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0例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少腹逐瘀汤加减;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95-01
痛经是指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亦称“经行腹痛”。西医妇产科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等所引起的属继发性痛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0例病例全部为我院门诊患者,病程3个月~15年,疼痛时间持续2h~5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年龄13~38岁,平均年龄(24.75±6.58)岁;对照组40例,年龄15~37岁,平均年龄(24.37±7.4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疼痛时间、疼痛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文献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痛经寒凝血瘀证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感染、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盆腔充血综合征、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等生殖器器质性病变。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小茴香3g,干姜6g,延胡索9g,当归15g,川芎9g,肉桂3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没药10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经前1周起口服,至经净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3个月经周期。经期腹痛伴大血块排出或血块量多加三棱10g,莪术10g以加强破血行瘀之功;经期腹痛伴恶心呕吐,加半夏10g,姜竹茹10g以和胃降逆;经期腹痛冷痛较剧,加艾叶6g,吴茱萸6g以温经散寒;经期腹痛伴腹胀、乳房胀痛,加青皮6g,乌药6g,川楝子10g以理气行滞。
1.4.2对照组口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河南宛西制药厂生产)。用法: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袋。经前1周起口服,至经净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3个周期。
2结果
2.1观察项目观察2组用药后及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经期腹痛的情况及其他伴随症状的情况。
2.2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3统计学分析采用CS 10.34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4结果治疗组60例,痊愈30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h,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日,严重影响年轻女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目前西医给予痛经患者避孕药及止痛药口服,由于闭经等负作用及远期疗效不确定而不被年轻女性所接受。努力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不失其积极意义。现代医学认为,痛经的痛感系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丛的刺激等因素所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由于经期及经期前后的特殊生理状态,痛经伴随月经周期而发。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加之体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煦濡,不通或不荣而痛。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临床寒凝血瘀证较为多见,治疗应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主。
少腹逐瘀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原方治“小腹积块疼痛”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方中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全方功能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可用于妇科各类疾病证属寒凝血瘀型。研究结果显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能综合改善临床症状,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较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该病在减少疾病复发程度、频度及改善经血质地方面,其疗效显著;②本研究为以后深入进行该方的基础与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并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124.
(收稿日期:2009.01.19)
【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0例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少腹逐瘀汤加减;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95-01
痛经是指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亦称“经行腹痛”。西医妇产科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等所引起的属继发性痛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0例病例全部为我院门诊患者,病程3个月~15年,疼痛时间持续2h~5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年龄13~38岁,平均年龄(24.75±6.58)岁;对照组40例,年龄15~37岁,平均年龄(24.37±7.4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疼痛时间、疼痛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文献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痛经寒凝血瘀证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感染、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盆腔充血综合征、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等生殖器器质性病变。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小茴香3g,干姜6g,延胡索9g,当归15g,川芎9g,肉桂3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没药10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经前1周起口服,至经净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3个月经周期。经期腹痛伴大血块排出或血块量多加三棱10g,莪术10g以加强破血行瘀之功;经期腹痛伴恶心呕吐,加半夏10g,姜竹茹10g以和胃降逆;经期腹痛冷痛较剧,加艾叶6g,吴茱萸6g以温经散寒;经期腹痛伴腹胀、乳房胀痛,加青皮6g,乌药6g,川楝子10g以理气行滞。
1.4.2对照组口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河南宛西制药厂生产)。用法: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袋。经前1周起口服,至经净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3个周期。
2结果
2.1观察项目观察2组用药后及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经期腹痛的情况及其他伴随症状的情况。
2.2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3统计学分析采用CS 10.34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4结果治疗组60例,痊愈30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h,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日,严重影响年轻女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目前西医给予痛经患者避孕药及止痛药口服,由于闭经等负作用及远期疗效不确定而不被年轻女性所接受。努力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不失其积极意义。现代医学认为,痛经的痛感系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丛的刺激等因素所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由于经期及经期前后的特殊生理状态,痛经伴随月经周期而发。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加之体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煦濡,不通或不荣而痛。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临床寒凝血瘀证较为多见,治疗应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主。
少腹逐瘀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原方治“小腹积块疼痛”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方中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全方功能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可用于妇科各类疾病证属寒凝血瘀型。研究结果显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能综合改善临床症状,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较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该病在减少疾病复发程度、频度及改善经血质地方面,其疗效显著;②本研究为以后深入进行该方的基础与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并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124.
(收稿日期: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