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生物教学;情境;探究动机;角色扮演;猜想;讨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50—01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能力相当的两位学生,在学习同一门功课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而另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大好或很差。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促使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不同。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需要、兴趣、理想和信念等都是构成动机的心理因素。在初中生的动机系统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其行动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会对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实验等去积极主动地认识、探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习的过程中。
一、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的扮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寬松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动机。如在教学“种子的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演小品的方式导入教学:首先请五位学生按其扮演的植物类群的进化顺序上场,并诉说各自“家族”的特征,讨论哪个“家族”的种类最多?哪个“家族”的贡献较大?这样,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与教师一起探究相关的知识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也会在一种宽松、和谐、动态的环境中自然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
二、创设“猜想”情境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对学生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设猜想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预见能力和洞察能力日趋重要起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但值得注意的是,猜想并不是凭空乱猜,而是指学生在某个具体探究活动中合理运用自己的直觉思维。如在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学生们有这样的猜想:鼠妇吃泥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所以每只鼠妇都能繁殖后代。学生们开始主动地观察、探究,证明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进行合理地猜想,既能够使生物问题变得丰富、有趣,又能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三、创设自由的讨论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活动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常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赞许是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会表现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在进行发散性思维时也无需处于防御的心理状态,从而保持心理上的自由奔放状态,以利于进行猜测和探究。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组合,给学生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安全的讨论环境,让他们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讨论起来也比较融洽,发现问题也多了,解决疑难问题的速度也快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有了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创设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自由地讨论、理解以及接受知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50—01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能力相当的两位学生,在学习同一门功课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而另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大好或很差。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促使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不同。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需要、兴趣、理想和信念等都是构成动机的心理因素。在初中生的动机系统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其行动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会对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实验等去积极主动地认识、探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习的过程中。
一、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的扮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寬松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动机。如在教学“种子的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演小品的方式导入教学:首先请五位学生按其扮演的植物类群的进化顺序上场,并诉说各自“家族”的特征,讨论哪个“家族”的种类最多?哪个“家族”的贡献较大?这样,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与教师一起探究相关的知识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也会在一种宽松、和谐、动态的环境中自然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
二、创设“猜想”情境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对学生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设猜想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预见能力和洞察能力日趋重要起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但值得注意的是,猜想并不是凭空乱猜,而是指学生在某个具体探究活动中合理运用自己的直觉思维。如在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学生们有这样的猜想:鼠妇吃泥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所以每只鼠妇都能繁殖后代。学生们开始主动地观察、探究,证明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进行合理地猜想,既能够使生物问题变得丰富、有趣,又能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三、创设自由的讨论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活动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常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赞许是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会表现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在进行发散性思维时也无需处于防御的心理状态,从而保持心理上的自由奔放状态,以利于进行猜测和探究。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组合,给学生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安全的讨论环境,让他们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讨论起来也比较融洽,发现问题也多了,解决疑难问题的速度也快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有了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创设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自由地讨论、理解以及接受知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