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受到学生个体、教师教育以及社会和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低下。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立足新课改和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探索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影响因素;培养对策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任何一个环境、场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经典的用词造句能力等,都是学生人格魅力的直接体现。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职责,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的视角,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尤为突出,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一、 影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因素
在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基本处于较为低下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一)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畏难情绪严重
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心理障碍、畏难情绪严重。首先,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活动中,习惯于用方言进行交流,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机会较少,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较少,语言环境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例如,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普通话普遍较差,普通话夹杂方言的现象比比皆是,以笔者所执教的地区为例,一口“纯正”的“贵普”,是学生日常学习和交流中常见的现象;其次,学生心理障碍、畏难情绪较为严重。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学生自信心不足,害羞、害怕出丑等心理的影响,导致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更为低下,不愿意说、不敢说等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 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重视不足,口语训练缺失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口语训练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应试化教学现象普遍,以应试为目的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很少关注考试以外的其他模块教学,导致口语训练缺失;其次,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有待提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意识和能力,即使进行口语训练,也因为训练模式过于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最终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 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代教育主张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基本是缺失的,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以发挥育人功能。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例,农村地区的家长基本只能用方言进行交流,鲜有家长能够流利地说普通话,而孩子在家的时间,也基本是用方言进行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使用的习惯以及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笔者认为: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水平,主要在于学校教育,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一) 强化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训练是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為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将普通话训练融入日常的字、词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字、词、句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拼音教学,强化学生普通话训练。如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卷舌音的标准发音,还有轻声、儿话音等,都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基础;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适时开展专题普通话训练,对学生口语能力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如朗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 开展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活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首先,“课前三分钟”活动。笔者在执教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通过“课前三分钟”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在课前三分钟的过程中,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利用三分钟的时间扮演“小老师”,给其他学生讲一个故事,朗诵一首诗,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学生害羞、胆怯的心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丰富班级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对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展为例,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将会进行反复的训练,训练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同时,参加比赛,有利于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羞于人前表达的心理,增加学生的表达自信心,促使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口语训练,促使学生语言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宋彦.人教版与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王娟,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碧脚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影响因素;培养对策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任何一个环境、场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经典的用词造句能力等,都是学生人格魅力的直接体现。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职责,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的视角,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尤为突出,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一、 影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因素
在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基本处于较为低下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一)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畏难情绪严重
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心理障碍、畏难情绪严重。首先,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活动中,习惯于用方言进行交流,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机会较少,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较少,语言环境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例如,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普通话普遍较差,普通话夹杂方言的现象比比皆是,以笔者所执教的地区为例,一口“纯正”的“贵普”,是学生日常学习和交流中常见的现象;其次,学生心理障碍、畏难情绪较为严重。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学生自信心不足,害羞、害怕出丑等心理的影响,导致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更为低下,不愿意说、不敢说等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 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重视不足,口语训练缺失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口语训练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应试化教学现象普遍,以应试为目的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很少关注考试以外的其他模块教学,导致口语训练缺失;其次,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有待提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意识和能力,即使进行口语训练,也因为训练模式过于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最终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 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代教育主张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基本是缺失的,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以发挥育人功能。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例,农村地区的家长基本只能用方言进行交流,鲜有家长能够流利地说普通话,而孩子在家的时间,也基本是用方言进行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使用的习惯以及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笔者认为: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水平,主要在于学校教育,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一) 强化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训练是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為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将普通话训练融入日常的字、词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字、词、句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拼音教学,强化学生普通话训练。如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卷舌音的标准发音,还有轻声、儿话音等,都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基础;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适时开展专题普通话训练,对学生口语能力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如朗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 开展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活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首先,“课前三分钟”活动。笔者在执教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通过“课前三分钟”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在课前三分钟的过程中,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利用三分钟的时间扮演“小老师”,给其他学生讲一个故事,朗诵一首诗,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学生害羞、胆怯的心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丰富班级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对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诗歌朗诵比赛的开展为例,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将会进行反复的训练,训练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同时,参加比赛,有利于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羞于人前表达的心理,增加学生的表达自信心,促使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口语训练,促使学生语言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宋彦.人教版与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领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王娟,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碧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