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5E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理科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探索乐趣的最好方式。而将5E教学模式用于相对枯燥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发展过程,也能让学生改变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5E教学法;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科学素养;高效课堂
一、 前言
5E教学模式,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5E教学模式包含5个环节,这5个环节分别是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简称5E教学模式。将5E教学模式应用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根据5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逐步掌握知识,层层渗透,活学活用,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 5E教学模式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体应用
(一) 吸引
“金秋十月,校园内飘来阵阵桂花香,同学们知道桂花为什么秋季才开花吗?”用学生最熟悉的一处风景作为引入课题的问题设置,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同学们开始跃跃欲试“因为温度的原因”“因为光照的原因”“因为遗传因素”……进一步设置问题“桂花树的生命活动受什么调节呢?”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尝试问学生:“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吗?”学生很容易判断说:“不受。”有学生尝试说:“受到激素的调节。”这时候教师进一步发问:“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激素吗?这些激素又从哪里来的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成功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
(二) 探究
教师用PPT呈现达尔文当时的研究背景:达尔文乘船进行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在船舱中种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有阳光照射进来,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在其晚年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由此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接着教师板图达尔文的实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根据这四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①与②是不是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什么?从该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①与③的实验变量是什么?①与④的变量是什么?①与④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根据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基本可以认识到,胚芽鞘的尖端具有感光作用,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由胚芽鞘尖端产生,且光不影响这种物质的产生,这种物质能促进尖端下面部位的生长。教师阐述:由于当时达尔文年事已高,没有进一步研究出这种物质的特性,但是达尔文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事实依据对后世的科学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解释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探究实验的分析,学生也初步探究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产生部位与作用部位,教师结合胚芽鞘的图形进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A/B?生长素在A中产生后又发生了怎样的运输?B处的生长素从何而来?植物为何表现为向光性?植物向光性特性外因和内因各是什么?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能够分析回答: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A端,在A端发生了生长素的运输(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面B(伸长区)的伸长生长,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四) 迁移
学生探究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备了一些探究实验的科学素养和技能,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呢?教师先给学生解释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的含义。教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科学思维初步探究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上向下运输,还是从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呢?游戏设计如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若干胚芽鞘,用刀片切去这些胚芽鞘的尖端和最下部(切好的胚芽鞘要同方向整齐放好),然后用细绳绑好后将这些处理过的胚芽鞘放在特殊的暗盒中进行旋转(分不清形态学上端还是形态学下端),另外准备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不含生长素的空白琼脂块若干,以及完整的胚芽鞘若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学生板书并阐述实验设计方案,通过这个实验的设计,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基本得到提升,具备了探究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素养。
(五) 评价
通過PPT展示一些用不同方法处理的胚芽鞘,让学生判断这些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可以评价学生对这部分科学实验的掌握情况,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并且根据板图适当环境改变条件后,学生对胚芽鞘生长状况的判断,来评价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知识是否能活学活用,从而也加深拓展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 总结与展望
5E教学模式已经被证实在理科的教学中应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生物是一门理科学科,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生物学的知识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常用5E教学模式,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从而用来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也可以通过探究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5E教学法;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科学素养;高效课堂
一、 前言
5E教学模式,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5E教学模式包含5个环节,这5个环节分别是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简称5E教学模式。将5E教学模式应用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根据5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逐步掌握知识,层层渗透,活学活用,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 5E教学模式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体应用
(一) 吸引
“金秋十月,校园内飘来阵阵桂花香,同学们知道桂花为什么秋季才开花吗?”用学生最熟悉的一处风景作为引入课题的问题设置,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同学们开始跃跃欲试“因为温度的原因”“因为光照的原因”“因为遗传因素”……进一步设置问题“桂花树的生命活动受什么调节呢?”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尝试问学生:“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吗?”学生很容易判断说:“不受。”有学生尝试说:“受到激素的调节。”这时候教师进一步发问:“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激素吗?这些激素又从哪里来的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成功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
(二) 探究
教师用PPT呈现达尔文当时的研究背景:达尔文乘船进行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在船舱中种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有阳光照射进来,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在其晚年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由此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接着教师板图达尔文的实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根据这四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①与②是不是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什么?从该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①与③的实验变量是什么?①与④的变量是什么?①与④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根据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基本可以认识到,胚芽鞘的尖端具有感光作用,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由胚芽鞘尖端产生,且光不影响这种物质的产生,这种物质能促进尖端下面部位的生长。教师阐述:由于当时达尔文年事已高,没有进一步研究出这种物质的特性,但是达尔文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事实依据对后世的科学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解释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探究实验的分析,学生也初步探究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产生部位与作用部位,教师结合胚芽鞘的图形进行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A/B?生长素在A中产生后又发生了怎样的运输?B处的生长素从何而来?植物为何表现为向光性?植物向光性特性外因和内因各是什么?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能够分析回答: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A端,在A端发生了生长素的运输(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面B(伸长区)的伸长生长,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四) 迁移
学生探究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备了一些探究实验的科学素养和技能,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呢?教师先给学生解释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的含义。教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科学思维初步探究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上向下运输,还是从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呢?游戏设计如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若干胚芽鞘,用刀片切去这些胚芽鞘的尖端和最下部(切好的胚芽鞘要同方向整齐放好),然后用细绳绑好后将这些处理过的胚芽鞘放在特殊的暗盒中进行旋转(分不清形态学上端还是形态学下端),另外准备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不含生长素的空白琼脂块若干,以及完整的胚芽鞘若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学生板书并阐述实验设计方案,通过这个实验的设计,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基本得到提升,具备了探究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素养。
(五) 评价
通過PPT展示一些用不同方法处理的胚芽鞘,让学生判断这些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可以评价学生对这部分科学实验的掌握情况,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并且根据板图适当环境改变条件后,学生对胚芽鞘生长状况的判断,来评价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知识是否能活学活用,从而也加深拓展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 总结与展望
5E教学模式已经被证实在理科的教学中应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生物是一门理科学科,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生物学的知识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常用5E教学模式,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从而用来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也可以通过探究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