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受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技工院校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应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本研究以技工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对技工院校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场所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重点了解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现状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期望。
我们首先是对北京市5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中等职业院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学生452人,回收有效问卷434份,回收率达96%;其次是在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选取食品烘焙、食品检验、计算机程序设计、饭店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五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共117人,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达94%;再次是對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关于开设《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调查,选取学生121人,回收有效问卷121份,回收率达100%,本次研究总共选取调研对象690人,回收有效问卷665份。
调查采用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卷和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内容涉及学生情绪问题、教材信息、教师素质、教学形式、课堂感受、学习效果与课程认识、学习要求等方面,在问卷最后设置了两道问答题,主要涉及学生对教材内容与编排、教师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北京轻工技师学院11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52%的学生有学习焦虑的表现,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7%的学生对人际交往焦虑,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表现为行为退缩;5%的学生有孤独倾向,孤独、抑郁,不善于与人交往,自我封闭;13%的学生有自责倾向,自卑,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22%的学生有过敏倾向,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29%的学生有身体症状表现,在极度焦虑的时候,出现呕吐失眠、小便失禁等明显症状;5%的学生有恐惧倾向,对某些日常事物,如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感;5%的学生有冲动倾向,表现为冲动,自制力差。
2.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44%的学生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7%的学生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5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10%的学生不喜欢主动与人沟通;89%的学生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来了解各种自我心理减压和疏导的方法,与自己比较接近的故事、案例及心理游戏和活动;92%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和蔼可亲,具有博爱、善良之心,能娴熟地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和具备丰富、深厚的心理学知识;56%的学生喜欢在专门的心理活动室上心理健康教育课;36%的学生愿意就某些心理问题去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咨询;58%的学生认为周围极个别同学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图表2所示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情况统计,从图表2可见:有55.3%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门活动体悟和掌握心理疏导技能的课程;27.5%的学生认为,课程充满乐趣、令人放松。
3.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课堂学习状况
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受教材内容、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投入程度。图表3和图表4所示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以及课堂学习状况调查。可以看出:比较满意和比较认真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现象,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是受到学生比较广泛的欢迎。
4.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收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重在实效,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效地加深自我认识,促进个性成长和自我完善。从图表5可见,70%的被调查学生经过学习感到明确了自身的优缺点,学会了放松,树立了自信,也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了自信。
5.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对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身心和谐发展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力量。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認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图表6所示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相关情况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改善师生和同学关系有较大的帮助。
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
1.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的要求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正如图表7所示,学生所认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应该包括:民主的、和蔼可亲的善于倾听学生意见的;能理解学生、对学生态度友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责任感;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等。
3.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要求
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更喜欢心理活动与辅导课、有话题讨论、行为训练、情境体验式等教学形式。由图表9可见,学生最为欢迎的是心理活动与辅导课,其次是话题讨论学习的形式,这反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比较强烈。
4.学生对教学场地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典型的活动课程,对上课的地点和教学设备设施有特殊的要求,图表10所示为学生对课程上课地点的要求,由此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愿意在专门的心理活动室上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他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对目前各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学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应是活动课程取向,应多开展一些心理游戏、心理活动或团体辅导; (3)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 (4)加强案例教学、游戏教学和直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教师要有爱心和亲和力,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和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建议
(一)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和諧、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根据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定位,非常有必要进行《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突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从实用性角度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大量引进心理案例、故事、游戏、心理小测验等,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
1.语言文字上需进行突破和创新:措辞优美、语句生动,文中需穿插大量生动的案例,以及一些富于启发意义的隽永小品文、这种及赋人文关怀的语言特点,不仅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也避免了空洞说教,以极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实现对学生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设计自测题,以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和分析自己;
3.教材编排要图文并茂,增强吸引力;
4.设计互动游戏,寓教于乐;
5.增加名人名言和励志故事;
6.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
(二)积极挖掘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学资源
教师资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的经历、经验、学识、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可以引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分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生体验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这其中教师的爱心和亲和力是最重要的,可以增强“向师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学生资源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必须做到“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简言之,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未来工作实际。要从最贴近学生的角度,选择组织最适切的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如课程、讲座、活动、游戏、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
(三)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用于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由学生组成的团体作为一个微型的心理环境,让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挫折的学生在这个宽松的氛围中和成员一起探索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方式。通过交流,审视自己并改进自己,学习其他成员的有益行为模式,在充满信任和支持的团体环境中培养成员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
团体辅导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利于全体学生实现预防性和发展性目标,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学生发掘潜能。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特质等基本胜任特征是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核心胜任特征与其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密切相关,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归纳为认知技能、工作风格、人格特征、职业精神和支持性胜任特征这五方面。
教师是課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主要有: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倡导积极人性;
2.尽可能多开展心理活动课,多开展一些互动游戏;
3.采用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视频、音频课件;
4.要熟练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特别要对某些学生进行课后的单独辅导;
5.课内外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重视互动和分享;
6.态度和蔼,有幽默感。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的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重视,各专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刻不容缓,本研究也为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和内容的选择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我们首先是对北京市5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中等职业院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学生452人,回收有效问卷434份,回收率达96%;其次是在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选取食品烘焙、食品检验、计算机程序设计、饭店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五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共117人,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达94%;再次是對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关于开设《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调查,选取学生121人,回收有效问卷121份,回收率达100%,本次研究总共选取调研对象690人,回收有效问卷665份。
调查采用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卷和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内容涉及学生情绪问题、教材信息、教师素质、教学形式、课堂感受、学习效果与课程认识、学习要求等方面,在问卷最后设置了两道问答题,主要涉及学生对教材内容与编排、教师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北京轻工技师学院11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52%的学生有学习焦虑的表现,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7%的学生对人际交往焦虑,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表现为行为退缩;5%的学生有孤独倾向,孤独、抑郁,不善于与人交往,自我封闭;13%的学生有自责倾向,自卑,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22%的学生有过敏倾向,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29%的学生有身体症状表现,在极度焦虑的时候,出现呕吐失眠、小便失禁等明显症状;5%的学生有恐惧倾向,对某些日常事物,如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感;5%的学生有冲动倾向,表现为冲动,自制力差。
2.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44%的学生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7%的学生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5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10%的学生不喜欢主动与人沟通;89%的学生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来了解各种自我心理减压和疏导的方法,与自己比较接近的故事、案例及心理游戏和活动;92%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和蔼可亲,具有博爱、善良之心,能娴熟地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和具备丰富、深厚的心理学知识;56%的学生喜欢在专门的心理活动室上心理健康教育课;36%的学生愿意就某些心理问题去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咨询;58%的学生认为周围极个别同学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图表2所示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情况统计,从图表2可见:有55.3%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门活动体悟和掌握心理疏导技能的课程;27.5%的学生认为,课程充满乐趣、令人放松。
3.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课堂学习状况
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受教材内容、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投入程度。图表3和图表4所示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以及课堂学习状况调查。可以看出:比较满意和比较认真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现象,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是受到学生比较广泛的欢迎。
4.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收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重在实效,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效地加深自我认识,促进个性成长和自我完善。从图表5可见,70%的被调查学生经过学习感到明确了自身的优缺点,学会了放松,树立了自信,也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了自信。
5.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对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身心和谐发展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力量。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認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图表6所示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相关情况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改善师生和同学关系有较大的帮助。
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
1.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的要求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正如图表7所示,学生所认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应该包括:民主的、和蔼可亲的善于倾听学生意见的;能理解学生、对学生态度友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责任感;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等。
3.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要求
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更喜欢心理活动与辅导课、有话题讨论、行为训练、情境体验式等教学形式。由图表9可见,学生最为欢迎的是心理活动与辅导课,其次是话题讨论学习的形式,这反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比较强烈。
4.学生对教学场地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典型的活动课程,对上课的地点和教学设备设施有特殊的要求,图表10所示为学生对课程上课地点的要求,由此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愿意在专门的心理活动室上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他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对目前各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学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应是活动课程取向,应多开展一些心理游戏、心理活动或团体辅导; (3)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 (4)加强案例教学、游戏教学和直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教师要有爱心和亲和力,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和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建议
(一)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和諧、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根据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定位,非常有必要进行《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突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从实用性角度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大量引进心理案例、故事、游戏、心理小测验等,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
1.语言文字上需进行突破和创新:措辞优美、语句生动,文中需穿插大量生动的案例,以及一些富于启发意义的隽永小品文、这种及赋人文关怀的语言特点,不仅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也避免了空洞说教,以极强的感染力与亲和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实现对学生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设计自测题,以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和分析自己;
3.教材编排要图文并茂,增强吸引力;
4.设计互动游戏,寓教于乐;
5.增加名人名言和励志故事;
6.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
(二)积极挖掘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学资源
教师资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的经历、经验、学识、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可以引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分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生体验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这其中教师的爱心和亲和力是最重要的,可以增强“向师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学生资源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必须做到“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简言之,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未来工作实际。要从最贴近学生的角度,选择组织最适切的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如课程、讲座、活动、游戏、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
(三)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用于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由学生组成的团体作为一个微型的心理环境,让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挫折的学生在这个宽松的氛围中和成员一起探索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方式。通过交流,审视自己并改进自己,学习其他成员的有益行为模式,在充满信任和支持的团体环境中培养成员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
团体辅导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利于全体学生实现预防性和发展性目标,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学生发掘潜能。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特质等基本胜任特征是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核心胜任特征与其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密切相关,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归纳为认知技能、工作风格、人格特征、职业精神和支持性胜任特征这五方面。
教师是課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主要有: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倡导积极人性;
2.尽可能多开展心理活动课,多开展一些互动游戏;
3.采用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视频、音频课件;
4.要熟练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特别要对某些学生进行课后的单独辅导;
5.课内外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重视互动和分享;
6.态度和蔼,有幽默感。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的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重视,各专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刻不容缓,本研究也为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和内容的选择提出了很好的建议。