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调查表明,现在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滋生,已经成了中学教育不得不正视的重要问题。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只有找出其厌学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
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有很多。
(一)社会因素
1、受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
2、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使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如大学生就业难等现状。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2、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
1、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的教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就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沉重的学习负担。现在,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校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越发感觉学习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出厌学情绪。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讲课枯燥无味。作业繁多乏味,多为反复型、单纯抄写型作业。
(四)自身因素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
2、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其实,说到底,自身因素也归属于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完全可以避免。
二、消除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我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的摸索,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遏制学生的厌学情绪:
(一)营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环境
1、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即加强班风建设。树立积极向上、展现出青春活力和热情的精神风貌,要让好学成为班上的主流,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关心、尊重、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法,多与之交流沟通,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3、情感补偿。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情感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例如:我班学生小黄自小父母离异,他被父母当成皮球踢踢踢来踢去,都不愿抚养他。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待人冷漠,不愿与人沟通的毛病,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对症下药,在班上,鼓励同学们多与该生交流,发现该生情绪上有问题时便及时与其沟通,问明原因,及时解决,每一点进步也不吝表扬。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多次到该生家家访,劝其父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给孩子多一些的爱。通过老师同学爱的付出,重树孩子生活的信心,孩子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4、善于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帮助厌学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首先,通过科任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每一科目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使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通过任课老师做学生的思想,特别是通过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与学生谈话,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更加。
(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一是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结合起来。学习不是应付家长、教师的“差事”,也不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要明确学习既是履行社会义务,也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二是要引导学生把长远的动机与近期的目标结合起来。仅有远大的理想或鼠目寸光都是不足取的;前者容易让人感到灰心,后者容易使人缺乏斗志。
(三)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惯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学习的兴趣,可与每个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比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其找到自信和精神的满足。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目前赏识教育已经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了预防和“治疗”学生厌学心理,班主任需要做许多的工作。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还要营造良好的外在学习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素质教育,让中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以良好心态,积极的投身于学习当中。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
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有很多。
(一)社会因素
1、受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
2、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使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如大学生就业难等现状。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2、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
1、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的教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就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沉重的学习负担。现在,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校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越发感觉学习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出厌学情绪。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讲课枯燥无味。作业繁多乏味,多为反复型、单纯抄写型作业。
(四)自身因素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
2、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其实,说到底,自身因素也归属于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完全可以避免。
二、消除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我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的摸索,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遏制学生的厌学情绪:
(一)营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环境
1、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即加强班风建设。树立积极向上、展现出青春活力和热情的精神风貌,要让好学成为班上的主流,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关心、尊重、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法,多与之交流沟通,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3、情感补偿。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情感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例如:我班学生小黄自小父母离异,他被父母当成皮球踢踢踢来踢去,都不愿抚养他。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待人冷漠,不愿与人沟通的毛病,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对症下药,在班上,鼓励同学们多与该生交流,发现该生情绪上有问题时便及时与其沟通,问明原因,及时解决,每一点进步也不吝表扬。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多次到该生家家访,劝其父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给孩子多一些的爱。通过老师同学爱的付出,重树孩子生活的信心,孩子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4、善于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帮助厌学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首先,通过科任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每一科目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使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通过任课老师做学生的思想,特别是通过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与学生谈话,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更加。
(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一是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结合起来。学习不是应付家长、教师的“差事”,也不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要明确学习既是履行社会义务,也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二是要引导学生把长远的动机与近期的目标结合起来。仅有远大的理想或鼠目寸光都是不足取的;前者容易让人感到灰心,后者容易使人缺乏斗志。
(三)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惯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学习的兴趣,可与每个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比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其找到自信和精神的满足。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目前赏识教育已经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了预防和“治疗”学生厌学心理,班主任需要做许多的工作。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还要营造良好的外在学习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素质教育,让中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以良好心态,积极的投身于学习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