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对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就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新课程,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单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致使学生艺术素养普遍偏低,既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高职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而应当更具有针对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机地贯穿到音乐教学结构中,使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高职音乐教育的审美活动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使大学生自身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对音乐还处在“不完善的感知”状态,因此,在于如何培养其感受音乐语言方面的能力,强化学生审美感官的感受能力,即感受节奏、旋律、韵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能力。音乐欣赏单就感官而言,音乐的外在形式美,能直接唤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反应,使之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主体的审美要求。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各个学科体系和教学思想都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也成为重点。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着手,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爱学、乐学。
1.用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花朵,是艺术的精灵,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其他教育所不及的,它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巧设提问、启发、对比、讨论、解析和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社会、自然、艺术、生活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的音乐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在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更好地感受中国音乐中“意境”的美,在介绍此曲创作背景及技法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讲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及通过幻灯片播放“月夜”、“春江花潮”等相关图片,把音、诗、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此情此景的音乐感染中产生强烈的联想冲动,激发想象的欲望,在音、诗、画交融、视听互补中,想象思维不断升华。
2.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音画交融、视听互补、即兴创作等教学手段,把各种知觉心象和记忆心象重新化合,孕育成一个全新的心象,激发起学生更深层的情感反应,达到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四、音乐教育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学生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体现其社会交往价值,通过上课、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1.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前提,但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缺乏自信,他们不敢在公开场合露面,更谈不上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这门独特的情感艺术,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音乐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从“当众、自信、有表情地表现”开始,在自由的表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和勇气。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挑剔,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支撑点”,为他们鼓起自信的风帆!
2.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社会交往中,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人与人才可能平等互助,可以说,尊重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基石。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关注自我相对较多,因此容易造成“惟我独尊”、漠视他人甚至傲慢无礼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受挫的原因所在,因此,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十分重要。
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还应理解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在这些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互相尊重的意识会逐步提高,能自觉地以尊重他人的态度投身到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大多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同龄人之间的特殊情感经常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互动配合表演等集体活动,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包容,乐于交流,互为依靠。共同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形成一种民主、互利的学习关系。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与人合作协调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会到集体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4.培养学生的分享行为
为了使学生的行为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体验被人羡慕时的喜悦、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等多种内在情感,教育学生重视别人的要求、珍惜别人的赞美,学会尽力满足别人、主动赞美别人,共同分享成功和快乐,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分享、共享是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必须具有的意识和基本的行为,这种意识和行为将伴随他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碧辉.浅谈高职音乐欣赏活动教学中学生情感及能力培养[J].音体美教学研究,2006,(8):131-132.
[2]叱培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海民族研究,2001,(9):112-113.
[3]薛芳.浅析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6,(10):105.
[4]段志东,欧阳丹.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初探[J].黄河之声,2006,(3):50.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新课程,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单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致使学生艺术素养普遍偏低,既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高职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而应当更具有针对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机地贯穿到音乐教学结构中,使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高职音乐教育的审美活动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使大学生自身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对音乐还处在“不完善的感知”状态,因此,在于如何培养其感受音乐语言方面的能力,强化学生审美感官的感受能力,即感受节奏、旋律、韵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能力。音乐欣赏单就感官而言,音乐的外在形式美,能直接唤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反应,使之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主体的审美要求。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各个学科体系和教学思想都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也成为重点。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着手,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爱学、乐学。
1.用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花朵,是艺术的精灵,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其他教育所不及的,它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巧设提问、启发、对比、讨论、解析和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社会、自然、艺术、生活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的音乐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在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更好地感受中国音乐中“意境”的美,在介绍此曲创作背景及技法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讲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及通过幻灯片播放“月夜”、“春江花潮”等相关图片,把音、诗、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此情此景的音乐感染中产生强烈的联想冲动,激发想象的欲望,在音、诗、画交融、视听互补中,想象思维不断升华。
2.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音画交融、视听互补、即兴创作等教学手段,把各种知觉心象和记忆心象重新化合,孕育成一个全新的心象,激发起学生更深层的情感反应,达到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四、音乐教育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学生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体现其社会交往价值,通过上课、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1.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前提,但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缺乏自信,他们不敢在公开场合露面,更谈不上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这门独特的情感艺术,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音乐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从“当众、自信、有表情地表现”开始,在自由的表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和勇气。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挑剔,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支撑点”,为他们鼓起自信的风帆!
2.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社会交往中,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人与人才可能平等互助,可以说,尊重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基石。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关注自我相对较多,因此容易造成“惟我独尊”、漠视他人甚至傲慢无礼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受挫的原因所在,因此,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十分重要。
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还应理解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在这些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互相尊重的意识会逐步提高,能自觉地以尊重他人的态度投身到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大多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同龄人之间的特殊情感经常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互动配合表演等集体活动,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包容,乐于交流,互为依靠。共同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形成一种民主、互利的学习关系。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与人合作协调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会到集体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4.培养学生的分享行为
为了使学生的行为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体验被人羡慕时的喜悦、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等多种内在情感,教育学生重视别人的要求、珍惜别人的赞美,学会尽力满足别人、主动赞美别人,共同分享成功和快乐,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分享、共享是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必须具有的意识和基本的行为,这种意识和行为将伴随他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碧辉.浅谈高职音乐欣赏活动教学中学生情感及能力培养[J].音体美教学研究,2006,(8):131-132.
[2]叱培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海民族研究,2001,(9):112-113.
[3]薛芳.浅析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6,(10):105.
[4]段志东,欧阳丹.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初探[J].黄河之声,2006,(3):50.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