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北京市窗口园。我们树立“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的办园理念,秉承“爱、勤、精、新”的办园精神,发扬传统,开拓创新,在历史不同时期均走在学前教育发展的前列。1989年,一幼被评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2001年、2008年,一幼和实验园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近3年,幼儿园共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首都文明单位、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近百项荣誉。
落实规划加大投入,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东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为扩展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2000年,一幼创办实验园,大胆进行办园体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实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主办园,自收自支,持续发展。目前,一幼实验园已经成为一所设施完备、多元文化氛围浓郁的双语特色园。
2009年10月,一幼又在东直门外海晟名苑社区建立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分园。新建的一幼分园占地面积4400平米,建筑面积3450平米,9个教学班可接收幼儿近300名,今年已接收90名。新园的建立解决了东直门地区公办园所少、周边居民子女入园难的问题,同时也使一幼的优良传统和办园理念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幼儿园建设中,市区政府共投入装修、设备资金1280万元,为园内配备了各种玩教具、电教设备、运动器械、卫生保健设施等,并设有音体、美劳、国学、视听、益智、感统训练等专用室。这所充满时代气息、富有艺术美感的新园又一次印证了各级领导对学前教育的关怀和重视。
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干部教师专业成长
在东城区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将人才视为教育发展之魂”的背景下,我园利用我区“621”人才引领工程及学区化管理模式,创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让一幼成为培养干部和名师的摇篮。同时,我们还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参加我区举办的各类研修、培训活动,如骨干教师论坛、首席教师研究课、童心杯比赛等活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提供了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我园按照教委总体要求,结合园所实际,确立了符合一幼实际的队伍建设思路。首先,我们通过营造“开放、创新、民主、进取”的优秀园所文化,形成“整体优化,永争一流”的上下认同的价值取向,树立“今天你以一幼为荣,明天一幼以你为荣”的集体荣誉观。其次,不断优化队伍管理机制,制定各项培养措施。如通过“首席教师”授课制、骨干教师优先培养制、成熟教师帮带制、全园分层指导制、网络资源共享制、园本培训激励制等多种方式,为全园教师搭建了多元的成长平台。
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和谐健康成长
一幼本园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教育经验。在课程上,我们实施了人文主题统领下的单元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五大领域的目标、内容融入艺术活动之中,突出艺术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游戏性,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和相互支持的综合艺术教育氛围,达到了“幼儿发展,教师提高”的双赢目标。
一幼实验园在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汉英整合的双语教育模式”,注重追求英语和汉语的整合、课程和生活的整合、能力和知识的整合,既帮助幼儿积累相关学习经验,又培养了幼儿应用双语进行思维、交流的能力。幼儿园编写的园本教材《幼儿园双语整合活动》已由首师大出版社出版。
多年的实践探索,一幼取得了累累硕果。我们编写的北京市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丛书《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探索》、《幼儿园汉英整合课程的探索》已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幼儿园艺术教育‘四性’的实践与探索”和“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分获东城区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实验园成果获北京市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两个园还承接了北京市《纲要》走进东城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展示活动。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园所均衡发展
我们积极承担社区姐妹园所带头人的重任。一幼和实验园分别作为景山东华门学区、和平里学区的组长园,组织了学区教研计划交流、童心杯比赛、阳光体育游戏及材料评选等活动50多次。我们发挥艺术教育和双语教育的优势,承担学区教研组的活动,吸纳了10多个园60多名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为提升学区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作出了贡献。
我们发挥名园长工作室及市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2005年至今,冯惠燕园长先后承担了顺义区、东城区和北京市3个工作室主持人的任务,共培养34名园长(市工作室12名、顺义工作室10名、东城区两期工作室12名)。同时,我园2名市骨干教师和6名区骨干教师分别带园内外徒弟10多名,并先后代培来自全国各地和兄弟区县的幼儿园干部近20名。
我们将优质教育资源向社区延伸。在早教工作中,我们组织青年教师成立了社区“手拉手”志愿队,义务下社区组织早教活动30余次,免费开放早教活动50多次;采用“音乐花园”素材向0~3岁的宝宝进行启蒙教育,为两个学区的500多名幼儿送去了欢笑;联合学区幼儿园编辑早教月报30多期,发放3000余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区婴幼儿及家长的受教育率。
今后我们将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永争一流,追求卓越,以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实现一幼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新东城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落实规划加大投入,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东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为扩展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2000年,一幼创办实验园,大胆进行办园体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实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主办园,自收自支,持续发展。目前,一幼实验园已经成为一所设施完备、多元文化氛围浓郁的双语特色园。
2009年10月,一幼又在东直门外海晟名苑社区建立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分园。新建的一幼分园占地面积4400平米,建筑面积3450平米,9个教学班可接收幼儿近300名,今年已接收90名。新园的建立解决了东直门地区公办园所少、周边居民子女入园难的问题,同时也使一幼的优良传统和办园理念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幼儿园建设中,市区政府共投入装修、设备资金1280万元,为园内配备了各种玩教具、电教设备、运动器械、卫生保健设施等,并设有音体、美劳、国学、视听、益智、感统训练等专用室。这所充满时代气息、富有艺术美感的新园又一次印证了各级领导对学前教育的关怀和重视。
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干部教师专业成长
在东城区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将人才视为教育发展之魂”的背景下,我园利用我区“621”人才引领工程及学区化管理模式,创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让一幼成为培养干部和名师的摇篮。同时,我们还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参加我区举办的各类研修、培训活动,如骨干教师论坛、首席教师研究课、童心杯比赛等活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提供了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我园按照教委总体要求,结合园所实际,确立了符合一幼实际的队伍建设思路。首先,我们通过营造“开放、创新、民主、进取”的优秀园所文化,形成“整体优化,永争一流”的上下认同的价值取向,树立“今天你以一幼为荣,明天一幼以你为荣”的集体荣誉观。其次,不断优化队伍管理机制,制定各项培养措施。如通过“首席教师”授课制、骨干教师优先培养制、成熟教师帮带制、全园分层指导制、网络资源共享制、园本培训激励制等多种方式,为全园教师搭建了多元的成长平台。
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和谐健康成长
一幼本园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教育经验。在课程上,我们实施了人文主题统领下的单元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五大领域的目标、内容融入艺术活动之中,突出艺术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游戏性,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和相互支持的综合艺术教育氛围,达到了“幼儿发展,教师提高”的双赢目标。
一幼实验园在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汉英整合的双语教育模式”,注重追求英语和汉语的整合、课程和生活的整合、能力和知识的整合,既帮助幼儿积累相关学习经验,又培养了幼儿应用双语进行思维、交流的能力。幼儿园编写的园本教材《幼儿园双语整合活动》已由首师大出版社出版。
多年的实践探索,一幼取得了累累硕果。我们编写的北京市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丛书《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探索》、《幼儿园汉英整合课程的探索》已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幼儿园艺术教育‘四性’的实践与探索”和“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分获东城区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实验园成果获北京市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两个园还承接了北京市《纲要》走进东城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展示活动。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园所均衡发展
我们积极承担社区姐妹园所带头人的重任。一幼和实验园分别作为景山东华门学区、和平里学区的组长园,组织了学区教研计划交流、童心杯比赛、阳光体育游戏及材料评选等活动50多次。我们发挥艺术教育和双语教育的优势,承担学区教研组的活动,吸纳了10多个园60多名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为提升学区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作出了贡献。
我们发挥名园长工作室及市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2005年至今,冯惠燕园长先后承担了顺义区、东城区和北京市3个工作室主持人的任务,共培养34名园长(市工作室12名、顺义工作室10名、东城区两期工作室12名)。同时,我园2名市骨干教师和6名区骨干教师分别带园内外徒弟10多名,并先后代培来自全国各地和兄弟区县的幼儿园干部近20名。
我们将优质教育资源向社区延伸。在早教工作中,我们组织青年教师成立了社区“手拉手”志愿队,义务下社区组织早教活动30余次,免费开放早教活动50多次;采用“音乐花园”素材向0~3岁的宝宝进行启蒙教育,为两个学区的500多名幼儿送去了欢笑;联合学区幼儿园编辑早教月报30多期,发放3000余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区婴幼儿及家长的受教育率。
今后我们将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永争一流,追求卓越,以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实现一幼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新东城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