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
《北京教育》在2007年第5期上,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蓝维教授撰写的题为《首都德育的新探索——来自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报告》文章。此文介绍了北京市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积极探索。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工作,可以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状况,可以测查和了解某一地区在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成效,及时发现学校德育工作及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德育决策提供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科学数据,以保证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水平。
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全市的测评工作开始于2004年,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本期,我们继续约请蓝维教授根据5年测评研究,就“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及趋势”作一分析。
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开展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跟踪测评研究工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5年来,中心在北京市18个区县开展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跟踪测评获得数据700多万个,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连续4年的测评报告和深度访谈报告。测评的结果一方面为北京市教委的德育决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供了途径和基础。
一、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
连续的跟踪测评呈现出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与首都文化特色高度契合、反映时代发展脉动、健康良好的整体发展基色,以及维度越大、水平越高的特点。
1.与首都文化特色高度契合
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所在的城市会形成与其地位相一致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北京也不例外。生活在北京的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上呈现出与首都文化高度契合的状态,突出表现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对区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及良好的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
在平均分5分为满分的情况下,北京市1万名高中生在2007年测评中全部选项得分均高于4分,在祖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和中国人受到外国人欺负时感到气愤两项的得分高达4.81和4.70分。这与2004、2005、2006年全市中小学生测评的结果十分接近,说明北京市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在国际问题上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良好的和平与人道主义观念、较强的历史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
2.反映时代发展脉动
在家庭教育研究中人们常常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在对北京市连续的跟踪测评中我们看到,孩子也是时代发展的镜子。中小学生作为最年轻和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反应十分敏感和强烈。最突出的表现是在2005年的国家意识高涨和2007年的奥运意识上。
2005年高中前5项与后5项的比较(见表一)。
2005年高中得分最高的前5项中,前4项都与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有关。在4年跟踪测查中,在该维度高位得分中是最为突出的一年。这与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国内传媒对此进行了大量宣传,中小学校也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有关。访谈中老师们谈到,4月份社会各界进行抗日游行,抵制日货的活动也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这一切对于学生的影响在当年的测查中都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2007年,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作为我国第一个举办城市的北京也进入了奥运筹备高潮年。在2007年的测评中我们就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奥运专题所有相关测评点的总平均分为4.17,17个测评点得分在4分以上。其中公共秩序、文明观赛维度的平均分在4.2以上,与过往年份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95.5%的高中生能做到尊重残疾人,不嘲笑他们,这也为将要举办的2008年残奥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关于奥运的开放题的回答中,绝大部分的学生为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感到高兴和自豪,认为这是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结果和体现,北京奥运会是北京展现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好机会,因而要注意环保和公共秩序,要努力学习外语,为奥运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部分高二的同学还因为要参加高考不能参加志愿者活动而深表遗憾。
3.健康良好的整体发展基色
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整体状况健康良好是我们在连续测评中感受很深的一点。在与常模的比较分析中,我们连续4年得出了上述的结论。
在2005年、2006年、2007年测评中,在大多数维度上,本市中小学生的整体表现高于常模指标。这些测评维度包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族情感,公共卫生、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创新意识、集体意识和生命意识,尊敬师长,学业道德和虚拟道德等方面。只有个别年份的个别学段和部分测评点上出现非常模低于常模的情况,但因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检验不显著,因此,不影响我们连续4年得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良好的结论。
具体到2007年测评中,常模与非常模的78项对比测评点,平均分非常模有53项高于常模,24项低于常模,1项持平。在78道题中,正向频次相差高于1个百分点的共有56项,其中37个测评点非常模较高,19个测评点常模较高。由此可见,在大多数维度上,高中生整体表现高于常模指标,可以得出北京市高中生思想道德发展基本状况良好的结论。
“健康良好”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基色是来之不易的,这其中包含着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健康良好发展的缩影与反映。
4.维度越大、水平越高
在不同维度测评结果的对比分析中,维度越大、水平越高的特点在历年的测评中都有所表现。在2007与2006年5大维度平均分的比较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2007年度与2006年度5大维度平均分比较(见表二)。
在各大维度排列的趋势中,世界与国家、社会、群体3个维度得分较高,世界与国家维度得分最高,依次递减,个人维度得分最低,虚拟维度得分略高于个人维度。
这一特点的出现一方面表现出以社会为本位的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对各种社会道德是有认识基础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毕竟形成对国家、社会道德的正确看法要比自己在生活中去践履道德容易得多。
二、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趋势分析
在追踪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呈现如下趋势:随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随年龄增长,中小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难度增大;主体性、独立性与社会性、公益性的共同成长。
1.随社会文明的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连年的跟踪测评反映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是一个基本趋势。在2005与2004年,2006与2005、2004年,2007与2006、2005年的对比中这一趋势相当明显。
小学2006年与2005、2004年的比较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2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6项,最高提高项是不说脏话,2006年比2004年提高38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初中2006年与2005年、2004年的比较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1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5项,自愿捐助钱物、不说脏话、不吸烟3项分别提高了19.5、25.4和19.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较大。
高中2006年与2005年的可比项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2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7项,自愿捐助过钱物、在公共场所不高声说笑和不说脏话3项分别提高了25.4、21.0和22.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也是很大的。
综合4个年度的测评数据,有一些测评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较为显著。如在“不说脏话”的测评点中,正向频次逐年升高,且升幅十分显著,提升幅度高达21.5个百分点。在“主动承担家务”测评点上,正向频次3年升幅达11.4个百分点。在“在权利受到侵犯会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测评点上,正向频次3年升幅达10.4个百分点。
北京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2007年外地打工子女在北京中小学校就读的学生数就达40万人之多。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大,结构的不断变化为北京市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任务。但是在连年的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不断发展,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北京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趋势还会延续。
2.随年龄增长,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难度增大
在4年的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在对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认同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得到验证。
在北京市教委为迎接奥运倡导的十个文明形象的前5个(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不乱丢垃圾、不说脏话和不随地吐痰)中,2005年小学生的状况好于初中生、初中生好于高中生的趋势明显。
测评结果显示:3个学段在新增5个测评点上(主动问好、轻声交谈、乘车购物守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观赛)的状况良好。但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的情况依然存在。
访谈中教师也常常谈到:对校规的遵守上,初中生比高中生要做得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身的道德约束感逐渐淡漠,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批判思维的发展,使以前认同的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被怀疑和漠视所代替,认同难度明显增大。
3.主体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公益性的共同成长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90后”和“00后”,开放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少成年人担心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担心他们过于自我,而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在测评中我们却看到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主体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公益性共同成长的基本趋势。
这些数据表明北京市中小学生在社会性和公益性方面的成长是良好的,并没有出现成年人担心的过于自我、自私而社会性、公益性成长不足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90后”、“00后”的中小学生虽然与他们的长辈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改善后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学校教育同样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善待他人、关爱生命、懂得尊重等良好的品质。
《北京教育》在2007年第5期上,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蓝维教授撰写的题为《首都德育的新探索——来自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报告》文章。此文介绍了北京市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积极探索。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工作,可以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状况,可以测查和了解某一地区在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成效,及时发现学校德育工作及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德育决策提供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科学数据,以保证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水平。
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全市的测评工作开始于2004年,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本期,我们继续约请蓝维教授根据5年测评研究,就“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及趋势”作一分析。
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开展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跟踪测评研究工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5年来,中心在北京市18个区县开展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跟踪测评获得数据700多万个,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连续4年的测评报告和深度访谈报告。测评的结果一方面为北京市教委的德育决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供了途径和基础。
一、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
连续的跟踪测评呈现出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与首都文化特色高度契合、反映时代发展脉动、健康良好的整体发展基色,以及维度越大、水平越高的特点。
1.与首都文化特色高度契合
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所在的城市会形成与其地位相一致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北京也不例外。生活在北京的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上呈现出与首都文化高度契合的状态,突出表现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对区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及良好的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

在平均分5分为满分的情况下,北京市1万名高中生在2007年测评中全部选项得分均高于4分,在祖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和中国人受到外国人欺负时感到气愤两项的得分高达4.81和4.70分。这与2004、2005、2006年全市中小学生测评的结果十分接近,说明北京市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在国际问题上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良好的和平与人道主义观念、较强的历史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
2.反映时代发展脉动
在家庭教育研究中人们常常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在对北京市连续的跟踪测评中我们看到,孩子也是时代发展的镜子。中小学生作为最年轻和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反应十分敏感和强烈。最突出的表现是在2005年的国家意识高涨和2007年的奥运意识上。
2005年高中前5项与后5项的比较(见表一)。
2005年高中得分最高的前5项中,前4项都与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有关。在4年跟踪测查中,在该维度高位得分中是最为突出的一年。这与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国内传媒对此进行了大量宣传,中小学校也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有关。访谈中老师们谈到,4月份社会各界进行抗日游行,抵制日货的活动也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这一切对于学生的影响在当年的测查中都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2007年,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作为我国第一个举办城市的北京也进入了奥运筹备高潮年。在2007年的测评中我们就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奥运专题所有相关测评点的总平均分为4.17,17个测评点得分在4分以上。其中公共秩序、文明观赛维度的平均分在4.2以上,与过往年份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95.5%的高中生能做到尊重残疾人,不嘲笑他们,这也为将要举办的2008年残奥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关于奥运的开放题的回答中,绝大部分的学生为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感到高兴和自豪,认为这是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结果和体现,北京奥运会是北京展现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好机会,因而要注意环保和公共秩序,要努力学习外语,为奥运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部分高二的同学还因为要参加高考不能参加志愿者活动而深表遗憾。
3.健康良好的整体发展基色
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整体状况健康良好是我们在连续测评中感受很深的一点。在与常模的比较分析中,我们连续4年得出了上述的结论。
在2005年、2006年、2007年测评中,在大多数维度上,本市中小学生的整体表现高于常模指标。这些测评维度包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族情感,公共卫生、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创新意识、集体意识和生命意识,尊敬师长,学业道德和虚拟道德等方面。只有个别年份的个别学段和部分测评点上出现非常模低于常模的情况,但因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检验不显著,因此,不影响我们连续4年得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良好的结论。
具体到2007年测评中,常模与非常模的78项对比测评点,平均分非常模有53项高于常模,24项低于常模,1项持平。在78道题中,正向频次相差高于1个百分点的共有56项,其中37个测评点非常模较高,19个测评点常模较高。由此可见,在大多数维度上,高中生整体表现高于常模指标,可以得出北京市高中生思想道德发展基本状况良好的结论。
“健康良好”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基色是来之不易的,这其中包含着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健康良好发展的缩影与反映。
4.维度越大、水平越高
在不同维度测评结果的对比分析中,维度越大、水平越高的特点在历年的测评中都有所表现。在2007与2006年5大维度平均分的比较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2007年度与2006年度5大维度平均分比较(见表二)。
在各大维度排列的趋势中,世界与国家、社会、群体3个维度得分较高,世界与国家维度得分最高,依次递减,个人维度得分最低,虚拟维度得分略高于个人维度。
这一特点的出现一方面表现出以社会为本位的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对各种社会道德是有认识基础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毕竟形成对国家、社会道德的正确看法要比自己在生活中去践履道德容易得多。
二、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趋势分析
在追踪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呈现如下趋势:随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随年龄增长,中小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难度增大;主体性、独立性与社会性、公益性的共同成长。
1.随社会文明的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连年的跟踪测评反映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是一个基本趋势。在2005与2004年,2006与2005、2004年,2007与2006、2005年的对比中这一趋势相当明显。
小学2006年与2005、2004年的比较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2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6项,最高提高项是不说脏话,2006年比2004年提高38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初中2006年与2005年、2004年的比较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1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5项,自愿捐助钱物、不说脏话、不吸烟3项分别提高了19.5、25.4和19.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较大。
高中2006年与2005年的可比项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2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7项,自愿捐助过钱物、在公共场所不高声说笑和不说脏话3项分别提高了25.4、21.0和22.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也是很大的。
综合4个年度的测评数据,有一些测评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较为显著。如在“不说脏话”的测评点中,正向频次逐年升高,且升幅十分显著,提升幅度高达21.5个百分点。在“主动承担家务”测评点上,正向频次3年升幅达11.4个百分点。在“在权利受到侵犯会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测评点上,正向频次3年升幅达10.4个百分点。
北京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2007年外地打工子女在北京中小学校就读的学生数就达40万人之多。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大,结构的不断变化为北京市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任务。但是在连年的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不断发展,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北京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趋势还会延续。
2.随年龄增长,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难度增大
在4年的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在对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认同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得到验证。
在北京市教委为迎接奥运倡导的十个文明形象的前5个(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不乱丢垃圾、不说脏话和不随地吐痰)中,2005年小学生的状况好于初中生、初中生好于高中生的趋势明显。
测评结果显示:3个学段在新增5个测评点上(主动问好、轻声交谈、乘车购物守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观赛)的状况良好。但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的情况依然存在。
访谈中教师也常常谈到:对校规的遵守上,初中生比高中生要做得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身的道德约束感逐渐淡漠,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批判思维的发展,使以前认同的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被怀疑和漠视所代替,认同难度明显增大。
3.主体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公益性的共同成长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90后”和“00后”,开放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少成年人担心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担心他们过于自我,而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在测评中我们却看到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主体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公益性共同成长的基本趋势。
这些数据表明北京市中小学生在社会性和公益性方面的成长是良好的,并没有出现成年人担心的过于自我、自私而社会性、公益性成长不足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90后”、“00后”的中小学生虽然与他们的长辈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改善后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学校教育同样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善待他人、关爱生命、懂得尊重等良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