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深情只为民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支书:你好!我要去重庆检查身体,可能要住院治疗,耽误时间会很长,最近的工作重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昨天已动手术,一切正常。村里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我已出院,身体恢复还可以,就是说话还不很方便”……在武隆县双河乡新春村党支部书记秦泽沛的手机里,保存了23条这样的短信,发信人是双河乡纪委书记、新春村驻村干部杨龙全。
  23条短信,讲述了身患喉癌的杨龙全爱岗敬业的履职故事,也饱含了杨龙全一心为民的满腔深情。
  
  ■ “杨书记干出了新春村的巨变,也干出了党的威信”
  
  双河乡新春村,海拔在1600米以上。2004年以前,当地只有一条破碎的土路,群众出行极不方便,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杨龙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一有空,他就拿着竹竿,独自一人走山头,摸路况,一步一步地勘察线路。
  2004年10月,借着“两小时武隆”建设的东风,杨龙全争取到了修路资金,他发动全村人义务投劳修好“致富路”。
  50多岁的单身汉曾明久,认为自己得不到好处,不愿投劳。一天晚上,杨龙全到他家串门:“老哥子,我给你摆摆龙门阵,你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亲切的开场白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接着,杨龙全推心置腹地和老曾讲起路修好后给大家和个人带来的好处。摆得性起,杨龙全索性住在了曾明久家。第二天清晨,曾明久送杨龙全出门时说:“杨书记,你放心,我愿意投劳!干部都像你这样做工作,我就想得通了!”
  进入11月,双河乡雪大雾大,路上结起了冰。四周全是山崖,所有的材料都需人工搬运。杨龙全吃住都在工地上,和群众一起扛炸药、搬施工用具,肩磨掉了皮,手打起了血泡……
  为节约压路机的租用经费,杨龙全两天一夜没合眼,一直跟着压路机,指挥每一段路都要压到边压到位,连走路都在打瞌睡的他,在完成压路后,竟倚在压路机上睡着了。
  经过7个月的努力,在杨龙全和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全长近15公里的道路终于修通了,百姓欣喜若狂。
  路通了,山货自由进出,卖价也跟着看涨,百姓的荷包渐渐鼓起来!
  全村人感动地说:“没有杨书记,就没有我们新春村的今天。杨书记干出了新春村的巨变,也干出了党的威信!”
  
  ■ “如果再多些杨龙全这样的干部,世上要少多少贫困的群众”
  
  双河乡木根村有一片十几亩的树林,一阵风吹过,树林发出“沙沙”响声,似乎在诉说一段感人的故事。
  1995年,杨龙全在原木根乡(后合并到双河乡)当组织委员,一次党员联系群众的活动,他和素不相识的陈明素、郭朝伦一家结成了“穷亲”。
  杨龙全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到陈明素家看到的情景:墙壁,只有前后两堵(另外两堵借用了两边邻居家的墙);屋顶,片瓦遮头;屋内,家徒四壁。
  “贫穷不可怕,只要勤快,就有办法。”杨龙全对陈明素说。
  第一年,杨龙全从家里拿来萝卜种子,手把手教陈明素一家栽萝卜。
  第二年,他从仙女山林场的朋友那里,引进一批树苗,和陈明素一家种下了致富的希望。
  第三年,他看到乡里引进了烤烟项目,自己先学会,再把技术教给陈明素一家。
  …………
  “他对我们的帮扶硬是巴心巴肠!”54岁的陈明素说起往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2002年,郭朝伦和大儿子外出遇到车祸,杨龙全知道后,以自己的名义贷款为父子两人医治。虽然大儿子还是不幸身亡,但陈明素一家对杨龙全感恩戴德。后来,陈明素一家干脆喊杨龙全为“幺爸”,以表达他们对杨龙全的谢意。
  一桩桩、一件件,杨龙全体恤村民的事说也说不完。
  2007年,武隆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当时肖宝强夫妇在外地打工,家里的老人没水喝。杨龙全知道后,三天两头走九公里山路给两位老人送水。“杨书记让我们觉得很暖心!”肖宝强感慨地说。
  在村民的讲述中,一个贴心爱民的乡干部形象跃然纸上。妇女主任罗世琼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再多些杨龙全这样的干部,世上要少多少贫困的群众!”
  
  ■ “要在杨书记面前打马虎眼那是不得行的”
  
  杨龙全做事细心,对他经办的事都要扯个“回销”。新春村村委会主任洛明全就见识了一回杨龙全的较真。
  2008年冬天,乡政府为新春村贫困户曾习安、李廷云、李大福三家各赠送了一台电视机,洛明全将电视机领取后直接发给了村民。
  过了几天,杨龙全碰到洛明全,向他询问救济物资的发放情况。当时洛明全回了句:“发了。”可杨龙全不放心,又亲自到贫困户家中一一核实。“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做工作要在杨书记面前打马虎眼那是不得行的。”洛明全说。
  2009年初,双河乡乡长谢莉莉发现杨龙全说话有些费劲,提醒他:“老杨啊,还是去检查一下吧!”他口上答应马上去,但却一直因为忙于工作没有去。
  今年端午节,谢莉莉打电话到值班室,接电话的是杨龙全,听到他那沙哑的声音,谢莉莉追问他:“你怎么还没去检查呀?”“我去检查要耽误几天,我把班值完了就去,到时候可以用假期抵我耽误的时间。”
  6月3日,杨龙全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喉癌。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一边治病,一边通过手机短信指导村里的工作。
  听说杨龙全病了,今年7月的一天,陈明素一家专程看望在家养病的杨龙全。
  “今年蔬菜的收成怎么樣?”“屋头的娃儿找到工作没有?”
  刚刚坐定,陈明素的“幺爸”还没喊出口,杨龙全就抛出了几个十分牵挂的问题。看着陈明素一家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杨龙全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  你好!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上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随处可见大标语,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新农村”是一件指日可待、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多年的镇干部,我想给你们反映一个困扰我多年的心病:新农村确实好,但没有“新农民”,谁来建设它呢?  以我所在的镇为例。我镇总人口4.5万,辖14个村和3个居委会,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有1.1万人。可以这样说,留守在农村中的,除
2009年1月1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枫木乡农民彭士光起了个大早。  彭士光把一大叠钞票装进信封,揣在怀里,哼着歌儿直奔黄水镇。  “‘家电下乡’来石柱了,我得趁机给家里添置冰箱、洗衣机。”彭士光喜滋滋地说,“这几年莼菜丰收,我家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像彭士光这样种植莼菜致富的农民,这几年,在整个黄水山区的黄水、枫木、冷水、石家等乡镇,已有上万户。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石柱县委、县政府利用特色
上世纪70年代末,个体户是闲散人员的代名词。幸运的是,1982年,我领到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今,我已退出商海,专注于重庆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渝中区分会副秘书长一职。回忆这段从摆地摊到异地设厂再到服务个体户的经历,我颇有些感慨。    ■ 走投无路干个体    1973年,我结束知青生活回到重庆,由于当时办理的是“病退”,自然很难进入国营和集体企业。从1973年到1979年做生意之前,我只是偶尔在街
2007年,宁波各大剧场的舞台变得喧闹起来。  新年刚过,挪威国立“作品82号”交响管乐团和当今挪威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安娜·卡特林·苔丝内斯的专场演出就让宁波乐迷领略了北欧风情,接着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瑞典斯德哥尔摩女子弦乐队、匈牙利钢琴家乌肯和萨克希、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和斯洛伐克国家舞团粉墨登场,让宁波市民大开眼界……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艺术团队来到宁波,他们打开了一扇宁波与世界交流的窗户。
——沙坪坝区实施“党代表四级联系制度”和“红岩党员‘邮递员’工作制度”的思考和启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政治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沙坪坝区以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建立并实施了“党代表四级联系制度”和“红岩党员‘邮递员’工作制度”,在创
祖祖辈辈务农的璧山青杠街道农民曾世奎,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城里人。2003年,随着推土机发出的轰鸣声,他和村里农民一样失去了土地,“农转非”后成了一名企业工人。  从农民到工人,曾世奎们身份的变迁,正是璧山从农业县向工业县“蝶变”的一个缩影。    ■ “卖”出来的虚假繁荣    1993年,随着巴蜀大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的通车,名不见经传的青杠,因高速公路在此开口下道而机缘陡转
“看到群众喝上自来水后的高兴劲,我真的很受感染。”洪天云饱含真诚地说,“老百姓高兴,老百姓受益,再苦再累也值!”  说这话时,洪天云不乏坚毅和自信。    ■ “缺水之痛”的反思    2006年底,洪天云调任黔江区委书记。  在办公桌上,一份反映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的报告令他眉头紧皱:在仅有40万农村人口的黔江,竟有32万多名群众喝不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难在哪?洪天云决定到饱受缺水之苦的蓬东乡作调
朋友在圣西多有个养马场,他允许我在他的房子里为青年风险项目举行筹款活动。一次,他指着我向来宾介绍说:“我想告诉大家我为什么让杰克在这里筹款,事情要追溯到另一个人的童年。”   这个人的父亲是个巡回驯马员,总是从一个马场跑到另一个马场、从一个马厩跑到另一个马厩去训练马匹。结果这个孩子总是不断换学校。   到了高中,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那孩子写了整整7页纸。他的梦想是拥有一个养
当人们提起婚姻的时候,想法都基本一致,那就是找个合适的人共度余生。然而问题往往就出在“合适”的标准很不一样。而标准的背后,則是对金钱和情感的平衡。世界各国对待婚姻的观念也各有不同,文化、性别以及精神层面的因素也都成为了考量的标准。
2005年12月15日,重庆市政府首次评选的“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揭榜,段永国作为区县惟一代表入围。这个几十年来一直在田坎上跑的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5岁的段永国,中等身材,敦厚结实,黝黑的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闪耀着坚毅的光芒。  他的人生,和水稻密不可分。    一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似挑炭的,仔细一问原来是种子站的。”这是1982年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分配到忠县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