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的中日两国儿童编程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 :现代远距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iskhot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儿童的计算思维,世界各国纷纷推进儿童编程教育必修化的进程.我国儿童编程教育必修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相关政策支持不够、标准研制不足等问题,并未实现“学校化”“常规化”“普及化”.日本经过多年的小学阶段编程教育的讨论与实践,于2020年启用新版《学习指导纲领》,明确要求小学在各课程中有计划地开展编程教育,实现了儿童编程必修化.为探索我国儿童编程教育必修化路径,尝试数据挖掘法与质性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基于政策文本的比较教育混合研究方法(PBCEMM),对比分析中日儿童编程教育侧重点、必修化背景、目标内涵与实践形式,并提出了儿童编程教育的定位应高于推广、教学目标应明确、教学实践应细化等建议.
其他文献
如何塑造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方式以促进其在CSCL情境下的认知过程一直是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话题.基于大量实证研究所提出的脚本理论可为理解CSCL情境下学习者间的交互提供连贯统一的理论视角.具体来看,脚本理论包括两大要素、四大组件和七大原则.两大要素是指内部协作脚本与外部协作脚本两种脚本类型;四大组件则从脚本设计粒度细化出发,划分为剧本、场景、角色和小脚本四个层次;七大原则包括内部脚本引导原则、内部脚本配置原则、内部脚本感应原则、内部脚本重构原则、交换原则、外部脚本引导原则和外部脚本最优级原则.脚本理论可全面呈
元宇宙是根据物理世界的样态而由人类创造的数字世界.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是建立在5G、虚拟现实等技术基础上而逐渐成型的.技术的发展成熟为创建教育元宇宙(Edu-Metaverse)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有助于元宇宙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教育元宇宙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沉浸式的教学互动场域,同步满足师生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教与学需求.这里的虚拟世界并不是对物理世界的简单复制后所形成的“平行宇宙”,还包括对物理世界的再开发.教育元宇宙的教学探索需要首先明确其场域架构及其支撑技术.研究组建构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寿命的延长等原因正在迅速加剧中国老龄化现象,构建老年友好大学是高校化解老龄化社会矛盾的主动担当,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要求,也是推进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发现,国际上老年友好大学具有建立组织体系持续协同推进、以项目为驱动开展多元合作、关注技术运用创新教学服务、以证据为导向开展实践评估的典型做法.建议我国高等学校承担社会服务新使命,拓宽高等教育开放程度;开展老年教育学科建设,提供老年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老年群体多元需求
乐高积木趣味性强、触觉特征明显,搭建乐高积木能提高儿童手部的肌力、协调性和灵活性.盲校教师可在综合康复课程中利用乐高积木来训练视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使视障儿童在积极、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近年来,在线教育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居家在场、网络在线教育渐趋焦点化及常规化.在线学习者的关怀缺失问题滞缓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中亦是如此.学习者与在线学习环境是在线教育中不可二分的主客体,提升在线存在感是在线教育的关键.家庭支持度及技术易用性可能是影响在线教育的关键因子,其对在线存在感作用的黑箱机理尚不明确.采用SEM的分析方法,探究居家在场、网络在线高等教育环境中的家庭支持度及技术易用性对在线存在感作用的黑箱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研究情境中,在线学习交互在家庭支持度影响在线存在感的过程中具有
在陈向明教授带领团队进行教育叙事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突如其来的教学危机激发了整个教学团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跨界学习共同体和多层面教学互动方式的形成.疫情作为非人类因素参与了整个教学情境乃至研究结果的建构.由于整个学习共同体的积极回应,疫情不再被认为是沟通的障碍,反而成为改变的刺激因素.通过一年的探索,很多学员产生了“顿悟式学习”,写出了生动的教育叙事,实现了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心智模式的改变和心灵层面的成长,但是也有一些学员深陷经验的疆界无法实现突破,这凸显了教师叙事过程中理论重构和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