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心智技能,而观察能力是心智技能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创设条件,引导观察
對于初中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因此,教师就应该通过直观教学,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性材料,使之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观察能力也有效地得到发展。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地创造条件,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观察机会。如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实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等。通过具体细致的观察,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欲望。
2.联系实际,帮助观察
现实生活中的实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所发现的图像给人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就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加以诱导,教会他们有具有的观察方法。在观察某事物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有序观察。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否则,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会杂乱无章。如在观察同一对象时,有的从上往下看,有的从下往上看;有的从局部到整体;还有的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等。不仅如此,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如在指导写建筑物的习作时,我组织学生观看《龙川火车站》的录像,在观察时,引导学生按有序观察法观察火场站,并注意火场站的大小、造型及其内外特征。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怎样描写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怎样确定描写重点,怎样内外结合去表现建筑物的特征等。静中观察景,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因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活泼,真实感人。如由远到近观察后的这样写:高大雄伟、壮观美丽的龙川火车站,座落在龙川开发区;从下到上观察后的这样写:火场站大楼有五层高,“龙川站”三大字,镶在大楼高处的正面匾上。车站门口的大广场上,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这里乘上各式车辆前往祖国的四面八方;由外往内观察后是这样写的: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有上千个座位,大厅里有精品商场、电报、电话等服务设施;龙川火车站是一个现代化功能比较齐全的火车站。
3.抓住关系,指导观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这要求教师先叙述说明事物的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必须联系,在针对这种关系,予以必要点拨。
首先,在以果导因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看,细心地听,认真地想,并根据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平时的经验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推断,进而得出结论。《呆若木鸡》是一篇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成语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了“似木鸡矣”和“异鸡不敢应者,反走矣。”的关系,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插图,从斗鸡的形情姿势,去领会“其德全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从事实与观察,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中,去分析“呆若木鸡,为什么反而战无不胜?”的缘故。这样就从分析课文的因果关系中,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效地得到了训练。
其次,在由事究理的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先启发学生由事究理中寻求依据。即要从客观事物中,寻根问底,了解事物的根据和道理。我在教《石缝间的生命》时,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观察课文插图,弄清石缝间的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三种植物的生命特征,即野草为什么“只有三两片长的细瘦的薄叶”?蒲公英为什么“显得坚韧而苍老,叶因枯蒌而失去光泽”?松柏为什么会“扭曲地、旋转地生长着,并且每一寸树皮都结着伤疤”?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仔细的观察而得出结论。因为石缝间缺少土镶、水份和营养。通过这样看,听和想较为复杂的观察方法,学生得到了较深刻的理解,从而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08-02-21
1.创设条件,引导观察
對于初中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因此,教师就应该通过直观教学,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性材料,使之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观察能力也有效地得到发展。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地创造条件,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观察机会。如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实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等。通过具体细致的观察,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欲望。
2.联系实际,帮助观察
现实生活中的实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所发现的图像给人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就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加以诱导,教会他们有具有的观察方法。在观察某事物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有序观察。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否则,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会杂乱无章。如在观察同一对象时,有的从上往下看,有的从下往上看;有的从局部到整体;还有的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等。不仅如此,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如在指导写建筑物的习作时,我组织学生观看《龙川火车站》的录像,在观察时,引导学生按有序观察法观察火场站,并注意火场站的大小、造型及其内外特征。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怎样描写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怎样确定描写重点,怎样内外结合去表现建筑物的特征等。静中观察景,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因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活泼,真实感人。如由远到近观察后的这样写:高大雄伟、壮观美丽的龙川火车站,座落在龙川开发区;从下到上观察后的这样写:火场站大楼有五层高,“龙川站”三大字,镶在大楼高处的正面匾上。车站门口的大广场上,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这里乘上各式车辆前往祖国的四面八方;由外往内观察后是这样写的: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有上千个座位,大厅里有精品商场、电报、电话等服务设施;龙川火车站是一个现代化功能比较齐全的火车站。
3.抓住关系,指导观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这要求教师先叙述说明事物的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必须联系,在针对这种关系,予以必要点拨。
首先,在以果导因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看,细心地听,认真地想,并根据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平时的经验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推断,进而得出结论。《呆若木鸡》是一篇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成语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了“似木鸡矣”和“异鸡不敢应者,反走矣。”的关系,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插图,从斗鸡的形情姿势,去领会“其德全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从事实与观察,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中,去分析“呆若木鸡,为什么反而战无不胜?”的缘故。这样就从分析课文的因果关系中,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效地得到了训练。
其次,在由事究理的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先启发学生由事究理中寻求依据。即要从客观事物中,寻根问底,了解事物的根据和道理。我在教《石缝间的生命》时,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观察课文插图,弄清石缝间的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三种植物的生命特征,即野草为什么“只有三两片长的细瘦的薄叶”?蒲公英为什么“显得坚韧而苍老,叶因枯蒌而失去光泽”?松柏为什么会“扭曲地、旋转地生长着,并且每一寸树皮都结着伤疤”?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仔细的观察而得出结论。因为石缝间缺少土镶、水份和营养。通过这样看,听和想较为复杂的观察方法,学生得到了较深刻的理解,从而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0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