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适切的环境创设,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教育潜力,为幼儿活动提供探索的“支架”,探寻有效培养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环保;创设环境;习惯养成;研究
在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与家长、老师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家长的环保意识淡薄,浪费资源、损害公物的行为司空见惯;另一方面,教师的环保教育措施不力,很多时候对幼儿的环保行为教育停留于说教,忽略幼儿相应环保行为的实践,没有让幼儿从意识上真正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综上所述,学校开展“创设适切环境,促进中班幼儿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缺陷,并对教师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学校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经初步显现出它的效果和价值。虽然环境教育的效应不容易评估,特别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见到成效,但幼儿园在以下几方面还是收获了成功。
培养幼儿环保行为习惯
从局部环境到整体环境的转变 说到幼儿园环保环境,不再局限于某个班级或者角落,而是呈现出从入园到楼梯,从教室到走廊,从吊饰到地面,从户外到室内,每个蕴含環保教育契机的角落都被充分挖掘出来,形成了一个有点有面的整体环境。每层楼面的走廊都着重体现学习活动中挖掘出的环保内容,让幼儿在步入幼儿园的每一眼中都能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平面环境到立体环境的转变 环境创设由平面到立体,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而且也能让幼儿在环境布置中充分地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在创设主题墙面时,我们充分利用墙面与吊顶、墙面与地面的三维空间,立体地呈现主题活动中的环保内容,并根据幼儿发展需求提供大量的废旧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表现,并不断地将幼儿的作品呈现其中。一方面,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废旧材料新用途,感受到自身的点滴行为对周围环境带来变化;另一方面,幼儿设计制作的作品不断呈现在立体环境中,使得环境内涵逐步丰富,加深幼儿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从单一环境到多元环境的转变 现在走入我园,呈现出的环境不再是幼儿绘画的几幅图片,而是出现了亲子作品、宣传海报、绘画图片、手工制作。实物出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内容上也不再局限于节约用水、爱护树木,而是将自然中和生活中的环保要求都尽可能地通过环境呈现出来,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为幼儿良好环保行为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暗示和提醒作用。
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幼儿环保行为呈现出更多的主动性。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在环保行为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原来由老师的督促提醒到现在的主动表现,甚至能够去督促身边的人。走路时,孩子们尽可能地轻轻走路、不讲话,当个别孩子声音太大时,总有同伴“嘘”的声音在提醒。吃饭时,孩子挑出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时,同伴会善意地告诉他,“样样东西都要吃,浪费粮食很可惜”。看到教室的桌椅不整齐了,会有人主动帮忙摆放好。绘画时,总是会先选择一面已经用过的纸张。更有家长告诉我们,在家总是提醒大人少开灯,离开房间随手关灯。从家长的反馈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孩子自身在亲力亲为的时候,还在影响着大人的行为变化,表明孩子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呈现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内化的质变。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 无论在用水用电用纸上,还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中都很自觉注意环保。平时幼儿园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班级垃圾箱都是使用自己制作可更换清洗的垃圾布袋,以便于今后废物再利用。
教师实施环保教育能力的提高 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挖掘主题背景下的环保元素,整合生活、游戏、运动等内容,结合环保节日,将环保元素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拓宽了教师自身对环保内涵的理解,提升了教师利用环境教育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教育契机的敏感度,能够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
环保课程虽然以幼儿为教育对象,但通过幼儿,家长的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借助于环境创设,既拉动了家长的参与,也提高了家长的环保素养。当然,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环境评价。如何保障教师创设的环境是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呢?我们应关注孩子是否与环境的互动,环境是否随着主题的进展及时变更调整,环境是否让孩子有选择、是否有利于孩子经验的整合获得,材料的提供是否有利于多种语言的表达等,让环境成为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无声老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应该超越教室的局限,以学校为中心,向家庭、社会延伸。通过家庭参与、社区的合作可以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让孩子监督家长,让家长带动孩子,让孩子参与社区活动,让社区活动感染孩子,在多方位、多途径的合作互动中,进一步促进幼儿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蒋舰.让“环保意识”在幼儿心田徜徉[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9).
[2]李金凤.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环保;创设环境;习惯养成;研究
在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与家长、老师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家长的环保意识淡薄,浪费资源、损害公物的行为司空见惯;另一方面,教师的环保教育措施不力,很多时候对幼儿的环保行为教育停留于说教,忽略幼儿相应环保行为的实践,没有让幼儿从意识上真正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综上所述,学校开展“创设适切环境,促进中班幼儿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缺陷,并对教师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学校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经初步显现出它的效果和价值。虽然环境教育的效应不容易评估,特别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见到成效,但幼儿园在以下几方面还是收获了成功。
培养幼儿环保行为习惯
从局部环境到整体环境的转变 说到幼儿园环保环境,不再局限于某个班级或者角落,而是呈现出从入园到楼梯,从教室到走廊,从吊饰到地面,从户外到室内,每个蕴含環保教育契机的角落都被充分挖掘出来,形成了一个有点有面的整体环境。每层楼面的走廊都着重体现学习活动中挖掘出的环保内容,让幼儿在步入幼儿园的每一眼中都能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平面环境到立体环境的转变 环境创设由平面到立体,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而且也能让幼儿在环境布置中充分地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在创设主题墙面时,我们充分利用墙面与吊顶、墙面与地面的三维空间,立体地呈现主题活动中的环保内容,并根据幼儿发展需求提供大量的废旧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表现,并不断地将幼儿的作品呈现其中。一方面,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废旧材料新用途,感受到自身的点滴行为对周围环境带来变化;另一方面,幼儿设计制作的作品不断呈现在立体环境中,使得环境内涵逐步丰富,加深幼儿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从单一环境到多元环境的转变 现在走入我园,呈现出的环境不再是幼儿绘画的几幅图片,而是出现了亲子作品、宣传海报、绘画图片、手工制作。实物出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内容上也不再局限于节约用水、爱护树木,而是将自然中和生活中的环保要求都尽可能地通过环境呈现出来,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为幼儿良好环保行为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暗示和提醒作用。
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幼儿环保行为呈现出更多的主动性。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在环保行为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原来由老师的督促提醒到现在的主动表现,甚至能够去督促身边的人。走路时,孩子们尽可能地轻轻走路、不讲话,当个别孩子声音太大时,总有同伴“嘘”的声音在提醒。吃饭时,孩子挑出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时,同伴会善意地告诉他,“样样东西都要吃,浪费粮食很可惜”。看到教室的桌椅不整齐了,会有人主动帮忙摆放好。绘画时,总是会先选择一面已经用过的纸张。更有家长告诉我们,在家总是提醒大人少开灯,离开房间随手关灯。从家长的反馈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孩子自身在亲力亲为的时候,还在影响着大人的行为变化,表明孩子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呈现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内化的质变。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 无论在用水用电用纸上,还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中都很自觉注意环保。平时幼儿园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班级垃圾箱都是使用自己制作可更换清洗的垃圾布袋,以便于今后废物再利用。
教师实施环保教育能力的提高 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挖掘主题背景下的环保元素,整合生活、游戏、运动等内容,结合环保节日,将环保元素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拓宽了教师自身对环保内涵的理解,提升了教师利用环境教育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教育契机的敏感度,能够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
环保课程虽然以幼儿为教育对象,但通过幼儿,家长的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借助于环境创设,既拉动了家长的参与,也提高了家长的环保素养。当然,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环境评价。如何保障教师创设的环境是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呢?我们应关注孩子是否与环境的互动,环境是否随着主题的进展及时变更调整,环境是否让孩子有选择、是否有利于孩子经验的整合获得,材料的提供是否有利于多种语言的表达等,让环境成为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无声老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应该超越教室的局限,以学校为中心,向家庭、社会延伸。通过家庭参与、社区的合作可以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让孩子监督家长,让家长带动孩子,让孩子参与社区活动,让社区活动感染孩子,在多方位、多途径的合作互动中,进一步促进幼儿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蒋舰.让“环保意识”在幼儿心田徜徉[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9).
[2]李金凤.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