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雕塑论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文化“意象说”
  
  中华民族具有独立的美学体系,是以“意象”为灵魂的。李泽厚先生认为:“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是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情理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情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从先秦到如今,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美学观一直都是沿此精神发展的,由情感而产生的意向是其发展的主线,只不过是代有不同的特征而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征。
  “意象”一词比较玄妙,换个直白之词可叫做“写意”。“写意”是个宽泛的、没有针对性的文化概念,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或理想境界。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都可冠之“写意”二字,传统的水墨画、彩墨画有写意、兼工带写之说,有“写意性舞蹈”,有“写意性音乐”,有“写意性戏曲”(京剧是最为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雕塑也有了“写意雕塑”,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中国写意雕塑的代表之作。对此,一时间大家对此议论纷纭,“写意雕塑”毁誉之声各半。
  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会产生如此大的分歧?我以为这个“写意雕塑”的提法本身有问题,有以偏概全之嫌,大家对“写意雕塑”的认识原本就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如此一来更是谬之千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应该回到“什么是写意”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来。只有真正弄清楚了什么是“写意”,才能搞清写意与非写意的分野,也才能搞清写意雕塑与非写意雕塑的区别。
  
  二、何谓“写意”
  
  “写意”,就是表露心意的意思。
  “写意”一词,由来已久。《战国策·赵》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宋鲍彪注曰:“写,犹宣也。”这是“写意”的本意。“写意”,作为—个美学概念时,也是用其本意来揭示艺术真谛:艺术就是艺术家情感的表露。只要是表达情感和倾述心意的艺术,不论何种方式,都可以称作写意艺术。
  
  三、“工笔”与“写意”之辩
  
  写意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就是东方美学观,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民族认同。
  然长期以来,历代的学者和艺术家们把写实严谨的彩墨绘画(勾勒、渲染、填彩)叫做工笔画,如顾恺之、阎立本、李思训、周日方、顾闳中、周文矩、赵佶、崔白等人的作品;而把非写实的狂放简笔绘画(彩墨、水墨)叫做写意画,如米芾、惠崇、马和之、赵孟频、徐渭、林良、吕纪、石涛、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作品。这样的分野大错而特错,这样就把中国数千年的传统艺术简单化、肤浅化了。
  什么是工笔画?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
  那么,什么样的画是写意画呢?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还有一种说法: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以精炼之笔勾勒物之神意,不以工细形似见长。”二者大同小异。其实写意画应该成为“粗笔画”更为贴切。
  我以为这种观点是有偏颇的,是皮相之判。因为它仅是从简单的技法层面,从形而下的层面而言的,而不是从形而上的层面来看待的。“工笔”与“写意”这两个概念并不是相对而言的。就技法而言,工笔画也是写意画的一部分。其实,工笔就是一种技法,而写意则是美学概念。双勾填色、三矾五染、精耕细作、严谨巧密的工笔画,与直抒胸臆、笔触阔大、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泼墨泼彩画同样写意。写意未必非形似。看一件作品是否写意,唯一的条件就是作品中是否表露了作者的心意和真情实感。
  
  四、“写意”性雕塑
  
  “雕塑”一词,非出中土,乃近代自西方舶来。在中土的文化概念里,“雕”和“塑”是两回事。但是,自西方舶来的文化概念很多,我们都已经完全接受了,譬如“民主”“自由”“科学”“传播”“广告”等。现在“雕塑”一词已经沿用了百年,已经约定俗成了,再冠之以“写意”二字更无妨。
  我以为,起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理论,完全可以适用于雕塑艺术作品的批评,尤其是具有中国文化味道的雕塑作品创作中来。因为,根据“写意”的本意可以说,凡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雕塑作品,不管是严谨、写实、具像的,还是非严谨、写实、抽象的雕塑作品,只要不是对自然对象的再现与忠实描摹,而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物象的把握意趣,都可称之为写意之作,都具有“写意性”,直言“写意雕塑”也未尝不可。
  
  五、“写意”性雕塑的特征
  
  决定一件雕塑作品是否具备“写意性”的主要因素在于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于艺术样式,与创作使用的技法、创作时间的长短、使用的材料,以及所表现的内容和题材没有必然的联系。
  “写意雕塑”作品具备独特的审美指向和艺术格调,具有独特的气象,也具有独特的语言与形式,更具有独特的意境。那么,“写意雕塑”与“非写意雕塑”的区别在哪里?“写意雕塑”有哪些特征?换句话说,说一件雕塑作品具备“写意陛”,是“写意雕塑”,应该同时具备哪几个条件?
  
  1、从作品感觉上,要气韵生动
  “写意雕塑”第一个所必须讲求的“气”,“气”是“写意雕塑”的灵魂,也是作为中国艺术形式所必须具备的首要因素。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文学讲“气”,艺术更讲“气”。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就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品评的第一标准。“气”是一种看得出却摸不着的东西,是依托物质而存在的精神。“写意雕塑”是艺术家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在痛快淋漓地抒发情感的过程之中,必定以气贯之始终。艺术家表现感的过程之中,必定以气贯之始终。
  
  2、从作品视觉上,要势如破竹
  “写意雕塑”其次所必须讲求的为“势”。“势”是由“气”衍生出来的。所谓的“势”,其实就是储藏着能量的“气”,是一种势能。“势”为“写意雕塑”的生命,是一种张扬而难以遏制的活力,是一种不可言状的冲击力。东晋顾恺之《论画·孙武》云:“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构图决定艺术的形式,形式产生形势。“势”与“气”,导致了作品的不可确定因素。正如战国孙武《孙子·势》所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3、从创作手法上,要无拘无束
  “写意雕塑”的创作,不论是严谨、写实、具像的,还是非严谨、写实、抽象的雕塑作品,形神兼备也好,意到笔不到也好,在乎似与不似之间也罢,都要自然顺畅,神完气足,不要有任何条条框框,受任何形式法则的约束和限制。方法只是艺术创作的工具,不是准绳,更不是使用方法的目的,不是为方法而方法。所以,创作方法要灵活,是人在用法而不是人为法所用。
  清代郑燮云:“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燮为江君颖长作此大幅,极力仿之,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石涛的“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是无法之法,是一种至法。郑燮的“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是有法之法,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法。正如清代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所云:“夫画山水,守法须活,变法须活。”
  
  4、从表现形式上,要言简意赅
  “写意雕塑”的艺术语言,不是繁缛,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应该洗练一些;应该是明朗准确的表达,而不是曲折、隐晦的反映。过度的繁琐,过于注重细节的描绘与刻画,会削弱作品整体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明代刘世儒在《雪湖梅谱》中云:“写梅十二要:一墨色精神,二繁而不乱,三简而意尽……”清代恽南田亦云:“过于刻画,未免伤韵。”
  但是,这并不是说“写意雕塑”要直白的表现,使人一览无余。“写意雕塑”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追求含蓄,追求耐人寻味。
  
  5、从艺术格调上,要清新脱俗
  “写意雕塑”的艺术格调,应该是高雅脱俗,远离世俗的功名利禄的纠缠与烦扰,摆脱一切欲望的诱惑。在拙著《〈石涛画语录〉新解》之《〈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初探》中,这样写道:“远尘、脱俗是艺术创作追求意境的第一要义,能否远尘脱俗是高雅与低俗的分水岭。远离物质、财富、权力、功利、名利等欲望和一切尘俗杂念的纠缠、纷扰,脱去尘俗之气,才能在创作时充分自由、无所牵挂,没有任何拘束,作品自然产生超脱、自由的境界。石涛也主张画家应除愚去昧以通智达清,摆脱俗气以得明哲之界。认为‘愚者与俗同识。愚不蒙则智,俗不溅则清。俗因愚受,愚因蒙昧。故至人不能不达,不能不明。达则变,明则化。’”
  古人关于艺术格调的论述品评颇多,足以借鉴。如《芥子园画谱·去俗》有云:“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稚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侵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清代邹一桂亦云:“画忌六气:一日俗气,如村女涂脂;二日匠气,工而无韵;三日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日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
  
  6、从文化内涵上,要有书卷气
  “写意雕塑”虽然不以题材和内容为主要的甄别标准,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所折射的应该是艺术家的个人文化素养,有浓郁的文化味道,也就是常说的有书卷气。书卷气来自于艺术家常年的手不释卷。明代李日华《墨君题语》云:“绘事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不狃(引者注:因袭、拘泥之意。)狭劣见闻,自然胸次廓彻,山川灵奇,透入性地时一洒落,何患不臻妙境?予瞻雄才大略,终日读书,终日谈道,论天下事……”画家如此,雕塑家也应该如此。艺术家文化修养的高低,可以说完全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画要读书》云:“昔人评大年画,谓胸中必有千卷书……”
  文化修养低的人或者说是胸无点墨者,是匠人,不是艺术家。匠人是不可能创作出写意作品来的。
  
  7、从艺术境界上,要有诗情画意
  “写意雕塑”作品应该具有诗的意境。没有诗情画意的作品,没有意境的作品,没有浪漫色彩的作品,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彻底倾诉作者情感的,所以就不是“写意雕塑”作品,不管作者使用了何种手法。北宋张舜民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写意雕塑”作品也应该是“有形诗”。
  笔者曾云:“中国的造型艺术注重的是写意,讲究的是形神兼备,通过对意象的塑造和对形神的抒发来创造一种诗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所特有的美学概念。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远与浅薄便成了中国画品评的重要标准之一。”雕塑的品评也同样如此。
  
  8、从艺术效果上,要赏心悦目
  不管何种形式、何种内容、何种材料、何种技法,“写意雕塑”作品最后达成的艺术效果应该是美的,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写意雕塑”作品,应该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情感上有一种共鸣的快感。
  关于对“写意雕塑”的界定,以及对“写意雕塑”与“非写意雕塑”之区别的论述,诚乃笔者管见,亦属一家之言。今不忖乖舛,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学者的批评,与志同道合者共商。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当前的Web Service应用研究中,服务的查找筛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Web服务发现的研究目标是检索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语义描述和逻辑推理则是达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语义Web服务,并提出了一种应用语义Web服务筛选算法的Web Service中间件模型,并对中间件模型的服务筛选过程用UML时序图表示,该模型提高了服务查找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关键词: Web Servic
王以铸先生开始翻译希罗多德《历史》时,孩子还很小,在儿女的记忆里,父亲翻译之流畅有如抄书。等他们再长大一点,从父亲堆满屋子的海量藏书里抽出一本,看懂的也只有插画。  书架上摆着一本1930年代英国出版的古希腊语词典,纸张已经泛黄,当年的价格是普通人两个月的工资。靠着这些昂贵、几乎无人问津的老家伙,王以铸完成了希罗多德《历史》、塔西佗《编年史》的翻译。之后,他或单独,或与夫人崔妙因合作,陆续翻译了几
摘要: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2008年新高考方案的内容评述,以及从江苏08新高考方案的组织实施方面阐述该方案对素质教育的引领和推动。同时,也指出了在实施08新高考方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藉以更好地在操作层面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新高考方案 问题    一、江苏省2008年新高考方案的内容评述    1. 内容  今年3月,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获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开始,江
[摘 要]葛兰西使用实践哲学的术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界定。葛兰西批判了以布哈林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机械论倾向,重新提出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这是其创立领导权理论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实践哲学;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导权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012 — 02  葛兰西是“最近五十年中最具独创性的
老万是我丈夫,我们是高中同班同学,婚后共同生活了37年。2012年冬天、离64岁生日还有三个月时,他酒后意外去世。  老万在我心里是个有很多故事的人。他1949年春天出生于重庆市一个工人家庭,高中读了一年,赶上文化大革命。知青返城后,他当过工人,后成为工厂子弟学校的数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下海办厂,做乐器材料加工。90年代后期,因国家限制林区木材砍伐,工厂关门,晚年靠微薄的社保生活。就像我们这一代
以一个不足两万字的篇幅,去写钱穆先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钱先生的学问实在太广大了。他在今日,更多的是以史学家身份被人讨论,然而史学家这种名堂,是近现代以来才盛行的概念,以此来概括他,并不恰当。事实上,史学只是钱先生学问的一部分。钱先生一生最服膺孔子,如果非要在他的名字之前冠上一个身份的话,那么用“儒者”是最恰当的。  对于钱先生的著作,我并不陌生。自我20岁起的这10年来,他的书给了我巨
摘要: 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专业发展至少面临着以下三个矛盾:一,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的矛盾;二,知识覆盖和教学时间的矛盾;三,培养要求和生源素质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案有:一,选择有依托的专业作为应用英语的专业方向:二,尽量选择管理类而非技术类的专业作为专业方向;三,删选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生源。  关键词: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困境    目前全国的各类高职院校中,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的不在少数。笔者所在
放眼现在的公开课,几乎每节课都能看到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但仔细推敲,其中形式主义成分较多,客观上影响了教学效益的提高。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观看了于永正老师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我颇受启发。  现我摘其精彩片段,谈几点体会。  师:现在我们来一次比赛,请小朋友读2、3、4自然段,全班四组各选一人进行比赛,选谁呢?我现在不说,大家先做准备。请中队长到我这儿来。  (学生练习朗读,
摘要: 本文从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策略、教学反思的角度分析了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  关键词: 文言文数学 现状 策略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
置艺术于“物”的层面,无疑是20世纪以来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范式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当然, “物”如何转换为视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被视觉化的过程,其中还隐含着复杂的文化认同、政治意识、伦理考量及心灵自觉等诸多话语层面。而值得我们探问的正是这一话语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交叠的生成过程本身。2011年12月3日至4日,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物与词:视觉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黄宗贤、汪民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