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疏导学生逆反心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面对学生的这些表现,我常常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查阅了很多资料后,最终我发现学生表现出的现象和行为与他们的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关系,由此我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我通过对本校七、八、九年级学生的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有15%~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倾向。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要正确疏导逆反心理现象。
  
  一、转变思想,充分尊重
  
  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只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学生。进而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或消除逆反心理。
  教学成功案例:
  记得有这么一个学生,他一直认为自己在老师眼里一无是处,对于老师的说教爱理不理,自己嘴里也老嘀咕:我是坏孩子,我是最差的。个人卫生更是不在乎,同学要求他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抽屉,相反,他却将座位搞得更乱更脏。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后,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让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他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我将信留在那里,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他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走出了教室,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学生谨慎地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我进教室将信装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写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该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中间,我利用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了他,达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说教效果。
  
  二、感情投入,密切关系
  
  我们教育者要经常接触学生,加强师生互动的频率,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映、言谈、反馈等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时机,促进教育过程中师生的认同度。讲究教育艺术,融情于教,融理于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环境,因人因时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班会课、活动等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心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要关心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充分尊重、信任他们,遇到偶发事件或学生的失礼言行要制怒,要理智地进行冷处理。对他们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善于等待,要有耐心、恒心和爱心。
  
  三、分析导向,建构认知
  
  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学生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其进行模仿,难以辨清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分,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或消除逆反心理。
  
  四、积极鼓励,合理调用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赞美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的确是个好办法。 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学生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总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和引导,需要各种教育措施的协同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我每天都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我坚信用师者广博的爱,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会在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永恒的痕迹。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考生应在语言技能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要求,其中,“听”是基本的语言技能之一,英语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同时,听力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一直是重头戏,听力的好坏对英语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日常英语教学中的经验,列举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为推动听力教学改革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一、学生在听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富于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英语课堂学习,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这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我在平时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为自己的自卑个性而苦恼不已,他们对自卑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他们希望改善个性但又不知道该怎样行动。下面我就谈谈自卑这个话题。      一、谈——自卑之感     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  ①总感到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就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  
一、课前准备  1.对教材的研究。  我们目前使用的《新目标》教材,起点高、难度大,知识点零散,教师必须花大气力研究教材。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每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地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活动。   2.对学生的研究。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求得课
“通感”作为心理学名词可能不被人们所了解。此词来自于希腊语“synaesthesia”,简单理解就是“同时感受”。它是指对一个感官或感觉区域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者感觉区域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体的两个甚或多个器官面对同一事件、物体等刺激时而先后产生了相互的感应。比如说有些学生看到字母A会引起红色的感觉,有些学生听到“do”,会看到黄色等。音乐鉴赏是人们通过某些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