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尿失禁:“起搏器”来帮忙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uajian2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手记
  65岁的李阿婆5年前出现“尿频、尿急、小便憋不住、每天尿裤子”的症状。为了避免“漏尿和出门就找厕所”的尴尬和麻烦,老人平日里不敢出门,也不敢多喝水,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为了治病,李阿婆的家人曾带她去过不少医院,尝试了吃药、电刺激理疗等很多种治疗方法,然而效果并不明显。不久前,李阿婆的女儿在报纸上看到仁济医院开设了盆底疾病诊疗中心,便带着母亲慕名前往就诊。经检查,李阿婆患的是急迫性尿失禁,盆底中心吕坚伟主任建议李阿婆做个小手术,只要安装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刺激器(膀胱起搏器),就能有效改善尿失禁。李阿婆很犹豫,不相信这么个小东西就能解决困扰自己这么多年的疾病。在女儿的劝说下,李阿婆最终接受了手术。术后第二天,李阿婆就欣喜地对女儿说:“我昨天晚上只去了2次厕所,而且尿不湿也是干的。”术后一周,她便高高兴兴地出院了。术后2个月,李阿婆已经不再需要使用尿不湿,行走、运动均不受任何影响,还能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再也不用为无法控制的尿频、尿急、漏尿而不敢出门了。
  我们为李阿婆安装的叫做“膀胱起搏器”是治疗排尿功能控制障碍的一种新型治疗装置,利用微电极对人体下腰部控制膀胱尿道入口肌肉的神经(骶神经)进行刺激,明显改善膀胱控制功能,缓解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症状。
  “社交癌”凸显尿失禁之“痛”
  据统计,在45岁以上已生育的女性人群中,尿失禁的发病率高达40%~45%。然而,与尿失禁的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其极低的就诊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对该病认识不足或羞于启齿,另一方面是部分患者将尿失禁视为自然老化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事实上,严重的尿失禁除了给患者带来生活、工作和社交方面的影响外,还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甚至痛苦。由于经常出现尿失禁,患者往往不愿接近他人,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更不敢坐别人的床椅,怕被人嘲笑。因此,尿失禁又被称为“社交癌”。同时,尿失禁还会导致会阴部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损害,直接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绝经后女性尿失禁高发
  引起尿失禁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绝经。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减少甚至缺乏,排尿功能减弱,尿道黏膜下组织萎缩、硬化,血管床减少,易发生老年性尿道炎、尿频和尿失禁。此外,分娩次数多、经阴道分娩或产钳助产者、新生儿为巨大儿的母亲,均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尿道及膀胱的支持组织的损伤,进入老年期以后,更容易发生尿失禁。此外,失眠、独居、肥胖、习惯性便秘、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中风(脑卒中)、帕金森病、骨折、糖尿病等,均与尿失禁发病相关。
  尿失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运动、咳嗽或腹部用力时就会出现漏尿现象,平时可能需要使用护垫、卫生棉或尿失禁裤;另一类是急迫性尿失禁,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表现,是一种急迫想排尿的欲望伴尿不自主地流出,表现为有强烈尿意的不自主性漏尿。
  急迫性尿失禁:植入“起搏器”可见效
  轻中度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以服用M受体阻滞剂类的药物来改善症状。中重度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心理也会受影响,往往需要通过植入膀胱起搏器来缓解症状。
  膀胱起搏器植入术是微创手术,只需局部麻醉,术后次日即可出院。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可自行控制刺激器的开关,通过微电流刺激改善不稳定的膀胱神经;医生也可根据病情进展调整程控设定。在欧美国家,膀胱起搏器已广泛应用于超过20万例膀胱控制障碍患者,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后,患者去厕所的次数减少,尿液漏出事件减少或消失,导尿次数减少或不再需要导尿,能够恢复正常活动,如散步、整夜安睡、外出用餐、旅行、参加社会活动等。同时,膀胱起搏器治疗是可逆的,可以在任何时候终止。此外,膀胱除了能治疗顽固性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还能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排尿困难和慢性盆腔疼痛等多种盆底疾病。
  “起搏器”通过刺激骶神经,改善膀胱控制功能
  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手术可治愈
  常用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包括:盆底肌锻炼和微创吊带手术。盆底肌锻炼包括自己提肛收缩训练和理疗仪辅助下反馈电刺激功能治疗。微创吊带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治疗机制是在尿道下方置入一根吊带,以提供合适的尿道关闭压。手术时间短(只需15分钟)、恢复快(术后3天即可出院)、治愈率高,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就算再怎么咳嗽,也不会再漏尿了。
  微创尿失禁吊带术,提供合适的尿道关闭压
  专家简介
  吕坚伟
  上海交通大学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南部)主任、医学博士、上海市排尿及盆底疾病会诊中心副主任、国际盆底疾病协会理事、全国OAB诊治联盟委员、上海医学会尿控及整形学组委员。擅长排尿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疼痛、盆底脏器脱垂、尿频尿急以及膀胱阴道瘘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东院)、周二上午(西院)、周四(南院)
  盆底中心联合门诊:周二下午(南院)
其他文献
癌症的化学预防是指使用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物质来抑制或防治癌症发生的一种方法。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化学预防剂为西兰花中的莱菔硫烷,十字花科疏莱中的异硫氰酸酯,绿茶中的儿茶素,葡萄中的白黎芦醇,姜黄中的姜黄素以及微量元素硒。其中,微量元素硒的研究比较多,位列第一位。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低硒地区癌症发生率高于富硒地区癌症发生率。如果硒摄入量较多,癌症发生概率较小,这从宏观上建立了硒与癌症的关系。国内研
心理疾病:也要及早就医  如约来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时,赵敏教授已经开始了她的工作。来就诊的这位患者是位中年男性,前阵子,他在外面聚会时,突然感觉到不舒服、特别恐惧,全身开始发抖,胸口感觉憋闷,感到心慌、呼吸困难。周围的人看情况不好,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并没有发现躯体方面的异常,建议他到精神卫生中心检查心理方面的问题。来就诊时,患者的症状已经缓解,但还是有些担心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疾病的发生、加重,乃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往往都与医学知识的空白有关。比如,有些患者在出现剧烈胸痛、胸闷等典型心梗症状时,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而是选择一忍再忍,直到出现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后,才被送到医院急救;还有些患者,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却从不放在心上,不去医院就诊,也不愿意服药,直到发生冠心病、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才追悔莫及。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警示我们,医学知识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当妈以后,常常跟儿子说起自己的童年故事。记忆中的节日总是与好吃的有关,那些应景的美食以及爸妈做美食时忙碌的身影,一起留存心间,每每说起,满是甜蜜,儿子也听得直咽口水。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做好吃的给儿子。我不想让儿子的童年记忆里缺了妈妈在厨房忙碌这一段,我希望他像我一样,能与食物深深地链接,与家有关,与爱有关。感谢儿子,让我有足够的动力做出每一个突破自己的决定!就这样,我慢慢告别了"厨房小白",走向
周达新(主任医师)龙愉良  入秋以后,尽管白天的阳光还很强烈,但早晚的气温已悄悄回落,正所谓“天阶夜色凉如水”。与此同时,中山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部也比夏天更加繁忙了:早上天还没亮,门诊大厅的挂号窗口前,等待就医的人们就排起了长龙;住院部的床位更是紧张,病房里的医生无法按时下班已是家常便饭。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使心脏“闹脾气”,大家应提高警惕。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
肿瘤超声介入治疗  胡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教授  医疗专长:泌尿科、普外科(尤其是胰腺肿瘤、胆道肿瘤)、甲状腺等疑难病症的超声诊断,超声下肾肿瘤、肝癌、甲状腺肿瘤、前列腺癌等的微创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周五上午    问:我父亲最近查出患有肺癌,需要手术治疗,但我担心手术创伤太大。听说现在不开刀也能治肿瘤,怎么治?有效吗?  胡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原先需要开刀才能治
乳腺癌  生活实例  3年前,25岁的小张因乳房肿块来医院就诊,在术前彩超检查后,被初步诊断为“乳房肿块,乳腺癌可能”。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乳腺癌”。在规范的保乳手术及综合治疗后,为了“是否能生育、什么时候生育较安全”的问题,医患双方沟通了数年……  乳腺癌术后能否生育?业界有争论  我国乳腺癌在发病率日益上升的同时,发病年龄也更加宽泛。很多年轻女性在孕前进行乳房肿块切除手术后,意外地发现这个
老故事  清朝道光十九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至广州禁烟。西方国家的领事用西餐招待林则徐,饭后为他准备了一道冰淇淋。林则徐不知冰淇淋为何美食,看到有气冒出,以为是热的,便用嘴吹之,好让这道菜凉了再食。领事大笑,把林则徐气得吹胡子瞪眼。过了一段时间,林则徐宴请那些领事吃饭,餐桌上都是凉菜。之后,一道芋泥被端上餐桌,颜色灰白,表面闪着油光,看上去没有一丝热气。那些领事以为这也是一道凉菜,用汤匙舀了
他山之石:美国“膳食圣经”新版本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结合本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目的是帮助居民合理选择食物,以改善营养和健康状况。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定期修订及发布膳食指南。《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自1980年起,每5年由美国农业部、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共同发布。2016年初,美国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8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中外营养界激起千层浪。 
专家支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近年来,在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催化下”,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许多老年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青年人身上。尤其是近几个月,中年人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让人唏嘘不已。  中年人群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家庭幸福生活的“中流砥柱”,往往承受着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更大的压力。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开始退化,再加上缺乏运动、过量饮酒、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