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悲恸欲绝”祭奠那“忠贞不渝”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8841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创舞剧《孟姜女》将中国传统元素、舞台空间道具、现代与传统结合,创造出新鲜的审美、如画般的写意,并在一定的时空中能感受到那虚实交替性的舞蹈氛围。本文从舞剧《孟姜女》的整体结构及现场感受分析研究现当代舞剧创新与创作。
  【关键词】原创舞剧;《孟姜女》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在艺术的殿堂里,以悲剧美的范畴将崇高形态的舞蹈作品塑造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悲剧性人物,创造出悲剧性的艺术境界,以巨大的感染力出现在审美领域之中,探索其美好的价值。——这大概就是舞剧《孟姜女》。
  原创舞剧《孟姜女》带给观众的除了酣畅淋漓的舞蹈语言的美,更多的是一种给观众视觉享受的舞蹈意境的美。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的原创舞剧《孟姜女》正散发着它如诗如画般地造境的艺术魅力,整部舞剧将“情”与“景”完美地融合,造出了一幅看似凄美的“悲恸欲绝”,但却唯美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诗画,那样强烈地触动着观众。编导似乎匠心独运地将这家喻户晓的凄美爱情找到它独有的舞台视觉语言,为观众创造进行舞蹈交流的条件,使观众潜移默化地产生相似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任其艺术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整个舞剧的布局将经历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为了四幕,“春梦”“夏怨”“秋思”“冬祭”四个季节的变化来更加形象地描绘了这部四幕舞剧。每一幕对应的季节在创造震撼人心的崇高美的同时,特别是充满时代氛围的爱情传说故事与当下所处环境的创作手段之间的碰撞所迸发出的感染人心的艺术作用,用所谓悲剧美的艺术类型打造其“悲恸欲绝”般悲剧性的艺术境界,将唤起人们心中“忠贞不渝”般美好爱情的精神境界。
  “春梦”——千树万树桃花盛开,仿佛一场春梦般情窦初开,情投意合,缠绵悱恻。这是整部舞剧中用时最长、人物众多、道具丰富、场面最为热闹的一幕,前半部分还原了一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每一个舞蹈语言都来源于生活的提炼升华,极富感染力,仿佛置身其中,愉悦不已。编导利用舞美的衬托,道具的增添,再加上灯光的处理,将热闹的生活场景以强烈的画面感给观众以审美感染,也准确凸显出那些真正来自民间、来自人们内心深处,饱含真情实感的肢体语言的强大表现力和情感穿透力。第一幕后半部分则将“梦”一般的爱情萌芽利用一段“床戏”的双人舞集中体现,男女主角的肢体语言将在小圆台仅有的空间范围内完成一系列的舞蹈动作,此刻只需一束光就能将观众的心带入情境中。皮影,陕西重要象征性元素之一,编导利用皮影在一定程度上透过白色纱幕传达出孟姜女美好爱情的开始,从而也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的现代表达。简单地说,一部舞剧如何让观众眼前一亮并且刻骨铭心,其创作手段、表达方式一直都是舞蹈编导无时无刻不在深思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增添的民间艺术皮影元素还是两个人物缠绵悱恻的的舞蹈语言,不然,都以观众看剧的现场感受而定,喜欢传统艺术带来的戏剧成分,或是仅仅沉浸于舞台美术创造的“洞房之夜”,这似乎都很好地传达了第一幕所具有的“情”与“叙”,舞蹈本身的抒情性较强,将叙事表达清楚才是编导真正想要的艺术作品。因此,最后的双人舞刻意地营造那一缕情丝连绵的氛围,这便是孟姜女与范喜良美好爱情的开端,它就像“梦”一般的开始,也如春天般的喜悦,
  “夏怨”——狼烟又起,秦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生死壮烈,家中妻儿盼夫归来,与其团聚。“怨”字刻画的是孟姜女的心境,仿佛是映射出当时的封建社会,强权政治以及阶级压迫的历史背景,而“怨”好像是在以孟姜女“这一个”特定人物来凸显的。因此,舞台上呈现的“浴血杀敌”与历史背景下的“强权压迫”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内心深处给予观众一种强大的情感冲击,在悲壮的战争场面中给予观众更多的是一种纯朴勇敢的秦人精神。第二幕中,时间点转为夏季,编导用秦军男儿奋战之境烘托出远方妻儿甚是“怨”的情感,思念之处则是深深的抱怨,整段的男子群舞中通过秦军战士骁勇善战,桀骜不驯的豪情,一系列的跳、转、翻等动作以及大段大段的旋转式跳跃,加上横飞燕、蛮子、旋子等高难度技巧,将战士出征的群舞场面烘托得如此宏大。整部舞剧中的秦腔和碗碗腔,以音乐形象担当着剧中不可缺少的陕西本土元素的角色,编导将秦腔元素融合在舞剧中,在这样剧场的环境里,恰似完美地凸显出舞蹈中的音乐魅力,也感受到传统的音乐方式同样可以现代化表达。结尾处,范喜良面容憔悴地手握红手帕望向远方,这让我不禁想到“怨”背后的强权压迫在当下所处环境中会更纯粹地去看待这份爱情的“忠贞”,而不是那冰冷的历史背景所带来的“悲恸”。
  “秋思”——孟姜女与村姑们为修筑长城的征夫们缝制衣裳,思念她们远在朔方的亲人,孟姜女孑然一身北上送寒衣,踏上千里寻夫路。第三幕的开始,编导特意地创造一个“思”的场景,秋季来临,思念之情越发浓烈。思念,在秋季即将到来之际,一件寒衣架起了孟姜女与她好姐妹们对远在长城的亲人们思念的桥梁。如果说“秋”只是季节的一个代名词,但却能代表着这群女人们从经历了“春”“夏”再到“秋”的情感变化,思念的最终目的是能将手中的寒衣穿到亲人的身边,这才足以体现寒衣的价值以及“秋”意义。秋已过,思未了,形容便是如此。编导将这一幕的灯光也给观众一种黯然的感觉,寒衣作为道具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舞蹈语言的创造,以及接下来以雪花的造境形式,加上舞台灯光的映衬,将孟姜女的“制作寒衣—姊妹告别—寻夫之路”的“三步式”心路历程描绘得更加具体。三幕中的舞蹈动作也在这“三步式”中寻求,一针一线的缝制,一步步的姊妹不舍,以及在最后尋夫途中不停滚翻和下腰的一连串动作中所透出的艰难与痛苦,是这一幕中突出的重点,舞蹈动作不烦琐却意味着思念的深度表达,也正是这样的思念,便伴随着第三幕的收尾。
  “冬祭”——孟姜女在残骸之中找到紧握红手帕的一只手,电闪雷鸣,天地动容,相爱之人终于在一起。待到尾声拉开帷幕,这第四幕便足以能让人声泪俱下。也许这是整个舞剧最能为之动容的地方,无论是道具长城墙砖的推动,“三个”孟姜女的出现,还是最后的红衣女孩们象征的那逝去的爱情,好像都是在为“祭奠”做准备。“冬”恰似形象地描绘了第四幕的场景,寒风雪月,山冷地颤,河冻地僵,空气似乎都凝结起来,只听那长城崩塌的声音,击穿人内心深处那仅存的美好。孟姜女的“悲恸欲绝”好像尤为凸显,悲恸爱人的骨肉,悲恸忠贞的爱情,悲恸的最后,却只能身心俱疲,撒手人寰。我能感受到编导心思细腻,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长城的墙砖推动的时间长短,舞台的定点,与音乐、人物出场的同步都需把握精确。第四幕中“三个”孟姜女无缝连接般地交错出现,将人物丰富的内心通过与城砖的碰撞,在动作不停顿的流动过程中塑造出“一个”孟姜女的舞蹈形象。编导在运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将切分为三个时间点,三个不同定点的衔接,在舞剧中也许不能像电影那般切换不同场面,而只能利用道具、灯光,或是人物的扮演来展现这样场景的切换。如此也能引发一些思考,在当下环境中创作舞剧,我们究竟还能运用哪些意想不到的艺术手法来创造舞蹈这门艺术?
  在观看这部舞剧时,应该抛开那所谓的政治背景的束缚,因为刺痛人心的恰恰是那忠贞不渝的爱情。或许,我们可以单纯地把那“悲恸欲绝”理解成只为爱人留下的悲恸眼泪,只为这份忠贞的爱情而悲恸,也许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人联想到这个故事背后的封建社会带来的悲恸灾难,而是更深刻地去体会“冬祭”里孟姜女与范喜良生死相爱的美好。而所谓的“祭奠”则是祭奠亡魂,祭奠爱人,祭奠“忠贞不渝”。当“悲恸”转变为“忠贞”时,爱情的纯碎才会显得那般高尚与不渝。如此这般爱情,你又能真的读懂多少呢?
  总而言之,原创舞剧《孟姜女》的创作方式和审美视点都值得推崇,创作团队的精心制作以及舞蹈演员们的精彩演绎,相信以编导和创作团队的智慧再仔细打磨,如此传统题材现代表现的舞剧将得到更多的挖掘和创新,并散发出耀眼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1]隆萌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9).
  [2]王克芬,隆萌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石雨(1994-),女,汉族,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文创产品开发火热,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一批基于传统文化进行开发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单霁翔先生曾在采访中说“对于文创,我们悟的比较晚。”文创开发热潮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活力和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在传统文化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文化资源整合不完整;文化元素提炼不深入,创新性不足,同质化严重等。解决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当下促进文创产品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传统文创产
【摘要】宋代与元代山水画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别,本文只就宋元山水画的构图,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宋元山水画构图的差别以及构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高远;平远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成就在宋元达到了一个高峰,它与工整细致的院体花鸟画珠璧交辉,成为中国美术史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山水画真正的黄金时代的开始是在两宋。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山水画的
【摘要】在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民间传说在口口相传中与这些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让传说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关系等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儒释道”的烙印。本文以“西湖传说”为对象,探究了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家美学的特点以及在“西湖传说”中的体现,挖掘了“西湖传说”独特的美学价值,以期更多人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儒释道;西湖传说;传统文化
【摘要】牟宗三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其主要围绕人的“生命”这个中心,由此阐述一整套的人文关怀。同时,朱子在《大学章句序》开始部分也讲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其落实在个人身上,重在修身成人,最终将个人之德性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由此,本文试图以牟宗三提出的“道德主体性”为视域,来探讨《大学》开篇的“三纲领”中所蕴含的心性说、境界论和
【摘要】白色的雪地,白色的官寨,火红的罂粟花,复仇的血光,聪明的傻子那黑色的死亡之血,几多鲜明的意象在藏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土司制度威严神秘的背景下交织重叠,共同构建了阿来《尘埃落定》浪漫而奇异艺术的世界。阿来,这个本不十分出名的作家,也因这部作品一举荣获茅盾文学奖,并成为广大文学评论界和读者谈论的焦点。  【关键词】《尘埃落定》;阿来;奇异;神秘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尘埃
【摘要】本文对古筝作品《西域随想曲》进行了从风格到创作、从演奏到处理的一次立体架构的解构和重构。以笔者自身的主观体会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期望对相关的研究、演奏者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发凡;西域;随想曲;体裁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古筝曲《西域随想曲》是当代为数不多的民族器乐随想曲之一,其风格独特,创作手法成熟老辣。从民族音乐的审美层面上而言具有其独特审
【摘要】文化馆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单元,代表着政府政策导向,高度影响着区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普遍面临“投入大、产出小”“雷声大、雨点小”“名保护,实破坏”等问题与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应当推动文化馆的职能转型,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将文化馆打造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
【摘要】舒伯特是奥地利维也纳伟大的作曲家,在他年仅31岁的生命里,创作了近千部作品。其中《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他43部室内乐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作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对乐曲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乐曲特点和曲式结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曲式结构的章节中,着重对音乐内容、音乐形象以及作曲家的情感表达做了深入浅出的描述。笔者希望通过对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的研究分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演奏者全方位理解作
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关注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早期母婴关系的探讨,分析婴儿时期对儿童乃至成年时期心理发展的影响。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创立和发展,改变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淡化了先天生物因素和本能驱力的影响。[1]与重视力比多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相较,客体关系理论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前俄期心理发展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把精神分析概念带入儿科学中,开创儿童
【关键词】助人;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42-02  【作者简介】俞婷,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浙江绍兴,312000)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2020年伊始,一场席卷全国的疫情突然而至,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每天急剧增长的确诊数据,让人们承受着心灵和身体的双重考验。这种时刻,人际间的温情互助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