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5日,G20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发表公报认为:最近国际经济事件显示可持续财政的重要性,各国有必要以各自方式采取可信的、有利于增长的财政健全措施。财政问题严重的国家必须加快财政结构调整的速度。近期事件强调了可持续公共财政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各国制定可靠的、有利于增长的措施,来实现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适应国内情况。受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所累,二十国集团认定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能力“脆弱”,“二次探底”风险加大。最近一些国家宣布削减2010年赤字,巩固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我们对此表示欢迎。从2009年12月开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拉开序幕,随后危机逐步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希腊危机已经不单单是希腊自身的公共财政问题,现已对其周边国家造成负面影响,更可怕的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风波最后的落脚点在欧元、英镑等重量级货币的前途命运上。为了防止危机蔓延,力保欧元稳定,2010年5月10日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共同出资7500亿欧元,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和信贷市场仍然对希腊充满了不信任,加之在此次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中,欧美各国复苏的基础较为脆弱,可以说危机仍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全球经济复苏无疑雪上加霜。本文以希腊为例,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机理,并通过分析为中国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
2001年,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请美国投行高盛为其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通过这桩交易使希腊账面上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规定,隐瞒了希腊政府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赤字规模,为这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008年次贷危机后,希腊等欧盟成员国为了刺激经济,纷纷大量举债,当政府债务急剧扩张,投资者们开始怀疑政府的偿债能力,于是纷纷抛售风险高的那些国家的国债和国债衍生品,冰岛和希腊这样的国家无疑被列在首位。各国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则成为此次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财政赤字严重超标,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宣布把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 ”,随后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BB ”下调至“BB ”,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继希腊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等级也被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先后几次下调,2010年伊始,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全面升级。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危机对欧盟区的影响
在欧盟区内并非只有希腊面临庞大的债务和财政赤字的困境,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中,希腊的债务问题并不能形成扩散效应,但是,当主权债务问题发生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基本生态中时,其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辐射到包括债权国在内的欧元区金融生态的各个层面。从目前来看,欧盟给予希腊巨额贷款的方便,短期内虽然使得希腊局势趋于稳定,但是政府用主权信用的形式,用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办法,即用更长的杠杆来实现危机的解救,这样的援助根本不会解决本轮危机。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的西班牙约1.6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是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经济规模之和的两倍。2009年西班牙GDP萎缩了3.6%,财政赤字激增至GDP的11.4%,一旦西班牙这样的大国爆发主权信用危机,则可能拖累整个欧元区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如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欧元区不采取彻底“财政”改革方案,整个欧洲经济都会被主权债务危机拖垮。
(二)减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较大。近一个月来,全球股市全线下挫,股市市值缩水约7万亿美元。投资者不仅担心欧洲国家难以解决债务危机,甚至担心美国就业市场的改善程度可能也不及预料,更担心全球经济是否真的会出现二次探底。目前,许多经济体至今仍未退出次贷危机中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欧盟甚至全球却又再次陷入应对希腊等南欧国家的危机之中,趋于乐观的全球经济复苏将会变得更加艰难同时也加大了全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退出的难度。
(三)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的冲击,外汇储备可能贬值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开放经济体都难以在一种区域性金融危机中完全置身事外。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暗淡,这无疑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显著负面冲击。冲击之一是欧元区国家可能实施更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自2007年以来,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政府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首当其冲中国将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据统计,4月份,我国对欧出口的增速还维持在25%,但这种反应可能会比较滞后。在5--6月,特别是三季度反应会比较明显,有可能会下降6--7个百分点;冲击之二是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难度增大。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汇资产增持更多欧元资产,随着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爆发,欧元对日元与美元已经显著贬值,并可能进一步贬值,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难度。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一)财政与统一货币的制度性缺陷
本轮危机充分暴露出欧元区体系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即在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行使,而财政政策却由主权国家分而治之,这种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货币政策之间的失衡导致成员国失去了能够熨平危机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工具,二者的松紧搭配才会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由于欧元区实施统一货币政策,各国缺少了利率和汇率两大工具的支持,为了走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成员国只能借助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加之,这些国家的债券也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投机对象,结果造成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物价和工资迅速上涨,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已经完全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还款能力,以至于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进而引发主权债务危机。
(二)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欧元区一体化之后各国经济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尽管都是欧元区国家,但各国的预算状况千差万别。各国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也使财政政策难以有效协调, 但为了建立更为庞大的组织,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都极力拉拢那些希望加入进来但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的国家。加入欧元区后,各国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希腊这样的国家没有资源优势,没有领先的创新优势,而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就垄断了对外出口,强势国家与弱势国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往在维护欧元与欧洲一体化的更高诉求下,经过欧洲政治精英的努力得以调和妥协,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问题凸显,外围国与核心国之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着明显的不相适应,欧元区无法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外围国无法利用货币贬值快速形成对外盈余,也无法维持当前的财政赤字,使其陷入一种结构性的衰退,并且还面临债务膨胀,外围国与核心国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候还会造成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希腊无节制的信贷最后需要德国这样的大国来埋单,这种只靠成员国的相互救济渠道单一且不持续,使得欧元区的救助机制极难建立,危机爆发之初并未及时得到解决,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三)经济结构单一偷逃税严重脱收来源有限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腊自身经济发展状况所致。希腊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主要是以海运、旅游等外需型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非常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希腊海运市场急剧萎缩,航运业2009年的年收入下降了27.6%,旅游收入快速下滑,2009年赴希腊旅游的美国游客减少了24.2%,同时欧盟成员国进入希腊的游客也锐减了19.3%,来自两地的旅游业收入分别减少16.2%和14%,这些支柱产业的萎缩直接导致了希腊财政收入锐减。在希腊,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据估计,希腊政府因偷逃税行为每年损失的税收至少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严重制约了税收收入的增加。
(四)高福利加之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负担过重
希腊具有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希腊公务员的队伍相当庞大,公共部门雇员工资的涨幅甚至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臃肿的公务员体系使得财政状况每况愈下;希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显著削弱,而长期富裕的生活养成的高消费习惯无法自动作出调整,政治家为了选票必然通过政府举债支出来维持高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高居不下;希腊的失业率常年维持在10%左右,失业救济成了希腊非常沉重的负担。希腊政府一直奉行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和高贸易赤字发展模式,对经济造成严重透支。加入欧元区后,享受到欧盟区带来的诸多好处,其中最大优势就是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曾一度使希腊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达到4%,但是希腊政府没有主动控制负债,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而是一味的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在经济上行时,高福利和高赤字可以维持,一旦经济进入下行期,以债养债的做法便使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升级,最终演变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五)刺激计划不当陷入“救市陷阱”由金融危机演变成财政危机
希腊的债务危机还未平息,美国又出现了地方债务危机,前洛杉矶市长理查德‘赖尔登称洛杉矶很有可能会在2014年宣布破产。希腊危机不过是冰山一角,其实全球普遍存在着债务危机,究其根源主要是各国为了解救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纷纷采取经济刺激计划,从而扭曲了资源配置的结果,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金融危机第一阶段是由于格林斯潘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使得大量廉价资金竞逐资产和资源,衍生出越来越大的证券资产泡沫和金融衍生品泡沫,最终资产泡沫无法维持吞噬了华尔街金融大鳄;为了挽救金融体系,美联储印出更多钞票,这种行为本质是将金融机构的债务危机转移到政府身上,这是金融危机第二阶段。2009年的大救市其实就是各国政府以债治债,借债投资,虽然全球的大救市使得经济回暖,但是并未解决核心问题。可以说,各国出台的系列救市计划,造成资金错配,由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演变成财政危机,世界陷入“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是“以赤字还赤字”,“以债养债”模式的必然,对中国来说也是重要警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时“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也不能过于乐观。首先,中国地方政府存在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这就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迅速增长,造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其次,政府本质上有主动负债的愿望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冲动,往往会置社会监督于不顾,赌未来经济繁荣的预期以保自己的政治周期;最后,当面临经济下行时,政府刺激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这也意味着政府财政负担会加大,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此外,地方投融资平台资金中80%来自银行体系,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冲击。所有这些对未来中国经济肯定存在巨大的隐形风险,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实际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当条件成熟时,经济刺激计划应适时有序退出,如果当经济已经过热时才开始收紧,会被迫要求加大力度,政策效果也不佳,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注意量的积累引起的质的变化,把握好刺激计划的“度”。
(二)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财政透明度是一国制定宏观政策的基础。但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在预算内财政收支之外,存在着规模庞大的预算外收支,并由此引出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小金库”;在政府的预算报告中缺乏详尽的数量指标,人们难以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估,在披露债务指标时数据不完全般有包含所有既有债务等等。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透明度问题将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告诉我们应该加强政府财政的透明度冲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三)地方政府负债要与其收入匹配决不能过度负债
应该说,在预算法的严格规范之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赤字和负债运行情况。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但是经济刺激计划产生出来的大量地方政府负债,正在恶化这个环境。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加州财政破产危机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现在欧洲央行和美国政府都是靠购买或帮助受困地区发行债券暂时渡过危机,要恢复它们的财政平衡和经济活力还必须经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控制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
2001年,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请美国投行高盛为其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通过这桩交易使希腊账面上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规定,隐瞒了希腊政府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赤字规模,为这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008年次贷危机后,希腊等欧盟成员国为了刺激经济,纷纷大量举债,当政府债务急剧扩张,投资者们开始怀疑政府的偿债能力,于是纷纷抛售风险高的那些国家的国债和国债衍生品,冰岛和希腊这样的国家无疑被列在首位。各国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则成为此次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财政赤字严重超标,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宣布把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 ”,随后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BB ”下调至“BB ”,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继希腊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等级也被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先后几次下调,2010年伊始,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全面升级。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危机对欧盟区的影响
在欧盟区内并非只有希腊面临庞大的债务和财政赤字的困境,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中,希腊的债务问题并不能形成扩散效应,但是,当主权债务问题发生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基本生态中时,其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辐射到包括债权国在内的欧元区金融生态的各个层面。从目前来看,欧盟给予希腊巨额贷款的方便,短期内虽然使得希腊局势趋于稳定,但是政府用主权信用的形式,用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办法,即用更长的杠杆来实现危机的解救,这样的援助根本不会解决本轮危机。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的西班牙约1.6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是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经济规模之和的两倍。2009年西班牙GDP萎缩了3.6%,财政赤字激增至GDP的11.4%,一旦西班牙这样的大国爆发主权信用危机,则可能拖累整个欧元区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如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欧元区不采取彻底“财政”改革方案,整个欧洲经济都会被主权债务危机拖垮。
(二)减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较大。近一个月来,全球股市全线下挫,股市市值缩水约7万亿美元。投资者不仅担心欧洲国家难以解决债务危机,甚至担心美国就业市场的改善程度可能也不及预料,更担心全球经济是否真的会出现二次探底。目前,许多经济体至今仍未退出次贷危机中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欧盟甚至全球却又再次陷入应对希腊等南欧国家的危机之中,趋于乐观的全球经济复苏将会变得更加艰难同时也加大了全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退出的难度。
(三)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的冲击,外汇储备可能贬值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开放经济体都难以在一种区域性金融危机中完全置身事外。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暗淡,这无疑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显著负面冲击。冲击之一是欧元区国家可能实施更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自2007年以来,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政府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首当其冲中国将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据统计,4月份,我国对欧出口的增速还维持在25%,但这种反应可能会比较滞后。在5--6月,特别是三季度反应会比较明显,有可能会下降6--7个百分点;冲击之二是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难度增大。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汇资产增持更多欧元资产,随着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爆发,欧元对日元与美元已经显著贬值,并可能进一步贬值,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难度。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一)财政与统一货币的制度性缺陷
本轮危机充分暴露出欧元区体系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即在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行使,而财政政策却由主权国家分而治之,这种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货币政策之间的失衡导致成员国失去了能够熨平危机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工具,二者的松紧搭配才会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由于欧元区实施统一货币政策,各国缺少了利率和汇率两大工具的支持,为了走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成员国只能借助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加之,这些国家的债券也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投机对象,结果造成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物价和工资迅速上涨,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已经完全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还款能力,以至于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的信任度降到了冰点,进而引发主权债务危机。
(二)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欧元区一体化之后各国经济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尽管都是欧元区国家,但各国的预算状况千差万别。各国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也使财政政策难以有效协调, 但为了建立更为庞大的组织,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都极力拉拢那些希望加入进来但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的国家。加入欧元区后,各国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希腊这样的国家没有资源优势,没有领先的创新优势,而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就垄断了对外出口,强势国家与弱势国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往在维护欧元与欧洲一体化的更高诉求下,经过欧洲政治精英的努力得以调和妥协,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问题凸显,外围国与核心国之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着明显的不相适应,欧元区无法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外围国无法利用货币贬值快速形成对外盈余,也无法维持当前的财政赤字,使其陷入一种结构性的衰退,并且还面临债务膨胀,外围国与核心国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候还会造成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希腊无节制的信贷最后需要德国这样的大国来埋单,这种只靠成员国的相互救济渠道单一且不持续,使得欧元区的救助机制极难建立,危机爆发之初并未及时得到解决,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三)经济结构单一偷逃税严重脱收来源有限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腊自身经济发展状况所致。希腊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主要是以海运、旅游等外需型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非常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希腊海运市场急剧萎缩,航运业2009年的年收入下降了27.6%,旅游收入快速下滑,2009年赴希腊旅游的美国游客减少了24.2%,同时欧盟成员国进入希腊的游客也锐减了19.3%,来自两地的旅游业收入分别减少16.2%和14%,这些支柱产业的萎缩直接导致了希腊财政收入锐减。在希腊,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据估计,希腊政府因偷逃税行为每年损失的税收至少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严重制约了税收收入的增加。
(四)高福利加之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负担过重
希腊具有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希腊公务员的队伍相当庞大,公共部门雇员工资的涨幅甚至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臃肿的公务员体系使得财政状况每况愈下;希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显著削弱,而长期富裕的生活养成的高消费习惯无法自动作出调整,政治家为了选票必然通过政府举债支出来维持高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高居不下;希腊的失业率常年维持在10%左右,失业救济成了希腊非常沉重的负担。希腊政府一直奉行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和高贸易赤字发展模式,对经济造成严重透支。加入欧元区后,享受到欧盟区带来的诸多好处,其中最大优势就是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曾一度使希腊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达到4%,但是希腊政府没有主动控制负债,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而是一味的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在经济上行时,高福利和高赤字可以维持,一旦经济进入下行期,以债养债的做法便使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升级,最终演变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五)刺激计划不当陷入“救市陷阱”由金融危机演变成财政危机
希腊的债务危机还未平息,美国又出现了地方债务危机,前洛杉矶市长理查德‘赖尔登称洛杉矶很有可能会在2014年宣布破产。希腊危机不过是冰山一角,其实全球普遍存在着债务危机,究其根源主要是各国为了解救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纷纷采取经济刺激计划,从而扭曲了资源配置的结果,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金融危机第一阶段是由于格林斯潘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使得大量廉价资金竞逐资产和资源,衍生出越来越大的证券资产泡沫和金融衍生品泡沫,最终资产泡沫无法维持吞噬了华尔街金融大鳄;为了挽救金融体系,美联储印出更多钞票,这种行为本质是将金融机构的债务危机转移到政府身上,这是金融危机第二阶段。2009年的大救市其实就是各国政府以债治债,借债投资,虽然全球的大救市使得经济回暖,但是并未解决核心问题。可以说,各国出台的系列救市计划,造成资金错配,由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演变成财政危机,世界陷入“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是“以赤字还赤字”,“以债养债”模式的必然,对中国来说也是重要警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时“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也不能过于乐观。首先,中国地方政府存在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这就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迅速增长,造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其次,政府本质上有主动负债的愿望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冲动,往往会置社会监督于不顾,赌未来经济繁荣的预期以保自己的政治周期;最后,当面临经济下行时,政府刺激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这也意味着政府财政负担会加大,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此外,地方投融资平台资金中80%来自银行体系,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冲击。所有这些对未来中国经济肯定存在巨大的隐形风险,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实际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当条件成熟时,经济刺激计划应适时有序退出,如果当经济已经过热时才开始收紧,会被迫要求加大力度,政策效果也不佳,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注意量的积累引起的质的变化,把握好刺激计划的“度”。
(二)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财政透明度是一国制定宏观政策的基础。但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在预算内财政收支之外,存在着规模庞大的预算外收支,并由此引出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小金库”;在政府的预算报告中缺乏详尽的数量指标,人们难以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估,在披露债务指标时数据不完全般有包含所有既有债务等等。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透明度问题将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告诉我们应该加强政府财政的透明度冲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三)地方政府负债要与其收入匹配决不能过度负债
应该说,在预算法的严格规范之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赤字和负债运行情况。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但是经济刺激计划产生出来的大量地方政府负债,正在恶化这个环境。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加州财政破产危机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现在欧洲央行和美国政府都是靠购买或帮助受困地区发行债券暂时渡过危机,要恢复它们的财政平衡和经济活力还必须经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