氓》为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学习。
一、理念更新:引而不发,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即使是在尊崇学生主体地位的当下。对于学生而言,未知的知识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师傅引进门”。但是,就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而言,则需要学生做到“修行靠个人”。不过,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修行”都是有讲究的。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个特定文体量身定做“引子”,这就是项目学习所说的主题。就《氓》这首诗而言,诗歌文字并不多,但理解有困难。据此,不少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诗歌字面意思的解读上。这种做法显然是偏离了教材编写者的终极意图,也不利于学生诗歌素养的提升。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比较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主题,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实践探究。为此,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结合学生对《氓》的初步理解公布了一个项目学习主题:中国古代弃妇现象面面观。
面对这个主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因为它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教学目标设定,也不同于惯常的“师教生学”的方式。接受这个主题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学生制订了一周学习计划,其中一组学生的计划如表1(下文即结合这个小组的活动展开论述):
二、方式创新:兼容并蓄,开发全新的学习平台
活动计划制订后,关键在实施。在项目学习理论指导下,笔者先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力求改变传统课堂学习的面貌,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型学习”,让学生在自主中自为,乃至大有作为。
学习之初,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定活动方式(见表2):
具体实施时,学生按照预设的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从活动情况来看,纸质传媒、网络等新传媒都被运用,学生的学习平台更加丰富,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益也相应提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教师参与评价等教学方式交替出现,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能有效倾听和接受外来信息,真正达到“兼听则明”的效益。为此,从学习方式创新的层面讲,学生快乐地走出“坐井观天”式的传统课堂,接触到更为丰富和新鲜的信息,有效学习和后继学习都有了积极的心理保障。对现有的封闭式课堂而言,这些方式无疑具有冲击效应和借鉴意义,也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动力。
三、成果出新:自得其乐,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以为,项目学习的精髓是培养思维能力,并借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的制订需要个人与集体思维的碰撞,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施同样如此。基于此,学生的学习必将成果频出。经过五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终于有了成果(见表3)。
汇报完学习成果,学生欣然自乐,但这还不是学习的终结。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项目学习,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计划的制订、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施进行反思,思考其切入口是否合理,发散点是否全面。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成果4第二点的发现,就基于笔者自己的一项研究成果——《古代士子悲剧的文学呈现手法分析》(见2010年10月出版的《文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助推,这次项目学习的层次跃升,使得学生更加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迷人魅力,也更加感叹于这种全新学习方式的惊人效益。
本次项目学习实践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少借鉴意义。例如,自主学习的平台开发可以超越教科书,借助新传媒获取更为广阔的学习信息;学习可以打破常规,不一定非要集中于教室之内,不一定要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完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及交流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本次项目学习也有需要改进的环节。比如,教师“引”的时机及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