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定位分析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现阶段中国的 民主政治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根本的生成方式呈外源性特征;社会成员民主参与程度较低, 整体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不高;政治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水平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
其他文献
马克思认为 ,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质上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制度。行政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 ,对社会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乃是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从当时的文化背景看 ,实际上表达的是人类社会第二次转化。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者均不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这部手稿中论述的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有本质差别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认为:一、三种所有制虽然形式
渐进式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改革的性质、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的开创性、改革的风险性和观念更新的长期性等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邓小平摒弃“休克疗法
作为社会经济调节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指出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共有规律,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的实现形式不同;他正确地揭示了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
邓小平战略思想体系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为战略背景 ,以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为主旨的大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战略思想科学体系的框架 ,大体包括邓小平的以社会主义现代化
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支持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践及其“猫论”观点、70年代中期旨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之“全面整顿”实践和理论,是邓小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
邓小平在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原理 ,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在党建目标
邓小平在整顿时期的一系列思想 ,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点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发展 Deng Xiaoping’s series of thoughts during the period
90年代以来 ,东方一些国家的学术成果研究和阐述了列宁学说与东方问题的联系 ,发掘了列宁学说中与东方问题有关的重要内容 ,排除了在列宁学说认识上“左”的思想倾向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