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提升文学素养和思想修养之根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国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加强国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力度,将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感受国学的魅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国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当前对“国学”的定义尚未有统一规定,“国学”概念的界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具有时代性、变异性、历史性、包容性等特性。通常国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很多国学经典名篇朗朗上口,并且具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学习了这些经典国学,对自身的语言与文字表达是一种熏陶,可以使语言表达摆脱平庸。此外,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受自身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准确理解文言文,而传统国学基本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因此,学好国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强化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增强文学自信心和思想境界,实现自我提升。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一把力。语文的发展以国学为基础,尤其是经典国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国学文化,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初中阶段所学的《论语》中的部分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与提升,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只有注重自身道德和情商的发展,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国学是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国学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这些都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初中生只有接受国学的熏陶,才能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变得更加优秀,健康成长。
  二、国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第一,注重与教材的结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材中增设了许多国学经典,尤其是散文和古诗词等,这为国学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散文和古诗词进行讲解,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充分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品味国学的魅力,强化写作和阅读能力。如学生通过学习《满江红》,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经典国学,能让学生对国学的精髓进行了解和吸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学修养。
  第二,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由于国学相对艰涩和严肃,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形象、幽默和生动的语言,通过讨论会、提问等方式来创设宽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还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国学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表演,真实感知国学所传达的情感,在活跃的氛围下接受国学文化,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解《论语》的相关内容时,鼓励学生扮演孔子及其学生,条件许可则带领学生参观“孔府”“孔庙”等,使学生对国学经典有切身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爱上国学。
  第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显现出优越性。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来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恰当的环节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声音或图像等,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国学篇目内涵与思想的理解。以《孙权劝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影视作品,使学生欣赏视频片段的同时能精准领悟课文深意和教育思想,受到一定启迪或启发。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如信息容量大、展示形式多样等,根据学生学习中的疑问,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背景资料,辅助学生对国学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当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掌握好运用的时长和时机,严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学生对国学篇目内涵的理解。
  第四,加强国学教育的引导和评价。要想实现国学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要从教育体制出发,有效引导和评价国学教育,对国学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有所认识。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以政策为依据来指导国学教育,适当增加国学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将素质教育的观念加以发挥,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课堂评价是改革国学教育的关键,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措施,为国学教育的规范、高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使教师更加重视国学教育。如学习国学经典篇目《伤仲永》时,教师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其纳入重点教学篇目,然后范读文章,帮助学生扫除断句、读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翻译文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故事内容,表达观点或意见。当学生汇报完学习成果后,教师可针对小组学习的实际成效进行激励性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理解方面的偏差,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  语:
  国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许多国学经典篇目,学生通过学习能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渗透国学文化,将国学与教材结合,营造活跃的国学教育氛围,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国学教育,实现学生文学素质的提高与国学文化传承的目标。
其他文献
为了明确陕西省烟叶主产区土壤类型归属,选取了陕西省烟叶适宜种植区中洛南县、陇县、旬阳县3个典型剖面,分别进行了野外观察描述土壤性状和室内测试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基本理化
大连经济开发区某小学规定:下课时在教室里可以小声说话,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同学们在楼道见了面,就只好用手势或跟睛“说话”。营口的一所高中为了维护课间秩序,制定了“禁言令”,规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
【摘 要】  语文教学不光要教课文内容,更应该依托语文教材教会学生怎样运用语言,实现语文工具性的目标。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依葫芦画瓢、拼图的重组、前后勾连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依托文本 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不光要教课文内容,更应该依托教材教会学生怎样运用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理解,运用教材进行实践。如何依托文本,训
【摘 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都需要得到关注,我们想通过研究“德育微故事”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和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就要求我们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学校教育团体中德育的先锋队,班主任老师们应该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我们想在“德育微故事”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的过程。所谓“德育微故事”就是捕捉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再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的
【摘 要】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文通过了解多元化评价在小学美术作业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在进行多元化评价的时候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在小学美术作业中进行多元化评价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多元化评价 小学美术作业 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进行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
森林枯落物层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对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吸水速率、释水速率和截留降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释水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枯落物饱和持水能力较强,可达到自身重量的4倍。对生长季内枯落物持水量动态变化的观测表明,当长时间无雨时,持水量显著下降;当降雨发生时,持水量迅速增加,这种动态过程随着降雨发生而不断重
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水平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时,应该从阅读教学入手,二者兼顾,相互促进,如此,才能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一、先读再写,指导学生对比和模仿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于写作能力比较自信,这是因为小学作文属于基础内容,主要以情感培养为教学目标,重点是培育学生的思维模式,难度偏小,一般学生都能轻松掌握。深入接触初中作文后,他们会发现难度相较于小学作文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典型林分和荒坡地进行了根系采样,分析了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结果表明,7个林分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比根长等形态测定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60cm土层的平均值,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指标均以14龄沙棘林最大,30龄刺槐林次之,10龄刺槐林最小,比根长则以10龄刺槐林最大
以北京市郊安达木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河流的生态特征、水文特征、地貌特征以及景观娱乐功能,在综合指数分析法的基础上,将集对分析的确定与不确定系统引入综合评价中,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