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父亲的心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那一年,我还是个肩膀单薄的少年,离开村子,来到城里,从此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岁月,多处碾转。每回陪我搬家的都是父亲。
  当时学校宿舍紧张,十二个人挤在一间四十平米不到的寝室里,像一群被关在笼中的鸽子每天啄着彼此的羽毛。家里因治疗父亲的头痛散尽钱财,生活极为拮据。父亲一听我说完住宿情况后,就立马去找亲戚,安排我住在学校附近小区的杂物间里。没有床,父亲就拿他们家不要的门板架在结实的桌腿上,给我当作睡觉的地方。
  夏夜,天热,屋子闷得像个密闭的盒子。我将风扇开到最大,效果却跟电吹风一样,呼呼地刮出热风来,我只好开门睡觉。那时十六岁的自己,提着一颗心,在紧张、害怕中沉入梦乡。
  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的后背长满了疙瘩。随后,我又在某天晚里打开蚊帐时看到一只蹦起的老鼠。它体毛黝黑茂盛,体型如养到一岁的猫,跳起来半尺高。我至今都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晚上自己哭了,但因为年少倔强,觉得男生吃点苦是很正常的,便没有告诉家里。
  最后,决定搬出来是父亲提的。
  那天亲戚拎了两瓶汽油放在房里,那气味非常刺鼻,人在里面一刻都待不下去,如同在赶我走。我终于忍受不了,跟家里打了一通电话,父亲闻声便坐车来市里看我。他一脸愠然,却也无可奈何。当天,他拨了四五通电话后,跟我说了句:“别人既然不想留我们了,我们就走。我已经联系了一个新地方。
  父亲所谓的“新地方”,于我而言,也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房主是父亲朋友的儿子,他一边准备考公务员一边在谈对象。房子离学校六百多米,内部还未装修,我每次打开门,都会迎面扑来一股焦灼的水泥味道。房主有个习惯,喜欢把门反锁。我几次放学回来在外面敲门,他都没听见,我又隔着门板大声喊他,他还是没听到。我在秋天的楼道里坐了很久很久,外面有树掉下叶子,飘进来,落到身上,我感觉分外难过,像被遗弃在某片陌生荒地上的人,找不到家。
  即便如此,我还是厚着脸皮住了一学期。
  寒假时,父亲突然跟我说,房主要结婚了,打算装修房子,不方便住人,我们再去联系其他地方。我实在不愿父亲太累,也不想过“寄人篱下”的日子,开学时,索性又搬回学校。那会儿因为很多学生都搬到校外住的缘故,学校又调整了宿舍布局,由十二人间改为八人间。我勉强撑过了高二一年。
  进入高三后,为了安心复习,更好地利用时间,我又决定搬到校外。
  那时家里条件有所改善,父亲知道我的想法后又第一时间跑来市里给我联系住处。闷夏如笼,口舌笨拙的他不知道走了多少地方、流了多少汗才找到了一间30平米的出租房,500块钱一个月。父亲当然不会告诉我他背后遭遇过的艰辛,他只是笑着说:“这下好了,再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你了。”
  后来听母亲在电话里讲,父亲当晚很迟才到家,差点都赶不上最后一班回乡下的巴士。他累坏了,一回来饭都没吃,就直接躺到床上昏睡许久。搬寝室的那天,他也起得很早,清晨五点多就从村口坐客车来到学校。他打来电话,问我住在哪栋楼,门号是多少。那时铅灰色的云层不断在空中集聚,天色有些暗,我正在食堂吃早饭,吃完又要赶着去上早自习。我让他先在门卫室里坐一下,等班主任批下假条后再一起搬。过了几分钟,他打来电话,笑着说:“刚才有人找我,要办一些事,今天先不搬了。你就不要请假了,自己好好上课。”我听了,“哦”了一声,也没听他说完就挂了电话。
  上午第二节做课间操的时候,憋了几个小时的大雨势如破竹冲刷下来,人群纷乱地逃回教学楼,远处的房屋、草地都陷入一片云雾之中。我在走廊上抖着被淋湿的衣角,有值勤队的朋友跑来跟我说,他在检查宿舍时看见我爸正在搬东西,我听到后疯了似往寝室跑去。
  打开门,只见自己的床位空了,行李箱被人扛走了,脸盆、毛巾、牙膏、牙刷都消失了,瓷砖铺的地板上留下了一排印迹很深的脚印,带着一些水花和泥渍。眼睛像被泼了辣椒水般难受,脸上的表情顷刻间塌方。我趴在空荡荡的书桌上不住地流泪,脑中涌现的是一个老男人在大雨之中肩上扛着重物踽踽独行的背影,越来越远,最终变成雨幕里一个再也无法瞥见的点。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哭了多久,直到看见室友回来后,我才擦干泪痕。他问我:“你是真的要搬出去了啊?”我看着他,没回答。脑子里又晃过父亲那一道臃肿笨拙的身影,我立即冲出了寝室。“你干吗,外面还在下雨呢,喂……”室友的声音很快就被丢在大雨之外。一路上雨都在磅礴地下着,我没打伞,只朝着租住的那个地方不断奔跑。
  推门进去的那一刻,整个世界寂静得如同默片。
  时间停在了父亲那张苍老、塌陷的脸上,我才发现他的眼袋已经那么深,手臂也已不如壮年,搬家途中的磕磕碰碰都像烙印打在上面。他弓着腰,像匹骆驼,见我到来,也无多余的话,只轻声说了句“一切都处理好了”,之后他给我倒了杯热水,催我赶紧回去上课。
  我看着杯口腾腾上升的热气,觉得自己真像它们中的任何一缕,只在这人间飘荡,没有丝毫力量。
  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漫长的一个上午,真切感受到自己年少的世界是要靠父亲撑起的。他的脊背是屋檐,臂膀是房梁,替我挡下了风雨,也挡住了贫困的悲哀。
  未來,无论我要去多远的地方,要搬多少回的家,我知道自己都始终搬不出父亲心上的居所,那里住着的人永远是我。
  自己与这间陋室的命运紧紧相连,它清楚我所有的孤独与忧愁,安抚我所有的无助和痛苦,也见证着我一次次从男孩长成男人的过程。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其他文献
月光下,我給儿子讲到木莲,或者薜荔的时候,仿佛在说着江南乡村邻家女孩的名字。母亲听后,笑了,说哪有这么文气,不就是凉粉子嘛。是呢,在我婺源老家的方言里,许多名称都是专属的,譬如玉米叫苞芦,茄子称萝苏,而木莲与薜荔的名字,就是凉粉子。类似的名字,像乳名,亲切、上口。母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凉粉子做凉粉的,她自己都不记得了。我却觉得,母亲那青花瓷瓯里的一瓯凉粉,于我,等于盛着老家的夏天。凉粉子藤蔓的霸道
已是將冬未冬、秋尽未尽之际。深秋的高阳徒有灿烂的金黄,没了灼人的热力。一切都显得静穆而萧索。湿地公园里的一大片荷塘已经颓败,夏日里的蓬勃盛景、喧嚣欢歌早已消失不见。仿佛一个失了火的舞台,烧去了欣欣向荣的一切,人去台空,闭门歇户。而今,消退的水面徒留一枝枝倾折的荷杆,一张张枯萎的荷叶,一杆杆褐黄的莲蓬,连水都萧条枯瘦,甚至连水面都没有半点微澜……正所谓:香消绿褪满湖残,而今枯瘦哪堪看。残荷倒映水中,
旧戏里的穷叫化子,比如那个负心的“莫稽”,落魄的时候,两手捂着胸口,抖抖索索地上场,连声喊叫“苦哇———”,不是金玉奴的那一碗灰乎乎的豆汁,几乎就会没了命。他身上穿的那件打了不少补丁的“行头”在戏班里叫做“富贵衣”。那衣服其实并不破,而且实在是很好看,左一块右一块的各色补丁打在上边,黄色、粉色、蓝色、月白色,或是三角形,或是菱形,或是圆形,或是一个葫芦形,实在是让不怎么穷的人也很想穿它一穿。艺术就
做一个木轮子,或者,制造一个木车轮,当今没有多少人会干这个,即便会做,手艺也绝对比不上轮扁。二千六百多年前的一天,阳光晴好,齐桓公正坐在堂上读书,而轮扁师傅呢,就在堂下埋头做车轮。君民无间,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就如小时候,我们家请一个箍桶匠箍桶,而我正坐在边上的小方桌上做作业。不过,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轮扁和齐桓公。许是工作久了,这轮扁要抽袋烟休息一下,不过,他没抽烟,他见桓公看书那么认真,就
日历越翻越薄,竖看是墙上的一页纸,横看却是季节的门槛,站上去,满眼空旷。这是立冬的第一个夜晚,寒流依然没有过。站在小屋的窗前,可以看到街头的行人从公交车上下来,缩着脖子疾步而走,只一小会儿,站台便空荡荡的,只有风声,忽远忽近,扑打在门窗和玻璃上,像一些旧时歌谣,熟稔地,一张嘴,便从唇边滑落。很快,夜色弥漫,四下寂寥。偎依在床头,读汪老的《葡萄月令》,有白月光,从窗外破入,静卧在鞋尖上,静得像河边上
很快地,鸟鸣声悄然杳去,冬天,就姗姗而来了。我听到的鸟鸣就在这片土地上响起来又落下去,起起伏伏,像倏忽不定的天外之音,那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腔调在我短促的惊喜和渴望中忽然急雨似的飘下来,转眼又消散无踪,眼见那一群星光似的身影纷纷射入草原深处和云隙里边去,我的惆怅也就在干净的花草之间停滞下来,静静地等待着、幻想着,直到一片嘤嘤的啼鸣和流星般的幻影又从太阳的晨光里飞回来,我的心灵就被一种静静的快乐和
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句诗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完美并列,衍生出了我们对生命的多种解读。人的俗身可以像蚂蚁一样在最低处生存,也可以像神一样在高处生活。这种精神的游离升腾让我不由得想到古代几位诗人类似的生命感慨。曹植在《善哉行》中写道“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杜甫在《旅夜怀书》中写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生在世,到处飘游不定,这像什么呢?就像那天地间四处飞翔的一只沙鸥!在苍茫天地间
多少年后才知道,许多的过往消失了,正在被遗忘。当岁月抹过泥土村庄的时候,让变化了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时代造就人,改变了村庄的一切。追梦里,他们的脚步没停下。别了,泥土的村庄,我把那过往永久地珍藏。泥土的村庄,泥砌的屋子,泥打的灶台,泥垒的床,泥制的储粮瓮,泥下挖出个茅坑连着泥猪圈。一条弯弯曲曲延伸的泥巴路,去了村子的尽头。生在泥土村庄的我,在这泥土路上不知走了多少遍。从村庄到田园,有着无数条泥土路。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传奇被认为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情事之一”,著名诗人柳亚子曾赠诗二人的结合,诗中有“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堪称经典。相比之下,郁达夫原配孙荃的知名度要低得多。可是,最富感染力的爱往往是以平淡打动人心的,孙荃对郁达夫的情意更令人动容。孙荃的父亲是饱读诗书之士,且经营笔竹生意、造纸厂等,孙家在当地可谓数得着的富裕人家。在父亲的教育下,孙荃自幼诗书不辍,琴棋书画都是上上之选,一
母亲的针线笸箩已磨得少棱缺角,连边角的线都脱落了,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经历风雨坎坷,走过岁月长河,已迈入风烛残年……针线笸箩里放着大小两把剪刀、一个针锥、一个顶针、一包纽扣、半包针、一盘松紧带、几根拉链,褪了漆皮的眼镜盒里放着一副缺了腿的眼镜,还有母亲的一双棉线手套,这双手套是母亲多年前亲手织的。过去,每到冬天,我就抢着戴母亲的手套。后来,我买了新的,便再也没戴过。针线笸箩里有母亲没有用完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