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学习中,低头看书,低头朗读,低头书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昂首参与时,不少学生还是“低头”以对,这就值得注意了。其实,课堂上低头的问题并不简单,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观察,着力研究,并采取积极对策。
现状1:课堂脱书讲授环节,教师或是在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或是阐述某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者作一项重要的归纳。此刻,学生无需低头看书,而应当抬起头,注视老师,仔细聆听。当然,重要的内容需要适时低头作些笔记。可是课堂上经常见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是低着头。授课者、听课者都难以判断这些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有不解之处,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分析:在班级授课制下,听讲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教师帮助、增强知识理解、提升能力水平、修养品德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教师脱书讲授时,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听课姿势当然不能强行“一刀切”,但是,此时“低头”听讲肯定不值得提倡。首先,学习效果不佳。因为教师脱书讲授,不仅仅是发出声音,而且会在重点处、疑难处、精彩处,用自己的表情、手势甚至身姿来加以强调或渲染。因而通过视觉与听觉感受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比单纯依靠听觉效果要好。[1]其次,教者难以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堂教学的反馈有多种方式,除了通过训练进行检测、课堂提问或者互动交流进行反馈以外,通过观察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体态和面部神色进行判断,推测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反馈的途径。而如果学生总是“低头”听讲,教师则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理解度,另外会造成信息交流不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脱书教授,最忌讳的是连续、长时间的讲授,在讲授间隙,需要适时地启发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互动,而不能一人唱“独角戏”。此时,学生“低头”就给参与和互动造成了人为的障碍和心灵的距离。
现状2:课堂上,学生在座位上集体回答或者同桌讨论往往都能做到抬头参与,而一旦单独起立说话,许多学生都只能“低头”细语。具体情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低头“默哀式”地读书,很少捧起书本,自信地朗读;二是需要读读议议的问题,没有必要看着书,可还是低着头,目光在书本上游移,甚至抓耳挠腮或是用手指拨弄衣角;三是无需看书的讨论,有些学生就是腼腆地站着,低头自言自语,根本不管老师、其他同学是否能够听清,也无暇关心他人的评价。
分析:说话是重要的交流形式,而有效口语交流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抬起头,用眼睛注视对方。这既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交流能够碰出睿智的火花、激起情感共鸣的需要。而低头说话,尤其是学生起立后低头发言,不仅交流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不易激发其他学生的听讲兴趣,因而很难将话题的讨论深入下去;这样波澜不惊的课堂不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因而难以形成激情涌动的生命课堂。抬头说话需要克服自卑的心理暗示,需要树立自信的精神支柱,需要在乎自我形象在师生心目中的影响。[2]抬头说话、自信做人,既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也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现状3:学习中,学生低头写字再平常不过了,但是,课堂练习,尤其是独立作业或者考试中,不少学生往往把头压得很低,小于30厘米这一健康的读写视距,甚至有的同学离纸面只有10厘米左右,与此同时,手里的笔握得很紧,甚至握出了汗。
分析:这其实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首先从健康的角度看,读写视距过短,长时间注视,极易造成眼睛疲劳,形成近视或加深近视。据调查,学生近视最主要的因素是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其中,长时间维持过短的读写距离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3]同时,不正确的坐姿和头姿容易产生颈椎畸形、驼背等不良后果。其次,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书写时,头姿过低、视线过短是一种过度紧张状态的反映。这种过度紧张容易造成思维的局限、压抑和阻塞,最后往往造成判断的偏差、分析的缺失,最终造成学习效果不佳。而适当抬起头,气定神闲,落落大方,不但容易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且能够扩大视野,活跃思维,往往更能发挥出学生的水平和潜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现象反思
“教育无小事,处处大文章”。一些貌似平常的“低头现象”需要教师走近这些“问题学生”,真诚地了解、沟通、启发;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思考,沉下心来研究可行性策略。
课堂上学生种种不正常的“低头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目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到位,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处在相对弱势。农村中学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自信、自强、自励健康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不正常的“低头现象”还可能受区域文化大背景的影响。有的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对外交流活动少,思想理念的争鸣少,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这种相对保守滞后的社会文化氛围,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往往以应试为目的,教学单向传授的形式大行其道,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还能抬头学习,自信生活,可长期单调的灌输常常使得学生厌恶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激情,只能任由教师摆布、被动地倾听。三是内向性格使然。一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沉默寡言,不爱表现自己。偶尔与人对话,往往总是半低头,羞于用眼睛正视对方。课堂上,随大流式的集体应答,他们还能较为大胆自如,而一旦单独起立发言,就不知所措了,哪怕准备得很充分,也总是低头喃喃细语,手足无措,巴不得地上有个缝可以钻进去。性格内向、心理自卑的学生在做独立作业或者考试时往往更容易紧攥着笔,低埋着头。此时的书写、检测就变成了痛苦的煎熬。四是教师关注不够,措施不力。课堂效益的核心不是教师洋洋洒洒地讲了多少,讲得多好,而是要看学生参与度如何,反馈情况怎样。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发展,着眼于未来的需要,真诚引导学生进步,潜心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给学生,以学定教,积极营建互动、生动、灵动的生命课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而不是紧盯眼前的成绩。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生培养,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更要关心思想情感;不但要关注素质全面的学生,而且更要关心性格内向、胆怯自卑的学生。要倍加呵护课堂上那些不正常的“低头学生”,启发他们“迎头”赶上,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4]要改变课堂上学生不正常的“低头现象”,主要还是要靠教师入情入理的善意提醒和持之以恒的跟踪引导。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先进典型的表扬和消极被动学习后果的案例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5]使全体学生都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自信地抬起头,主动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学习,自然地进行交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坚定克服交流障碍的信心,增强迎接未来挑战的决心,争做新时代自信、自立、自强、自励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文龙《向课堂要成绩:上课听讲有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 (美)戴尔﹒卡耐基《如何在公共场合充满自信地说话与演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 孙晓红《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与预防》.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http://www.moe.edu.cn. 2010—06—08
[5]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中国教育报》, 2008
□编辑 江泓
现状1:课堂脱书讲授环节,教师或是在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或是阐述某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者作一项重要的归纳。此刻,学生无需低头看书,而应当抬起头,注视老师,仔细聆听。当然,重要的内容需要适时低头作些笔记。可是课堂上经常见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是低着头。授课者、听课者都难以判断这些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有不解之处,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分析:在班级授课制下,听讲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教师帮助、增强知识理解、提升能力水平、修养品德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教师脱书讲授时,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听课姿势当然不能强行“一刀切”,但是,此时“低头”听讲肯定不值得提倡。首先,学习效果不佳。因为教师脱书讲授,不仅仅是发出声音,而且会在重点处、疑难处、精彩处,用自己的表情、手势甚至身姿来加以强调或渲染。因而通过视觉与听觉感受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比单纯依靠听觉效果要好。[1]其次,教者难以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堂教学的反馈有多种方式,除了通过训练进行检测、课堂提问或者互动交流进行反馈以外,通过观察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体态和面部神色进行判断,推测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反馈的途径。而如果学生总是“低头”听讲,教师则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理解度,另外会造成信息交流不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脱书教授,最忌讳的是连续、长时间的讲授,在讲授间隙,需要适时地启发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互动,而不能一人唱“独角戏”。此时,学生“低头”就给参与和互动造成了人为的障碍和心灵的距离。
现状2:课堂上,学生在座位上集体回答或者同桌讨论往往都能做到抬头参与,而一旦单独起立说话,许多学生都只能“低头”细语。具体情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低头“默哀式”地读书,很少捧起书本,自信地朗读;二是需要读读议议的问题,没有必要看着书,可还是低着头,目光在书本上游移,甚至抓耳挠腮或是用手指拨弄衣角;三是无需看书的讨论,有些学生就是腼腆地站着,低头自言自语,根本不管老师、其他同学是否能够听清,也无暇关心他人的评价。
分析:说话是重要的交流形式,而有效口语交流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抬起头,用眼睛注视对方。这既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交流能够碰出睿智的火花、激起情感共鸣的需要。而低头说话,尤其是学生起立后低头发言,不仅交流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不易激发其他学生的听讲兴趣,因而很难将话题的讨论深入下去;这样波澜不惊的课堂不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因而难以形成激情涌动的生命课堂。抬头说话需要克服自卑的心理暗示,需要树立自信的精神支柱,需要在乎自我形象在师生心目中的影响。[2]抬头说话、自信做人,既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也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现状3:学习中,学生低头写字再平常不过了,但是,课堂练习,尤其是独立作业或者考试中,不少学生往往把头压得很低,小于30厘米这一健康的读写视距,甚至有的同学离纸面只有10厘米左右,与此同时,手里的笔握得很紧,甚至握出了汗。
分析:这其实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首先从健康的角度看,读写视距过短,长时间注视,极易造成眼睛疲劳,形成近视或加深近视。据调查,学生近视最主要的因素是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其中,长时间维持过短的读写距离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3]同时,不正确的坐姿和头姿容易产生颈椎畸形、驼背等不良后果。其次,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书写时,头姿过低、视线过短是一种过度紧张状态的反映。这种过度紧张容易造成思维的局限、压抑和阻塞,最后往往造成判断的偏差、分析的缺失,最终造成学习效果不佳。而适当抬起头,气定神闲,落落大方,不但容易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且能够扩大视野,活跃思维,往往更能发挥出学生的水平和潜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现象反思
“教育无小事,处处大文章”。一些貌似平常的“低头现象”需要教师走近这些“问题学生”,真诚地了解、沟通、启发;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思考,沉下心来研究可行性策略。
课堂上学生种种不正常的“低头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目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到位,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处在相对弱势。农村中学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自信、自强、自励健康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不正常的“低头现象”还可能受区域文化大背景的影响。有的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对外交流活动少,思想理念的争鸣少,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这种相对保守滞后的社会文化氛围,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往往以应试为目的,教学单向传授的形式大行其道,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还能抬头学习,自信生活,可长期单调的灌输常常使得学生厌恶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激情,只能任由教师摆布、被动地倾听。三是内向性格使然。一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沉默寡言,不爱表现自己。偶尔与人对话,往往总是半低头,羞于用眼睛正视对方。课堂上,随大流式的集体应答,他们还能较为大胆自如,而一旦单独起立发言,就不知所措了,哪怕准备得很充分,也总是低头喃喃细语,手足无措,巴不得地上有个缝可以钻进去。性格内向、心理自卑的学生在做独立作业或者考试时往往更容易紧攥着笔,低埋着头。此时的书写、检测就变成了痛苦的煎熬。四是教师关注不够,措施不力。课堂效益的核心不是教师洋洋洒洒地讲了多少,讲得多好,而是要看学生参与度如何,反馈情况怎样。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发展,着眼于未来的需要,真诚引导学生进步,潜心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给学生,以学定教,积极营建互动、生动、灵动的生命课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而不是紧盯眼前的成绩。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生培养,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更要关心思想情感;不但要关注素质全面的学生,而且更要关心性格内向、胆怯自卑的学生。要倍加呵护课堂上那些不正常的“低头学生”,启发他们“迎头”赶上,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4]要改变课堂上学生不正常的“低头现象”,主要还是要靠教师入情入理的善意提醒和持之以恒的跟踪引导。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先进典型的表扬和消极被动学习后果的案例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5]使全体学生都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自信地抬起头,主动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学习,自然地进行交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坚定克服交流障碍的信心,增强迎接未来挑战的决心,争做新时代自信、自立、自强、自励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文龙《向课堂要成绩:上课听讲有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 (美)戴尔﹒卡耐基《如何在公共场合充满自信地说话与演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 孙晓红《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与预防》.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http://www.moe.edu.cn. 2010—06—08
[5]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中国教育报》, 2008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