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应用题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和训练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解答应用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应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方面上的问题,这些细节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都是采用先讲例题,在做训练的方法,训练是学生先做题,老师再讲,这样做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感觉做应用题很难,教师感觉教应用题很难,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小学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再加上评价体制没有完全的转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只能用题海战术,所以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比较单一。千篇一律的应用题呈现单一的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结构封闭,不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不能形成创新的意识;
(2)“类型化”的教学现象严重,学生没有创新意识;
(3)不重视语言教学在应用题中的应用,使许多学生不能弄清题意;
(4)教学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实际意义所涉及的概念和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重视不够,仅仅把实际问题当成一个纯数学问题来处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在教学中没有好好的体现这几个转化过程,学生只能机械化、程序化的接受。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本来比较有兴趣的应用题变得乏味,变得越来越浪费时间、浪费力气,使学生对于应用题更加郁闷、困惑。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教学
1.端正思想,明确任务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任务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升入高年级的学校打好基础,只有教師的指导思想端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大多数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下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会有一些学生对应用题不知道怎么着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教师只重视解题训练,而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随意地提高难度,误认为越难解的题越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端正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可以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2.创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解应用题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智慧,由于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所以解题方法油然而生。应用题从数字上理解比较抽象,只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解释清楚,但如果创建一些对学生有利的数学学习思维环境,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数学素材是学生熟悉的、自己理解的、感受过的,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对这样的方式具有亲近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锻炼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重视教学环节,使解题能力提高
解答应用题其实就是导入、分析和综合数量关系,根据已知算出未知的过程,对于应用题的解答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定义、意义、性质、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还要有推理、分析、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的环节设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心理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应用题的特点,在应用题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针对应用题所处的地位,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得出来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以发展学生思维和加强训练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灵活解答能力。它的主要环节是:导—读—思—记—找—研。
(1)导就是导入新课,是老师连接各个环节的基本桥梁,使学生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积极性,把注意力全部的集中到新知识上,使学生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
(2)读是指读题目,它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通过读题感知到信息数据的过程;
(3)思,是指学生读完题后,思考自己在题目中找到的已知条件及问题,题目中有哪几种数量关系,运用什么方法解答问题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要环节;
(4)记,是指将应用题所说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来。记的实质是对问题和条件进行组装、删节、制作的过程,对原题进行精加工;
(5)找,是指学生根据问题和已知条件,找出突破口,从而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分析的过程;
(6)研,是指学生依据信息数据,来找出基本数量关系及某一问题和条件,进而研究其他的数量关系。
4.重视练习,拓宽思维
在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中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练习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安排一些变式的练习,有利于克服机械重复,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实验证明,变式练习可以使很多学生能排除不是本质特征的干扰,合理的选择运算方法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变式练习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练习,这要有几个方面:改变叙述顺序;改变叙述方式;有多余的条件;改变个别问题和已知条件。
教师需要把握应用题解题的思路,使新旧知识能够紧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在不同的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满足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要求,提高课堂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潜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俊选.小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人民教育出版,2003.
[3] 宋淑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键就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7.
[5]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解答应用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应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方面上的问题,这些细节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都是采用先讲例题,在做训练的方法,训练是学生先做题,老师再讲,这样做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感觉做应用题很难,教师感觉教应用题很难,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小学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再加上评价体制没有完全的转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只能用题海战术,所以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比较单一。千篇一律的应用题呈现单一的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结构封闭,不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不能形成创新的意识;
(2)“类型化”的教学现象严重,学生没有创新意识;
(3)不重视语言教学在应用题中的应用,使许多学生不能弄清题意;
(4)教学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实际意义所涉及的概念和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重视不够,仅仅把实际问题当成一个纯数学问题来处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在教学中没有好好的体现这几个转化过程,学生只能机械化、程序化的接受。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本来比较有兴趣的应用题变得乏味,变得越来越浪费时间、浪费力气,使学生对于应用题更加郁闷、困惑。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教学
1.端正思想,明确任务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任务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升入高年级的学校打好基础,只有教師的指导思想端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大多数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下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会有一些学生对应用题不知道怎么着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教师只重视解题训练,而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随意地提高难度,误认为越难解的题越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端正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可以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2.创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解应用题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智慧,由于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所以解题方法油然而生。应用题从数字上理解比较抽象,只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解释清楚,但如果创建一些对学生有利的数学学习思维环境,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数学素材是学生熟悉的、自己理解的、感受过的,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对这样的方式具有亲近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锻炼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重视教学环节,使解题能力提高
解答应用题其实就是导入、分析和综合数量关系,根据已知算出未知的过程,对于应用题的解答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定义、意义、性质、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还要有推理、分析、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的环节设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心理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应用题的特点,在应用题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针对应用题所处的地位,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得出来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以发展学生思维和加强训练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灵活解答能力。它的主要环节是:导—读—思—记—找—研。
(1)导就是导入新课,是老师连接各个环节的基本桥梁,使学生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积极性,把注意力全部的集中到新知识上,使学生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
(2)读是指读题目,它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通过读题感知到信息数据的过程;
(3)思,是指学生读完题后,思考自己在题目中找到的已知条件及问题,题目中有哪几种数量关系,运用什么方法解答问题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要环节;
(4)记,是指将应用题所说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来。记的实质是对问题和条件进行组装、删节、制作的过程,对原题进行精加工;
(5)找,是指学生根据问题和已知条件,找出突破口,从而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分析的过程;
(6)研,是指学生依据信息数据,来找出基本数量关系及某一问题和条件,进而研究其他的数量关系。
4.重视练习,拓宽思维
在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中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练习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安排一些变式的练习,有利于克服机械重复,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实验证明,变式练习可以使很多学生能排除不是本质特征的干扰,合理的选择运算方法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变式练习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练习,这要有几个方面:改变叙述顺序;改变叙述方式;有多余的条件;改变个别问题和已知条件。
教师需要把握应用题解题的思路,使新旧知识能够紧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在不同的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满足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要求,提高课堂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潜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俊选.小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人民教育出版,2003.
[3] 宋淑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键就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7.
[5]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