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自一所普通的学校——东城区和平里二小。东城教委开展的“621”工程,使我有幸成为唐富春老师的徒弟。正是在这一工程的滋养中,在师傅的引领下,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迅速成长。
两年前,我在第四届“东兴杯”教学大赛中获得了语文学科一等奖,并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在高兴之余,我越发地感到知识贮备还不够丰富,研究能力还那么单薄,指导青年老师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研究力、有指导力的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我被困惑包围着。
2006年9月,令我终生难忘,因为在我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的时候,有幸成为了东城区“621”工程中的一员,作为唐富春老师的徒弟参加到名师工作室中。唐老师是小学教研室语文组的组长,一位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能够成为唐老师的徒弟,兴奋与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在过去两年与唐老师近距离的接触中,我时刻被她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之情所感动,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具时代性与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所折服。这一切深深地教育着我、影响着我,激励我不断前进。
师傅忘我的精神化作我前进的动力
去年,我代表东城区参加了北京市随班就读评优课的比赛。在“备战”的日子里,我和唐老师每周都要见上两三次面。好几次备课时,我都发现唐老师满面通红,嘴唇发紫,我知道她心脏不好,这会儿又不舒服了。我曾试图打断她,让她休息,但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课本。因为我们还没有琢磨出更好的教学策略,我心里有些内疚,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好成绩回报师傅。多少次已是夜幕低垂,教研室楼道里已空旷无人,我和唐老师才相互搀扶着走出大楼。虽然疲惫,但我们却非常兴奋,因为我们终于找到突破点,想出了创新点。终于,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这份荣誉属于师傅,属于每一个帮助我的人。
一位老教师用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庄严,薪火相传使命的神圣,她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是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师傅丰厚的底蕴滋润我不断成长
记得师傅在指导我教学《仙人掌》一课时,先带着我一遍遍读教材,设计教学策略,并告诉我要不断问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确到位了吗?作者的成文思路清楚了吗?有没有上出“语文味”?就是在这一次次看似平常的读书中,我在文字的背后读出了更加丰富的故事,在字里行间品味出了文章的魂。为了让学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我引导他们去找原文和相关资料来阅读。学生读完后,很快就明白了这篇文章并不只是描写了仙人掌的特点,更是在借物喻人,表现了英雄的墨西哥人民不屈斗争的精神。深入理解了教材后,在讲课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我的慷慨激昂与学生的不知所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是唐老师及时帮我解开了心结,她告诉我: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能从学生需求中设计教学策略。于是,在我们几次采用了换位思考这一策略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此时你们就是仙人掌……”,学生顿时不再沉默,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看似普通的教学策略,却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次备课,使我对“备教材”、“备学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读好教材是备好课的首要环节,而备好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又是备好课的必要条件。我就是这样在师傅的引领下,成长起来,一步步走向成熟。
师傅的科研能力提升我的业务水平
唐老师高尚的师德,丰厚的底蕴引领我成长,师傅的科研能力更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工作室的活动都是在科研课题的引领下进行的,工作室成立之初,唐老师就为我们作了“巩固专业思想,大胆开拓创新”的讲座,她告诉我们,先进的理论是教学和科研的先导,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一切教学和科研都将是纸上谈兵。要想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更新教学观念,惟有不断学习。唐老师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在区级课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效性”之下,承担一个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无论是我们自己做课,还是组内听课或是外出学习后,师傅都要求我们围绕课题研究写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反思,鼓励我们潜心研究教学策略的实效性,在反思中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除此之外,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认识,她多次带我们走出学校,走出东城,去感受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潮。
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两年来,我共承担了8节区级以上的研究课,其中一节获全国二等奖,一节获市级一等奖,两节获区级一等奖;有近十篇论文、案例获市区级奖项,其中有6篇文章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我也在今年被评为了市级骨干教师。
在享受“621”工程给予我滋养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履行着骨干教师的职责。对待我的徒弟,我也像唐老师待我那样备加关爱。去年,我校何雪莹老师参加了低年段语文学科“东兴杯”的决赛,我和何老师一起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策略。最终,何老师取得了“东兴杯”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使我备受鼓舞。
我是“621”工程的受益者,也是“621”工程的实践者,我会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努力,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这项育人工程不断释放光彩!■
□刊中刊编辑 王雪莉 朱桂英 江泓 王宇华
两年前,我在第四届“东兴杯”教学大赛中获得了语文学科一等奖,并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在高兴之余,我越发地感到知识贮备还不够丰富,研究能力还那么单薄,指导青年老师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研究力、有指导力的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我被困惑包围着。
2006年9月,令我终生难忘,因为在我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的时候,有幸成为了东城区“621”工程中的一员,作为唐富春老师的徒弟参加到名师工作室中。唐老师是小学教研室语文组的组长,一位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能够成为唐老师的徒弟,兴奋与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在过去两年与唐老师近距离的接触中,我时刻被她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之情所感动,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具时代性与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所折服。这一切深深地教育着我、影响着我,激励我不断前进。
师傅忘我的精神化作我前进的动力
去年,我代表东城区参加了北京市随班就读评优课的比赛。在“备战”的日子里,我和唐老师每周都要见上两三次面。好几次备课时,我都发现唐老师满面通红,嘴唇发紫,我知道她心脏不好,这会儿又不舒服了。我曾试图打断她,让她休息,但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课本。因为我们还没有琢磨出更好的教学策略,我心里有些内疚,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好成绩回报师傅。多少次已是夜幕低垂,教研室楼道里已空旷无人,我和唐老师才相互搀扶着走出大楼。虽然疲惫,但我们却非常兴奋,因为我们终于找到突破点,想出了创新点。终于,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这份荣誉属于师傅,属于每一个帮助我的人。
一位老教师用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庄严,薪火相传使命的神圣,她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是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师傅丰厚的底蕴滋润我不断成长
记得师傅在指导我教学《仙人掌》一课时,先带着我一遍遍读教材,设计教学策略,并告诉我要不断问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确到位了吗?作者的成文思路清楚了吗?有没有上出“语文味”?就是在这一次次看似平常的读书中,我在文字的背后读出了更加丰富的故事,在字里行间品味出了文章的魂。为了让学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我引导他们去找原文和相关资料来阅读。学生读完后,很快就明白了这篇文章并不只是描写了仙人掌的特点,更是在借物喻人,表现了英雄的墨西哥人民不屈斗争的精神。深入理解了教材后,在讲课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我的慷慨激昂与学生的不知所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是唐老师及时帮我解开了心结,她告诉我: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能从学生需求中设计教学策略。于是,在我们几次采用了换位思考这一策略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此时你们就是仙人掌……”,学生顿时不再沉默,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看似普通的教学策略,却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次备课,使我对“备教材”、“备学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读好教材是备好课的首要环节,而备好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又是备好课的必要条件。我就是这样在师傅的引领下,成长起来,一步步走向成熟。
师傅的科研能力提升我的业务水平
唐老师高尚的师德,丰厚的底蕴引领我成长,师傅的科研能力更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工作室的活动都是在科研课题的引领下进行的,工作室成立之初,唐老师就为我们作了“巩固专业思想,大胆开拓创新”的讲座,她告诉我们,先进的理论是教学和科研的先导,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一切教学和科研都将是纸上谈兵。要想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更新教学观念,惟有不断学习。唐老师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在区级课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效性”之下,承担一个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无论是我们自己做课,还是组内听课或是外出学习后,师傅都要求我们围绕课题研究写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反思,鼓励我们潜心研究教学策略的实效性,在反思中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除此之外,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认识,她多次带我们走出学校,走出东城,去感受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潮。
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两年来,我共承担了8节区级以上的研究课,其中一节获全国二等奖,一节获市级一等奖,两节获区级一等奖;有近十篇论文、案例获市区级奖项,其中有6篇文章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我也在今年被评为了市级骨干教师。
在享受“621”工程给予我滋养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履行着骨干教师的职责。对待我的徒弟,我也像唐老师待我那样备加关爱。去年,我校何雪莹老师参加了低年段语文学科“东兴杯”的决赛,我和何老师一起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策略。最终,何老师取得了“东兴杯”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使我备受鼓舞。
我是“621”工程的受益者,也是“621”工程的实践者,我会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努力,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这项育人工程不断释放光彩!■
□刊中刊编辑 王雪莉 朱桂英 江泓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