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长久的历史岁月之中形成了多个民族共生的发展局面,而不同民族又有着多样性文化内涵,民歌则属于文化内涵范畴之中,针对广西区域民歌而言其具备的地域性独特风格更是受到了较多因素影响,其中地理环境作用于民歌形成,而地方方言作用于民歌演唱方式,民族文化则作用于民歌创作,正是因为这三方面塑造了广西区域民歌独有的地域性风格,基于此本文就作用于广西区域民歌相应地域性风格的三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关于广西区域民歌方面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西;民歌;地域性风格
众所周知民歌源于日常劳作生活,而长久以来劳动人民往往利用民歌传达内心的生活感受,可以说民歌是劳动者生活实践的文化结晶,而民歌之所以具备地域性独特风格与其形成以及演唱方式和相应的创作三方面息息相关,下面就该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初探广西地理环境作用于民歌形成
广西具备独特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能够对民歌形成带来多方面影响,而在广西区域众多民歌之中也常常对地理风土予以描述,如大众所熟知的“可爱南宁”歌曲中“翡翠色云霞以及满城木菠萝浓香和绿色云与风、四季常青和百花争艳”都是对广西区域地理环境优美风光的栩栩如生展现,而地理环境实际作用于民歌形成可以以壮族山歌为例,壮族人民长久以来均是在大山中生活劳作,而山中环境促使其对大山有着浓厚感情,劳作于大山之中自然闲时也会利用歌声来表达心中所思所想,进而便形成了固定的“那山歌”,而该种来源于大山环境的民歌有三种,第一种是高腔山歌,壮族人民在山间劳作时不同山头的人们利用高腔山歌互相联络感情,因此该种山歌形成之后具备高亢曲调以及嘹亮音域,在旋律方面更加以七度以及五度和相应的四度音程为主,具备较为自由的节奏,如山歌“双盘花”就是山头间的对唱,有问有答,歌曲内容更是随性自然“老子打儿什么花”,“正月里是什么花”等等;第二种则是平调山歌,该种山歌是自然性真嗓子演唱,曲调也较为优美和舒展,常常被田间热恋男女所演唱,试想恋爱之中男女于优美山间环境劳作或者是嬉戏打闹唱此种山歌是如何美妙,如“妹郎交心正甜”等;第三种是评语山歌,表现为平话演唱同时具备较窄音域,节奏旋律上以朴实平稳为主,而无论是哪一类型山歌,如果壮族人民没有生活在大山环境之中,其“那山歌”也不会形成,更不会产生多种表达类型,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真正的作用于山歌形成。
二、探析广西地方方言作用于民歌演唱方式
广西区域地域性山歌风格除了与其形成有着内在关联之外,还与其演唱方式息息相关,而演唱方式则受到了广西区域地方方言的作用。具体来讲不同民族方言各不相同,而方言也是劳动人民沟通交流关键工具,其对于山歌具体演唱也有着重要影响,以瑶族民歌为例,瑶族具备多样复杂民歌内容,在曲调方面激昂同时高亢,旋律上更加起伏跌宕,歌词通常是由地方方言而组成,听起来优美中又渗透着别样的风情,在瑶族中对于韵律是十分讲究的,也较少采用拖腔,如民歌“蝴蝶歌”中歌词“山上咧呦喂茶花,花蝶蝴蝶咦呦喂得得呼来”其中“咧呦喂”以及“咦呦喂”“得得呼来”等均属于瑶族人民日常生活方言,而这些方言添加在歌曲中使得瑶族民歌婉转而又动听,该首歌瑶族人往往会用梧州土话来实际进行演唱,因此该首“蝴蝶歌”又被熟称为是“梧州小歌”,由此也不难看出方言对于广西区域民歌的实际演唱方式的作用影响,而也是形成地域性独特风格的关键。
三、探析广西民族文化作用于民歌创作
广西区域地域性山歌风格除了与其形成和演唱方式较为相关之外,还与民歌创作有着较深联系,而民歌创作则是民族文化熏陶下的产物,具体来讲,广西区域长久以来就有着酒文化,而酒文化的由来是广西各个民族多居于大山之中,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加之气温炎热,湿热环境之下艰苦的劳作并没有给广西区域人民带来痛苦,反而是将所有的动力凝聚在了酒中,无论是瑶族人还是壮族人等均较为喜欢喝酒,长期以往酒文化便产生,而由酒文化随之创作的民歌也是较为丰富,大众所熟知的“三月三祝酒歌”歌词内容便是“三月初三喜气洋洋,全家外出玩一趟喝酒聊天真自在”,而从酒文化创作而来的民歌展现着广西区域人民的吃苦耐劳以及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总结来讲无论是被方言作用下的演唱方式,还是被地理环境作用下的民歌形成,又或者是在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民歌创作,可以说是共同构成了广西区域地域性民歌风格。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时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在该种环境背景下各个民族凝结在一起,多民族更加促使我国文化具备多元性以及深厚性,针对广西区域民歌而言其地理环境深深影响着民歌形成,而地方方言也深深作用着其演唱方式,尤其是民族的文化更是对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广西区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性民歌风格,本文将广西区域民歌具备的地域性独特风格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后续民歌传承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戴伟.广西民歌传承人教育体系中视唱教材建设的基础定位与发展创新[J].大众文艺,2013(09):203-204.
[2]赖世娟.浅谈广西原生态民歌的风格特征[J].音乐创作,2013(10):167-168.
[3]尹庆红.民歌与文化认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J].民族艺术,2013(05):117-123.
关键词:广西;民歌;地域性风格
众所周知民歌源于日常劳作生活,而长久以来劳动人民往往利用民歌传达内心的生活感受,可以说民歌是劳动者生活实践的文化结晶,而民歌之所以具备地域性独特风格与其形成以及演唱方式和相应的创作三方面息息相关,下面就该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初探广西地理环境作用于民歌形成
广西具备独特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能够对民歌形成带来多方面影响,而在广西区域众多民歌之中也常常对地理风土予以描述,如大众所熟知的“可爱南宁”歌曲中“翡翠色云霞以及满城木菠萝浓香和绿色云与风、四季常青和百花争艳”都是对广西区域地理环境优美风光的栩栩如生展现,而地理环境实际作用于民歌形成可以以壮族山歌为例,壮族人民长久以来均是在大山中生活劳作,而山中环境促使其对大山有着浓厚感情,劳作于大山之中自然闲时也会利用歌声来表达心中所思所想,进而便形成了固定的“那山歌”,而该种来源于大山环境的民歌有三种,第一种是高腔山歌,壮族人民在山间劳作时不同山头的人们利用高腔山歌互相联络感情,因此该种山歌形成之后具备高亢曲调以及嘹亮音域,在旋律方面更加以七度以及五度和相应的四度音程为主,具备较为自由的节奏,如山歌“双盘花”就是山头间的对唱,有问有答,歌曲内容更是随性自然“老子打儿什么花”,“正月里是什么花”等等;第二种则是平调山歌,该种山歌是自然性真嗓子演唱,曲调也较为优美和舒展,常常被田间热恋男女所演唱,试想恋爱之中男女于优美山间环境劳作或者是嬉戏打闹唱此种山歌是如何美妙,如“妹郎交心正甜”等;第三种是评语山歌,表现为平话演唱同时具备较窄音域,节奏旋律上以朴实平稳为主,而无论是哪一类型山歌,如果壮族人民没有生活在大山环境之中,其“那山歌”也不会形成,更不会产生多种表达类型,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真正的作用于山歌形成。
二、探析广西地方方言作用于民歌演唱方式
广西区域地域性山歌风格除了与其形成有着内在关联之外,还与其演唱方式息息相关,而演唱方式则受到了广西区域地方方言的作用。具体来讲不同民族方言各不相同,而方言也是劳动人民沟通交流关键工具,其对于山歌具体演唱也有着重要影响,以瑶族民歌为例,瑶族具备多样复杂民歌内容,在曲调方面激昂同时高亢,旋律上更加起伏跌宕,歌词通常是由地方方言而组成,听起来优美中又渗透着别样的风情,在瑶族中对于韵律是十分讲究的,也较少采用拖腔,如民歌“蝴蝶歌”中歌词“山上咧呦喂茶花,花蝶蝴蝶咦呦喂得得呼来”其中“咧呦喂”以及“咦呦喂”“得得呼来”等均属于瑶族人民日常生活方言,而这些方言添加在歌曲中使得瑶族民歌婉转而又动听,该首歌瑶族人往往会用梧州土话来实际进行演唱,因此该首“蝴蝶歌”又被熟称为是“梧州小歌”,由此也不难看出方言对于广西区域民歌的实际演唱方式的作用影响,而也是形成地域性独特风格的关键。
三、探析广西民族文化作用于民歌创作
广西区域地域性山歌风格除了与其形成和演唱方式较为相关之外,还与民歌创作有着较深联系,而民歌创作则是民族文化熏陶下的产物,具体来讲,广西区域长久以来就有着酒文化,而酒文化的由来是广西各个民族多居于大山之中,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加之气温炎热,湿热环境之下艰苦的劳作并没有给广西区域人民带来痛苦,反而是将所有的动力凝聚在了酒中,无论是瑶族人还是壮族人等均较为喜欢喝酒,长期以往酒文化便产生,而由酒文化随之创作的民歌也是较为丰富,大众所熟知的“三月三祝酒歌”歌词内容便是“三月初三喜气洋洋,全家外出玩一趟喝酒聊天真自在”,而从酒文化创作而来的民歌展现着广西区域人民的吃苦耐劳以及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总结来讲无论是被方言作用下的演唱方式,还是被地理环境作用下的民歌形成,又或者是在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民歌创作,可以说是共同构成了广西区域地域性民歌风格。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时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在该种环境背景下各个民族凝结在一起,多民族更加促使我国文化具备多元性以及深厚性,针对广西区域民歌而言其地理环境深深影响着民歌形成,而地方方言也深深作用着其演唱方式,尤其是民族的文化更是对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广西区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性民歌风格,本文将广西区域民歌具备的地域性独特风格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后续民歌传承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戴伟.广西民歌传承人教育体系中视唱教材建设的基础定位与发展创新[J].大众文艺,2013(09):203-204.
[2]赖世娟.浅谈广西原生态民歌的风格特征[J].音乐创作,2013(10):167-168.
[3]尹庆红.民歌与文化认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J].民族艺术,2013(05):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